•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防止全能感下的高自尊??自尊心保护

[复制链接]
44 0
安南大叔 发表于 2018-2-28 21:2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防止全能感下的高自尊

所谓全能感下的高自尊,是指儿童自认为什么都能,没有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因而形成的高自尊。这些孩子对做不好、不会做的事特别敏感,自认为是重大挫折,是丢了人,因而会反应强烈,或者特别沮丧。

这样的孩子有以下表现:

一是好强,认为自己事事都能胜过他人。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是好的,但由于没有选择,什么都想争第一,在实际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是容易走极端。一旦自己的探索失误,没有比过他人,儿童就会非常沮丧,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三是容易把自己的失败归于他人。

四是容易光说不做,“回避”表现。部分儿童为了维护这种虚幻的全能感高自尊,就会采取“回避现实”或“回避失败”的办法。当拿不准的时候,就不去表现自己的能力,也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不能”。

五是容易把获得满足作为自尊的表现。当向父母索要物品遭到拒绝时,会认为自己没有了“面子”而大哭大闹。

原因推测:

在婴儿期,绝大多数孩子的需要都会得到满足,因此,婴儿具有“全能感”,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进入自主期(18个月到3岁)的幼儿,还没有面子和自尊的感受。那个时候的动手实践,会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对幼儿过于照顾,不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幼儿就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能与不能”。

如果在此时,不管幼儿的要求是否合理,父母都有求必应,两者结合起来,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目的总能达到,形成自己事事正确的错觉,形成优越感、骄傲自大的心理和虚幻的自我全能感。

当孩子进入主动期(3-6岁)时,有了面子和自尊的概念,就会把“全能”作为“自尊”的标尺。如果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或者“不能”,就会觉得伤了自尊。 3 后1页
目前教育中过多、过高的表扬,也可能形成和维护儿童全能感下的高自尊。

案例:一位小学老师的感慨

一位小学老师说,有的孩子根本不敢管,即使有缺点,也不敢批评,一批评就又哭又闹。这样的孩子,家长往往也听不得对孩子的批评。因此,老师只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一不小心让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就会找到学校。

大家认为,“表扬教育”是来自美国的舶来品,美国很注重这种“赞美”、“表扬”。在他们的生活里,如“宝宝真乖!干得真好!做得漂亮!你是最好的!你是非凡的!你真是妙不可言!你是我欢乐的源泉!”之类的赞美,非常平常和自然。

赞美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克服困难,努力进取。培养的是自信心,但不能是自负心。为什么到了中国,会有那么多学生批评不得呢?

任何一种理论的存在和使用,都是有条件限制的,是有很多人为因素影响的,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推敲起来,美国与我们至少有两点不同。一是在幼儿时期,美国父母对儿童的照料相对粗放,儿童有许多实践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不会有不切实际的估计。二是进入社会以后,青少年必须自己面对社会竞争,父母管得不如中国父母管得多,因此美国青年中的“啃老族”很少(这也与美国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强大的现实压力下,即使父母说“你是最好的”,孩子还是要做好经历挫折的准备。因此,全能感、唯我独尊的现象并不普遍。

其实,即使在国外,教育也不是一味的赞美。在赞美的时候,也还要想一想是否真的值得赞美;在表扬的时候要想一想,是否真的值得表扬,只有正确的表扬和赞美,才能培养孩子自信心。否则,只能是把孩子带到骄傲、自负、以我为中心的道路上。

虚幻全能感下的自尊意向是不可能持久的,儿童参与社会活动以后,必然导致全能感下高自尊的动摇。我们必须研究,如何让孩子补上正确认识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去维护自尊这一课,防止全能感下的高自尊的破灭给儿童带来的损伤。 3 后1页
为防止和纠正虚幻的全能感高自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为儿童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体会成功和失败。父母必须放弃溺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承担应该承担的角色。

二是不要轻易指责儿童失败,我们要通过对失败的宽容让儿童知道,失败也是正常的事,让儿童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

当然,吸引父母的关注是儿童的内在需要,父母和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儿童多加关注,对恰当的行为给予积极的强化,满足儿童极其需要的自尊心。

三是增加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幼儿的自尊心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伙伴、老师、家人交往的过程中,在各种有成就感或有挫败感的事件中锻炼出来的。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可以获得成功,也可以与同伴一起承受失败,由此抵抗失败而带来的自尊损伤,让自尊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是适度做一点横向比较,激励孩子的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适度地做一点横向比较,让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他的挫折感,让孩子具有适度的自信。要告诉孩子,人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时时快乐”。同时帮助孩子取得一些实际的成功,以培养健康的、扎实的自信和自尊。 3


相关阅读: 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如何减弱并消除孩子的依赖心理?
八大秘诀让宝宝胆子大起来
如何重视幼儿的心理偏离
学校老师更应注重挫折教育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603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