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给孩子“巧”订规则

[复制链接]
61 0
安南大叔 发表于 2018-3-1 11:3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孩子“巧”订规则柳州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雷琪琨 其实,在一开始,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老师为他制订适当的规则。然而,规则需“巧”订。一、 行为交通灯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来区分他们可行与不可行的行为。了解这个界限后,孩子会感到更安全更塌实。建议家长、老师将孩子的品行模拟地分成红、绿、黄三个区域:红灯区,定为根本不能容忍,必须坚决制止区域;绿灯区,认可和赞同的区域;黄灯区,不容易被人接受的区域。实际上,给孩子制订一些规则,不仅能减少一些危险情况的出现,而且无形中,孩子会感到在家长、老师保护下的安全。二、 态度坚定,解释明确给孩子定规则时,态度要坚定,犹豫不决则会和孩子陷入无休止的谈判中;而以恳求的态度去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则等于是对孩子的一种挑逗,效果不佳。同时,家长、老师应对规则本身解释清楚,到底哪些是不允许的行为。限制最好要全面、彻底,尽量避免片面、留空子。像“少掉点饭可以,不要掉太多就行”这样的要求就会使孩子把握不了规则的尺度。当您拿不定主意时,就最好先不说。三、 给出替代物有的时候家长、老师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替代物来给他制订规则。例如,对试图画墙的孩子可以这样说:“不能直接画在墙上,可以粘上纸在纸上画”。四、 讲明物品的功用当家长、老师提出一种限制时,如果能讲清相关物件的功用,可能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告诉孩子“玩具是用来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不是拿来打架的”就比“不许拿玩具打人!”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碗是吃饭用的”也比“不许玩碗”要好。五、 让孩子留有希望当孩子想得到一样东西而又必须拒绝时我们至少应允许孩子保留这个愿望。家长、老师可以对孩子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但原则坚决不能放弃,对特殊规定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例如,运用以下四个步骤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效果:1、了解孩子的心愿,“今晚想去儿童乐园玩?”2、明确表示对某一具体行动的规定。“但我们已经规定了,要上兴趣班的日子不能去儿童乐园”。3、提出一种部分满足孩子心愿的方式。“你可以等到周六、周日再玩。”4、帮助孩子平息抵触情绪,说出对孩子心情的理解:“显然你不喜欢这个规定。”这样就比直截了当地说“有兴趣班,不允许去儿童乐园”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六、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老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谨慎考虑,尽量避免孩子的抵触心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次序和权威,而不是为了侮辱孩子。并且,管教孩子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的,想在一次管教之下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 别让孩子心理缺“养”
婴幼儿的依恋情感
天才宝宝的五种迹象
家有“反抗”宝宝 妙招轻松应对
7个对策有效安抚烦躁不安的宝宝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603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