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已找到毁灭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真凶

[复制链接]
68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3-11 21:1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场题为“蒙特苏马:阿兹特克统治者”的展览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行,展览主要围绕阿兹特克帝国末代君主蒙特苏马二世的一生展开,意在展示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成就,由此及彼,人们对这朵文明奇葩的凋零也再度关注起来。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当年西班牙殖民者从欧洲大陆带来的天花病毒,在中美洲引发瘟疫大流行,从而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然而墨西哥流行病学家鲁道夫·阿库纳·索托的研究表明,除了天花,灭绝阿兹特克文明的,还有另外的凶手……
  “史上最恶殖民者”打开地狱之门  阿兹特克(Aztec)是古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出场者,12世纪末,这支来自墨西哥北部的游牧部落消灭了盘踞在墨西哥中央峡谷的托尔特克帝国,并于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开始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特诺奇蒂特兰即“石头上的水果”,指仙人掌)。15世纪中后期,阿兹特克帝国达到顶峰,其疆域东抵墨西哥湾,西临茫茫太平洋,北与契契梅克(今墨西哥北部地区)为邻,南至今日之危地马拉。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居民30万人。这座岛屿城市有3条堤道与湖岸的陆地相连,岛上有引淡水的水槽、防洪大堤和可以行船的水渠,渠间数以万计的小船来往于湖岸和岛城,运送生活物资,交换商品。城中心的主要街道宽阔而笔直,还有许多可进行集市交易的广场,最大的中央大广场可容纳6万人,人们在此可以买到饭食、饮料、药品、饰品等。雨庙、蒙特苏马皇宫、羽蛇神殿、水神特拉洛克庙等多座建筑气势宏伟,以至于西班牙殖民者赫尔南多?科特斯初见此城,还以为到了威尼斯或君士坦丁堡。  这一年是1519年,科特斯率领区区8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来到阿兹特克,意欲凭借手中的热兵器统治该国。但当时西班牙士兵使用的火绳枪射速太慢、准头又差,更为要命的是装填繁琐,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往往只来得及开一枪。终于,在1520年6月30日夜,科特斯和手下被阿兹特克人杀得丢盔弃甲,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还有大炮、马匹,以及大批掠夺来的财物,这一夜也被西班牙殖民者称为“悲伤之夜”。

</p>  在这个夜晚,被阿兹特克人杀死的西班牙殖民军中,有一名感染天花的黑人士兵。于是,天花开始在阿兹特克人中间流行,大批阿兹特克人染疴身亡。当第二年科特斯重新纠结力量,包围特诺奇蒂特兰城时,这个昔日辉煌的都市总人口已由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有许多已经染病。1521年8月 13日,西班牙殖民军终于攻陷了特诺奇蒂特兰城,他们看到的是一幅骇人的景象:死去的人到处都是,用科特斯的话说,“除非你把靴子踩在一个红人(阿兹特克人)的尸体上,否则你无法走路”。
  这便是阿兹特克文明毁灭的开始。此后,这里又爆发了几次大瘟疫,到了16世纪末,原本有22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只剩下200万人。西班牙人用身上携带的病毒改变了中美洲的文化进程,并被贴上了“史上最恶殖民者”的标签。而科特斯,则是那个为阿兹特克文明打开地狱之门的人。天花病毒感染者
  1565年,一名在中美洲调查本国殖民地的西班牙皇家法官这样写道:

  “自从赫尔南多·科特斯候爵来到这里,征服并统治这个国家后,当地人就遭受了太多的痛苦。不平等交易、巧取豪夺及压榨让他们喘不过起来。科特斯无偿地奴役他们,占有他们的土地……人口锐减,疾病、天花与沉重的赋税一道,成为人们大量死亡的显着原因。”
  于是,好象再没理由来争论是何种瘟疫造成了阿兹特克帝人大批量的死亡,因为就连西班牙人自己都承认是天花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
  天花之外另有真凶  然而400多年后的今天,墨西哥流行病学家罗德弗?阿库纳?索托却决定重新调查当年毁灭阿兹特克文明的真凶。索托年轻时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学成归国后便开始研究历史上爆发的各种瘟疫,尤其是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中美洲爆发的一系列致命瘟疫。

</p>  经过查阅大量史料,索托发现,过去关于天花毁灭阿兹特克文明的论断存在巨大漏洞,很多关键信息都被研究人员忽略了。资料显示,阿兹特克人在科特斯入侵之前就已经对天花有所认识了,他们称它为“zahuatl”。西班牙殖民者还记录了1520年和1531年的两次瘟疫大爆发,都是典型的天花症状。这两次瘟疫各持续了一年时间,总共造成800万人死亡。
  1545和1576年,又爆发了两次大瘟疫,但这两次瘟疫却和以前的完全不同,阿兹特克人因此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 “Cocolitzli”。在当时人的眼中,“Cocolitzli”是另一种烈性传染病,它比天花更具传染性,能迅速从一个村庄蔓延到另一个村庄,发病者也死得更快。  一名叫胡安?托尔克马达的圣芳济会修道士记录了1577年“Cocolitzli”爆发时的惨状:“那么多人死去,让我手足无措,活着的人也奄奄一息。城市和大一点的镇子里挖了很深的壕沟,从早到晚,牧师要做的就是搬运尸体,将他们丢入沟中……一直持续了一年半。瘟疫过后,经调查发现,超过 200万人死亡。”
瘟疫
  索托认为,引发“Cocolitzli”和“zahuatl”的应该不是同一种病毒。因为,如果这几次瘟疫同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那么在前几次瘟疫中幸存下来的人应该具有免疫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幸存者在后来的瘟疫中也没有幸免。这说明,造成阿兹特克人大量死亡的,除了天花病毒,还有另外一种病毒。那么,这种病毒也是由西班牙人带过来的吗?  索托找到了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科·赫尔南德斯的人写的医书手稿。赫尔南德斯当时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医师。1576年,他被派往墨西哥,担任“新西班牙”的首席医师。在那里,会说5种印第安语的赫尔南德斯对1576年爆发的瘟疫进行了详细调查,他还解剖了许多具死于瘟疫的人的尸体,并做了50卷记录。赫尔南德斯本打算将这些记录付梓出版,但这些手稿运回西班牙时,恰逢国王菲利普二世刚刚去世,继位的菲利普三世认为出版这些记录太费钱。就这样,这些珍贵资料直到1950年,才在马德里的庄园图书馆重见天日。

