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民国时候的北漂族

[复制链接]
28 0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8-2-25 11:5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漂媒体人——张恨水
  
  媒体人张恨水去北京之前,曾当过《芜湖日报》的主编,但他觉得自己学问和历练不够,因此在1919年,只身到了文化氛围浓郁的北京。张恨水最初的愿望是考北京大学,但迫于吃饭都成问题的现实困境,他放弃了求学。
  
  当时,北京规模最大的报馆是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社,但他们不要24岁的张恨水。按照张恨水当时的想法,先进一家小报馆,将来再想办法进大报社。经人介绍,张恨水认识了上海《申报》驻京记者秦墨哂,并在其手下开始了他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不久,张恨水又在《益世报》当兼职编辑。他在《申报》的月薪是10元,工作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而《益世报》的月薪是30元,工作时间是晚上10时到早上6时。张恨水有了这两份时间并不冲突的工作,尽管劳累,但在北京立住了脚跟。
  
  张恨水的勤奋受到《世界日报》与《世界晚报》创办人成舍我的关注与器重,他被聘为这两份报纸的副刊主笔。他不负成舍我之望,埋头苦干,连编带写,一个人包揽了时评、杂谈、散文、诗歌、名人轶事等版面的全部稿件,并开始撰写小说。
  
  后来,他接连写出《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长篇小说,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稿费收入之多,当时只有胡适能与他相比。张恨水用自己的稿费在北京买下了一处有30多个房间的四合院,终于在北京扎了根。
  
  北漂艺术家——齐白石
  
  齐白石堪称是年龄最大的北漂,他57岁那年,由于家乡动乱不定,被迫离开父母妻儿到北京避难,借住在法源寺,以卖画为生。
  
  然而,齐白石的北漂生活并不顺利。“朝则握笔把刀,目不暇给,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谁使垂暮之年,父母妻子别离,亲戚朋友不得相见?”这是他真实的自我写照。更大的困难是,他清雅冷逸的绘画风格,并不为北京人所喜爱,即便是价格比别人低一半,还是卖不出去。
  
  1920年,梅兰芳看到在北京名气不大的齐白石,就跟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农民朋友。”齐白石曾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应酬,一屋子都是富人,他们看齐白石衣着平常,也没有权贵熟人,便谁也不理睬他。饱受人情冷暖,而经济难以维持生计,情急之下,齐白石听从了陈师曾的建议,改变自己的画风,从头开始。
  
  1922年,陈师曾去日本参加画展,顺便带了齐白石的几幅画。出乎意料的是,国内没人要的画,在日本竟然全部高价卖了出去。自此,齐白石的画才慢慢被重视,他北漂的日子也算有了着落,凭着卖画的收入,他将家人接到了北京,结束了一个人“漂”的孤苦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回顾民国时的北漂族,他们大部分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动荡的岁月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成了行业里的名人。



相关阅读:Matt和他的Coffees计划
路坑带来的商机
大匠之大
樱花座女孩
“无用”的领带源自何处?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6

帖子1343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