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时代周刊的中国缘-曾固守偏见歪曲新中国形象

[复制链接]
312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3-17 21:4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1989年10月2日的《时代》周刊封面:“在中国一天的生活”。

  被公认为代表着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主流社会声音的美国《时代》周刊,在新年第三期隆重推出题为“中国世纪”的封面文章,让全世界都为之一振。其实,几十年来,《时代》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中国人的瞩目。自上世纪20年代初创刊以来,《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就没有间断过,而其创办者亨利?卢斯更是有着极为特殊的中国情结。
不遗余力声援中国抗日
亨利?卢斯1898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的登州(今蓬莱),其父是美国基督教会长老会派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卢斯度过了14个春秋。后来,他违背父母的意愿返回美国。25岁时,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卢斯创办了《时代》周刊,并迅速将其打造成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1930年和1936年,他又相继创办了影响世界的《财富》周刊和《生活》杂志。正因如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将卢斯称为“美国近代最有名望的7个人之一”。
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卢斯对中国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他甚至认为,中国是自己除美国之外最热爱的国家。早在1924年9月8日,《时代》就将军阀吴佩孚列为封面人物,而这只是它关注中国的开始。童年的卢斯目睹了上世纪初中国的贫穷和战乱,对中国既爱又恨。长大后,他又坚信只有依靠美国方式才能帮助中国实现“富强”和“民主”。为此,他在美国利用手中的杂志,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摇旗呐喊。抗日战争初期,美国社会还深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卢斯却对中国报以同情,他向中国前线派遣了十多名战地记者,率先在《时代》上大量报道中国抗战。不过,这些报道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目的性??在大量报道、抨击日军暴行的同时,他还竭力树立蒋介石中国战时领袖的形象,以此获取美国公众的同情和政府的援助。为此,蒋介石、宋美龄接二连三成为《时代》封面人物,两人甚至在1938年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中的“风云夫妻”。国民党将领陈诚也登上过杂志封面。
可以说,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卢斯是真正关心中国的少数美国人之一。《时代》对中国大批量、轰炸式的报道,也确实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美国人通过《时代》了解到了抗战的中国,在舆论的压力下,美国政府和民间对中国的援助也迅速增加。
固守偏见歪曲新中国形象
如果说卢斯对中国的热爱,在客观上极大地支持了中国抗战,那么,他对蒋介石的偏爱就背离了他作为职业新闻人的初衷。
蒋介石的反共立尝基督教徒身份以及宋氏家族的背景,都使得卢斯将他视为美国式中国未来的希望,并在几十年间全力给予其舆论支持。其实,早在1927年,时为北伐军总指挥的蒋介石就登上过《时代》封面。1932年,卢斯时隔20年回到中国,受到了蒋介石政府国宾般的接待,在此期间,他还迅速与宋氏家族结下了深厚的私交。当1943年宋美龄访美寻求援助时,卢斯则专门成立了“纽约公民欢迎蒋夫人筹备委员会”。据统计,在卢斯执掌《时代》的几十年间,蒋介石夫妇前后十几次登上封面,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中国第一伉俪”。为了极力美化国民党的统治,卢斯对记者从中国发回的国民党腐败不堪、溃不成军,以及共产党深得民心的大量客观报道视而不见,却弄虚作假极力掩盖历史的真相。这种丧失了原则的偏爱,最终使卢斯在中美关系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美国的对华政策。1945年日本投降时,卢斯准备再次让蒋介石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当时,他的密友、《时代》驻华资深记者白修德(此人后来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对此坚决反对。他致电卢斯说:“如果《时代》明确地、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的话,我们就没有对千百万美国读者尽到责任。”由于在这一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二人最终分道扬镳。
国民党政府垮台后,抱着强烈反共心态的卢斯,开始极力扭曲新中国及其领导人的形象,为此,他自创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有用的谎言胜过有害的真相”。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先后登上过《时代》封面,但形象都遭到了恶意扭曲。曾有专家认为,《时代》的许多偏见,都成为了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理论来源。即使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偏颇之处仍时时可见。不但渲染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还对西藏、台湾以及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歪曲报道。
新世纪更加关注中国
《时代》的反华态度,直到卢斯晚年才有所转变。特别是在他1967年去世后,这种变化越来越大。在中美建交过程中,《时代》给予了充分关注,往日那种强烈的偏见也在淡化。1971年,当著名的“乒乓外交”启动时,该周刊就于当年4月26日刊登了一幅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上的合影。当年11月8日,《时代》又将周恩来列为封面人物。1972年2月18日尼克松成功访华后,《时代》又在3月6日的封面上,设计了一个抽象的汉字“友”,将画面切割成四块,分别为尼克松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的情景,明显体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成功,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时代》对中国的关注随之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这种变化,最典型的体现在对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关注上。从1976年1月到1997年,邓小平至少7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并且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迄今为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这一阶段,《时代》的报道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中国内政的关注,文体明星、普通中国人纷纷走入其视线。
步入新世纪,《时代》与中国的距离更加贴近了。去年评选出的2005年14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就有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和著名演员章子怡。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特殊的“中国情结”正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杨红林)



相关阅读:中国女飞行员的真实生活全记录
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制度 影响欧洲走向的军事文化
鲜为人知的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影响中国三千年娼妓业进程的三个男人
同治“打虎”后权力结构不稳固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