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张恨水的经济生活

[复制链接]
42 0
安南大叔 发表于 2018-2-25 19: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是张恨水先生逝世40周年,这位曾被老舍称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信条:“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也确如信条一样,张恨水的创作数量在20世纪中国小说家中是惊人的。他当年的经济生活究竟怎样呢?
  
  月薪8块银圆开始报人生涯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祖籍安徽。6岁入蒙学读书。1912年秋父亲病逝,使全家陷入困境。此后6年间,张恨水四处漂泊,阅尽世态炎凉。
  
  张恨水的文字事业,始于1918年在安徽芜湖一家小报《皖江报》当主笔,其时月薪8块银圆,但经济上已经可以自立了。24岁时(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他辞去《皖江报》的职务,依靠挣来的几十圆积蓄,只身来到北京,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很快成了穷光蛋。王夫三介绍他结交了上海《时事新报》驻京记者秦墨哂,应邀做秦的助手,起初每月能得到10银圆劳务费。不久他认识了北京《益世报》总编辑成舍我,便又兼任《益世报》助理编辑,月薪30银圆,总收入有40银圆。第一次在北京领取的月薪,还了债,付了房钱饭费,张恨水只剩下一块银大洋,但他看到戏园贴着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联袂演出的海报,票价一圆,马上就把这一块钱买了戏票。
  
  如此笔耕不已,过了两三年,张恨水每月收入增加到100~200银圆。经济生活较以前宽裕后,张恨水于1924年在北京租赁了第一处住房:未英胡同36号,前后五个大院子,最大的后院可以踢足球;中院是他的书房,三间小小的北屋,像一只大船,面对着一个长5丈、宽3丈的院落,院里并无其他庭树,只有一棵200岁高龄的老槐。未英胡同的月租金只有30银圆(相当于今人民币1200元左右)。
  
  张恨水作过比较:与同a时的上海房子比,这样的租金只能租法租界有卫生设备的一个楼面;与同时的南京房子比,也只能租城北两楼两底的弄堂式洋楼一小幢。
  
  破纪录:《春明外史》连载5年
  
  从1919年到1929年,张恨水一直帮助成舍我办报。
  
  1924年,成舍我离开《益世报》,以200银圆作启动费,在北京西单手帕胡同创办《世界晚报》,4月1日创刊。他特约张恨水担任副刊《夜光》主笔,并撰写小说在晚报上分期刊登。张恨水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春明外史》,1924年4月12日起在《世界晚报》连载,获得市民读者群的欢迎。《世界晚报》随之扩大了销售量,风靡一时,但张恨水当时没有另得稿酬,仅领取编辑月薪200银圆。
  
  不到一年后的1925年2月10日,成舍我又在北京石驸马大街甲90号创办了《世界日报》,仍约请张恨水担任副刊《明珠》主笔,并连载长篇小说《新斩鬼传》。
  
  《春明外史》全书86回,共90万字。《世界晚报》每天刊登500字,连载5年之久,直到1929年1月24日全部载完。由于文化市场看好,全文连载完毕后,《春明外史》很快出版了单行本,成为畅销书。张恨水一举成名。
  
  大约1928年,张恨水认识了一位才女,她留过洋,会写小说、作诗,思想解放,也仰慕张恨水的才情。她希望张恨水与两个夫人离婚,然后跟她正式结婚。张恨水慎重考虑后,婉言谢绝,因为他要对两个夫人负责,不忍心撒手不管。《春明外史》中才貌出众、带有旧式女子风范的李冬青,最符合传统“佳人”形象,但无奈,张恨水无法跟这样的佳人结合。
  
  月收入达到胡适水平
  
  此后,张恨水又先后写成了《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著名小说。百万字的鸿篇巨制《金粉世家》从1927年2月14日起,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历时又是5年多,到1932年5月22日刊登完毕。
  
  1929年,严独鹤主持《新闻报》时,赴北平预约张恨水写稿,名著《啼笑姻缘》应运而生,使得该报销量猛增。此时的张恨水已红遍全国。1930年2月他辞去了《世界日报》和《世界晚报》副刊主编职务,专心从事写作,成为畅销小说大家。
  
  1930年秋,张恨水应邀前往上海,受到热情接待。当时上海的小报纷纷登出“张恨水十分钟内到手几万银圆稿费,在北平买下一座王府”的传闻。这显然是耸人听闻的夸张,但也“事出有因”。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在《忆父亲张恨水先生》中写明了事情真相:
  