</p>  手稿是用古拉丁文写的,赫尔南德斯认为1576年爆发的瘟疫“cocolitzli”与之前的有所不同,他在其中写道:感染者持续高烧,持久难愈,且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具体的症状是:初发病时,病人舌头干涩发黑,感觉口干;尿液呈海绿色、菜绿色或黑色,有的在排尿时尿液由绿色变为灰白色;眼球及整个身体颜色变黄;脉搏跳动没有规律,有时很快,有时又很慢且很微弱。然后,患者神志不清,并伴随突发性痉挛。最后,患者耳孔、鼻孔开始流血, 并有胸痛、腹痛、寒颤及痢疾等症。被传染者多为年轻人,老年人很少。
  这显然不是天花的症状。索托认为,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烈性传染病——出血热。出血热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其实出血热本身并不致命,致命的是神经系统的崩溃。患者先是高烧、疲乏、头昏眼花,几天之内,人就会死亡。  “潜伏”中的杀手
出血热病原体
  如果“cocolitzli”真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那这种病毒就不太可能是由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因为出血热病毒不太容易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索托认为,引发“cocolitzli”瘟疫的病毒很可能来自墨西哥当地。
  但这仅仅只是推测,在墨西哥人的内心深处,“西班牙殖民者毁灭了墨西哥文化”这种观念已经扎了根。要想推翻它,让本国人民从感情上接受自己的观点,索托还需要更多、更充分的证据。
  一次偶然的机会,索托在看一档名为《犯罪现场调查》的电视节目时发现,许多犯罪分子都选择在下雨时作案。他内心一动:雨水!难道引发“cocolitzli”的真凶也会在雨季“作案”?  自从消灭了托尔特克帝国,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后,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逐渐由游牧变为农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降雨非常重要,阿兹特克人亦很重视降雨,并对每个时期的降雨量都做了详细记录。根据记载,阿兹特克帝国每年的降雨量大约为70至100厘米,主要集中在5月和10月之间,这是雨季;其他时间则是早季。

</p>  此外,阿兹特克人还对霜冻、干旱等气象做了记录。
  索托发现,“cocolitzli”从未在干旱时期爆发,却在连续几年干旱后的雨季爆发。换而言之,降雨带来了瘟疫!  索托打算运用树木年代学调查墨西哥数百年前的降水情况,这是一门以树木年轮生长特性为依据,来研究气候对年轮生长影响的学科。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年轮粗表示这一年的降水多,树木生长快;年轮细则表示这一年的降水少,树木生长慢。
  为了得到有说服力的数据,索托还请来四名墨西哥科学家(一名森林生态学家、一名地貌学家、两名树木年代学家)和两名美国的树木年代学家。一行七人背上行裹,带着电锯和树心探测设备,穿行于墨西哥城东北部的瓜达卢佩?维克托里亚山谷里,寻找适合做年轮测定的道格拉斯冷杉。


  采集到的年轮信息显示,在16世纪中期,阿兹特克帝国不但遭受了旱灾,而且是500年来最严重的,几乎遍及整个美洲大陆。更让索托兴奋的是,整个干旱期间,仅有的两个多雨年份就是1545年和1576年,即“cocolitzli”大爆发的年份。至此,索托终于可以对自己的推测做出科学的解释了:引起“cocolitzli”的出血热病毒最初只是藏匿在动物宿主体内,如老鼠和蝙蝠。干旱影响了这些小动物的繁殖,并将它们的栖息地限制在有水的地方。为了争夺水源,这些小动物相互撕咬,使病毒通过血液在它们当中传播,受到感染的雌性又将病毒传给下一代。雨季来临时,蝙蝠和老鼠迅速繁殖,栖息地也快速扩大,它们身上携带的出血热病毒也藉由粪便和尿液四处扩散,传染给下地劳作的阿兹特克人。
  那为什么“cocolitzli”只在阿兹特克人中间传播,而西班牙人却少有感染呢?索托说:“身体虚弱、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感染出血热病毒。当时阿兹特克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食不果腹,却要下地劳作。他们的住所附近污秽不堪,鼠类横生。而西班牙人则是上层阶级,生活条件非常好,因此一般不会染病。”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科特斯带领的殖民军击败、奴役了阿兹特克人,并用身上携带的微生物对阿兹特克人进行了“大屠杀”。但索托的发现证明,真正让阿兹特克人遭受灭顶之灾的,是由当地病毒引发的“cocolitzli”瘟疫。如今,阿兹特克文明只存在于博物馆和废墟中,但那种让它灭亡的致命病毒依然潜伏于某个角落。  或许,当旱魃再次降临墨西哥大地时,这个可怕的杀手又会悄然而至。
</p>


相关阅读: 金字塔 含如此惊人秘密
健康饮食金字塔 教你如何食得营养
史前地球文明演化概略
墨西哥考古学家发现1100年前玛雅文明末期古墓
考古学家发现木薯是玛雅文明主要农作物之一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