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开放”政策:
* n* N. G7 N5 k5 G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 P% I1 q0 j; e" c
m# A6 F/ M. Y, w( ~0 V
甲午中日战争后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的变化的特征:
6 ]# u* h5 i* t# J6 u- G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f: h3 T% D7 U8 V7 r! S& b
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T: z& I1 S/ u' B% d @* h' Z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f" k" m' T/ V9 m
3 w( l% ]8 {& S. L0 v, b“几个最早”:
! D6 o# ^# {" M# U' }' F9 f% ^1.最先取得借款权的是俄法;——控制经济命脉* ^+ I0 m( D- T) n
2.最先取得铁路开采权的是法国——军事镇压;经济掠夺。1 G3 k/ Q/ o# m
3.最先取得开设工厂权的是日本——阻碍民族工业。
7 ^/ \; }6 S! q" F) E8 A* B4.最先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是法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 j: I, l7 V2 F$ G5.最先强占租借地的是德国——胶州湾。
9 L0 n1 H8 `0 _. Y! r5 u/ t
; \- H/ |* {% _: s8 |7 j% F
; M8 T% A5 B" S; {! e- d! `8 m
6 p; S2 W8 }; D; _. V$ [清政府借款和今天中国政府吸引外资有何区别?
! u) h! }/ _4 p0 r/ P. C, i1.背景:清政府——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被动地接受其剩余资本,是在战败情况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件下。( C0 f7 H9 X3 _
今天——面临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难题,即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中国现有资金短缺相矛盾的情况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情况下主动实行的。
2 t: Q3 m8 A- K. `8 ^2.目的:清政府——主要用于战争赔款;4 z m# b( j0 p' D) f' E
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 P# i( R% o8 l3.性质:清政府——带有苛刻的条件,回扣盘剥重的奴役性贷款。
2 b n2 K' f7 y今天——坚持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p7 L7 A( B0 y6 i/ ~
4.影响:清政府——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9 A: {, n, J6 m, T0 X
今天——取得显著成就,外资和中外合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 {. ]% T7 e( ]9 _, C" _" B/ a2 u
% u1 v0 [% L# m& ?$ B3 q西方列强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 W- R" @0 j7 f& U' f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4 u0 ^- \. d# ?2 j; B
(1)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2)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3)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
! H+ w% c" W2 {( z; s+ Y2.在帝国主义阶段:
9 }$ j' b9 x6 y; I, Z* t- Q3 Q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
/ z( N6 @( y4 Z7 ^# c
' D* q, T7 C2 z- N Q5 P.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影响:& m n1 V/ Y6 J1 @
1、争做中国的债主——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达到控制中国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
, q0 a3 U0 A" A4 a0 P/ B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7 p' n( y) @# o(1)争夺修筑铁路权——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掠夺财富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g7 v4 t0 T" J" L# n) e! a
(2)争夺开矿权——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 |- k/ r8 j% T9 ] }$ |
(3)争相开设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4 h% f( J# r/ R( r4 k+ R
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神圣的领主被肢解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
5 }! X& ~: G8 z7 h3 {4 O; n% A!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r- @$ H9 Q) Z9 R3 I$ R4 B+ C, T9 n Q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3 O+ u3 K8 m2 g: U* T; ?1、根本原因:" C2 R1 t N; U9 S* d+ X; P( W# z h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 ^' h0 ?, R$ j: Q! ~( K
2、直接原因:& S% d& f, T6 m# I0 t
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0 D1 m A9 ~' w0 D
t$ L; x" y" s+ G0 D! k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
+ J5 ?1 w0 ?3 [- r1.原因:
1 z( b3 p2 M- n* I. z( X' L/ ^(1)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 [- w& Q% E) E) k+ U(2)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 Y1 L/ y r p0 t! r, R, \1 |
(3)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 D0 X$ G0 C) ^3 ^8 I$ K3 z(4)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
l+ g& c: P% d, v* P0 o- G2.政策的特点:
' E" p3 ?) l, Q7 C6 {/ `* l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 j- B1 p) `- N
3.实质:# a! O( [2 e* x. k& U/ @# X
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7 e/ f+ ?# E, H4 y) I* P) A; C4 f4 v0 m/ `
% U0 l3 c# z. X5 r {
4 Q2 w: X" {& E7 |* t
3 ~& n! Z- s4 j! B0 n
/ J6 H5 N$ g# M7 H2 M' N0 } e' v, {5 s' T& r
8 L: r5 w/ y. P% P( G8 S- q4 w; c( g; H* m$ i
4 H+ w Q* B3 n* r* l) i
时局图:
+ `, s. \$ M% A0 l8 Z' c《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
' ~! Y& _1 i, B4 I0 r ! m5 h O2 f3 K3 W- c
& ]* |' j7 V" r3 `7 l
19世纪末美国侵华政策的演变:
( {$ c3 U% S3 @- q1.演变
9 @$ H# t, C' [( V V% O“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
i, Y; z0 F*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后,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
: w3 W# v/ |; ?2 {2.原因: g: L8 G5 J6 U) a: }6 h, v
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追随英法,参加多次侵华行动。因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落后于英法,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也不可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扩张有了经济实力。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美国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但当时美国军事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反战运动,不可能采用军事手段。这样美国就试图凭借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排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 C4 ?! d$ _# N1 J9 t" M! U; ^/ L+ ?
/ p5 w) P3 v: B. N8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