  父亲经赵苕狂先生介绍,认识了(上海)世界书局的总经理沈知方先生。沈请父亲在丽查饭店吃饭,由赵苕狂作陪。席间他们都极力劝说父亲将《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两部小说吏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并言明,《春明外史》可以一次付清稿费,条件是要把北平的纸型销毁;《金粉世家》的稿费则分四次支付,每收到四分之一的稿子,就付一千银圆。这两部小说各有百万字,照此算来,马上就会有大笔收入,而父亲此时又极需钱用,所以就同意了。赵苕狂先生又约父亲专门为世界书局写四部小说,每三个月交出一部,字数是每部在10万字以上20万字以下,每千字8银圆,父亲同意了.这样连吃饭带谈话,不到两个小时,这就是外面传说的“十分钟成交数万银圆”神话的真相。
  
  当时张恨水立即得到《春明外史》稿酬(一次性买断)4000银圆;并且此后分四次陆续收到《金粉世家》稿酬4000银圆,以上合计8000银圆。然后,每三个月得到20万字小说稿酬1600银圆。也就是按照约定,每年至少可保证6400银圆的稿酬,平均月收入在500银圆以上,与当时胡适教授的经济收入达到同一水平(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2万元左右)。
  
  这还仅仅是上海世界书局给予张恨水的稿酬,未计其他的收入(如报刊编辑费等)。因此可以说,当时“张恨水稿酬几万银圆”的传闻虽然不够准确,但绝非无中生有。
  
  1930年底,张恨水携款(稿酬所得)7000银圆从上海回到北平后,用其中4000银圆购置了前门大栅栏12号的一所大宅门四合院,这跟鲁迅周作人兄弟购置的北京西直门八道弯大宅门价格相似,规模相当。
  
  1931年的一次游园会上,张恨水认识了一位能歌善舞的16岁少女——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周淑云。她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父亲早逝。她爱读张恨水的小说,聪明伶俐,爱唱京戏,张恨水也非常喜欢她。周淑云愿意做张恨水的外室,张恨水就另外租房,跟周淑云成婚,并从《诗经》的《周南·关雎》里面取出两个字,给周淑云改名周南。
  
  张恨水这次在北平租赁的住房,是大方家胡同12号,租金每月40银圆。可惜这处庭院,未及张恨水亲自添补栽种,日本帝国主义就已占领东北,威胁华北。张恨水明白:在北平的“安乐窝”无法长久居住下去。
  
  一代小说家晚景凄凉
  
  1949年春,北平解放。5月下旬张恨水忽患半身不遂,丧失了说话能力,记忆力也遭到破坏,连妻子都不认识了。他历年积蓄的“法币”和“金圆券”,深受通货膨胀的祸害,贬值得形同废纸。这位写了大量畅销书的文化人,除了住房和书画,什么财产都没有了。妻子卖掉仅有的一些首饰,以医治他的疾病。
  
  这时周恩来特地派人来看望张恨水,邀请他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得知张恨水患病之后,政府对他的生活作了妥善安排。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不久被聘为中央文化部顾问,每月有“老人民币”120万元(合新币120元)顾问费。虽然不算多,但有了这样一笔固定收入,家庭生活得到了最低保障。
  
  3个月后,张恨水的病情逐渐好转,可以扶着手杖练习走路,但一时还不能写作。妻子为了让他安心养病,将北沟沿的大宅院卖给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全家迁居到离此不远的砖塔胡同43号一个小四合院。卖房所得的钱,用来补养他的病弱之身。
  
  张恨水健康状况好转以后,部分恢复了写作能力,就主动辞去了文化部顾问的职务,仍然作为自由撰稿人,以版税和稿费谋生。身患癌症卧病多时的爱妻周南于1959年10月去世,这给张恨水的晚年带来致命打击,他的病情再次严重起来,一度恢复的写作又中断了。周恩来总理闻讯,立即为他签发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每月仍领取120元固定工资,由此勉强度日。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张恨水的老朋友们无一例外被“揪”了出来,关押进“牛棚”。挚友老舍先生自杀了,家里人一直不让他知道,以免引起他情绪波动。
  
  1967年农历正月初七的早晨6时50分,张恨水起床,家人为他穿鞋时,他突然仰身向床上倒去,从此再没有起来。脑溢血发作的他,没有说一句话,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



相关阅读:时光可以优雅地老去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闲话“拒绝”
漏水的勺子舀大鱼
生活检点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603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