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潘玉良:总是玉关情

[复制链接]
83 0
安南大叔 发表于 2018-2-25 20:3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玉良有两枚最钟爱的印章,一枚是“玉良铁线”,一枚是“总是玉关情”。每当有得意之作,她就用第一枚印章;如果是与中国有关的作品,她就钤上第二枚印章。

  1895年,潘玉良出生在扬州古城的一个贫民家庭。

  不到1岁时,她的父亲去世了,两岁时,姐姐去世,8岁时,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也不幸离世。

  孤苦伶仃的潘玉良住进了舅舅家里。

  她的舅舅是一个可怕的赌徒,在她13岁那年,为还赌债,竟把她骗到芜湖,卖给了怡春院。

  当了雏妓的潘玉良不断逃跑,但又被抓回来,绝望的她选择上吊自杀,但又被人救了下来。

  17岁那年,脱俗清秀的潘玉良被带到了一个宴席上,宴席的主位上坐着当时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面对着一大桌献媚谄笑的富商和官员,她坐在角落,拨动琵琶,唱了一曲《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把这首歌唱得辛酸悲凉的女子打动了潘赞化。他曾经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当晚,潘玉良被急切想巴结总督的老鸨送进了潘家,但是第二天,潘赞化出人意料地约她出去走了走,然后礼貌地把她送了回去,分别之际,还送了她一包银子。

  那一天,潘玉良第一次体会到男人的呵护和善意。

  第二天,潘赞化又约她出去在芜湖边散步。

  散完步,潘赞化又把她送回怡春院的时候,潘玉良突然跪在了他的面前。

  她流着泪,恳求潘赞化留下她。

  可能连她自己都不清楚,那一跪,将如何改变她的一生。

  那天,潘赞化留下了她,并且让她睡在自己的卧房,自己住在了书房。

  从此,她不用再回怡春院了。

  第二天,潘赞化给她带来了一套小学课本,开始教她读书识字。

  这个男人把她从妓院赎出来,并不是要她做一个仆人。

  潘赞化说,你现在自由了,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去。

  1913年,潘玉良和潘赞化结婚了,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新婚之夜,她改姓潘。

  婚后不久,潘玉良和潘赞化来到上海定居。

  潘赞化聘请了一名教师每天给潘玉良上课,潘玉良专心学习,脱胎换骨。

  他们的邻居,是当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洪野,潘玉良经常平心静气地站在洪野的窗外看他画画。看完之后,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家里照着记忆模仿。

  有一天,洪野去潘家做客,见到了潘玉良临摹的自己的画,他激动地睁大了眼睛:这可是一个完全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啊!怎么能画出这么好的东西?

  洪野马上给潘赞化写了一封信:“贵夫人在美术感觉上表现出惊人的悟性和敏锐……我高兴地向您宣布,我要正式收阁下的夫人做我的学生,免费教授美术……”

  从此,天资聪慧的潘玉良开始跟洪野学习绘画。

  1918年,潘玉良忐忑不安地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专业考试她名列前茅,但是学校放榜的时候,她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

  原来,学校的人知道她‘的出身,不敢录取她。

  洪野知道后,愤怒地拿着她的画去找美专的校长刘海粟。他激动地说:“艺术,不应该用出身作为取舍准则啊!”

  刘海粟听完之后,立刻拿起笔,来到榜单前,在上面写下了“潘玉良”3个字。

  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潘玉良刻苦学习,可是在画人体素描的时候,遇到了瓶颈。因为坐在课堂上的裸体模特,总是让她找不到感觉。

  有一天,她到学校浴室洗澡,在雾气腾腾的浴室里,看到裸体的女同学影影绰绰……

  她马上跑回宿舍拿来纸和笔,在哗哗的水声中作画。那一刻,她灵感飞扬,下笔如有神助。

  但是,她在浴室作画被一个女生发现了,大家一拥而上,要抢下那张画,她狼狈地逃出了浴室。

  这件事情在学校闹开了,校长不得不把她请过去批评。

  于是,她只能选择在自己的家里脱掉衣服,坐在镜子前,自己画自己。

  在一次师生画作联合展览会上,潘玉良展出了以自己为裸体模特的习作《裸女》,一时间,全校又轰动了。

  校长不得不再次召见她。

  面对她的才华和大胆,刘海粟真的不忍心再批评她,他想了半天,才开口说:“玉良,要在国内画西画,受到的限制很多。毕业后,你去欧洲吧!”

  1922年,潘玉良从上海出发,坐船去了法国。

  在法国,她认识了徐悲鸿、邱代明。他们一起在巴黎参观博物馆,在塞纳河边散步……两年后,潘玉良得到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罗马蒂的赏识,成为那里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兼习雕塑。

  这时候,在国内的潘赞化过得并不顺利,他早已丢掉了官职,自身难保,更没钱给潘玉良寄留学的费用。

  1929年初,潘玉良已经连续4个月没有收到来自家里的费用了,她经常饿着肚子去上课,身体虚弱得连路都走不稳,眼睛也看不清楚了。

  就在这时,她幸运地收到了欧亚现代画展委员会给她的汇款,上面说:“潘玉良女士,祝贺你的油画《裸女》获得三等奖,附上奖金5000里拉。”

  这笔钱帮助她顺利地在罗马念书,直到毕业。

  毕业之后,潘玉良回到上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

  潘玉良的事业刚起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之后,潘玉良积极地投身于美术界的义展义卖活动。

  1936年,她在自己的第五次个人画展中展出了大型油画《人力壮士》,一个裸体的中国大力士,双手搬掉一块压着小花小草的巨石。这幅画表达了她对抗日英雄的敬意。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王雪艇看到之后,当场就提出要买下它。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画展闭幕的那天晚上,《人力壮士》被人划破了,边上还贴了张字条:“妓女对嫖客的颂歌!”她的展厅也被破坏得乱七八糟。

  悲哀涌上潘玉良的心头。不管她取得怎样的成就,她的过去永远是别人指责她的理由。

  1937年,潘玉良选择了离开中国,再次去了巴黎。这一次,她在那里生活了40多年,一直到死。

  到法国以后,她有了一个绰号,叫“三不女士”,她坚持:一、不加入外国国籍。二、不恋爱。三、保持独立,不和任何画商合作。由于她的“三不”原则,她在巴黎生活得并不富裕。她住在一个常年漏雨的小阁楼上,生活清苦。她留着短发,大声说话,不拘小节。她要么一天到晚在家作画,要么在塞纳河边和一群艺术家喝酒。

  1959年9月,她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荣誉——巴黎大学多尔烈奖,她是第一个获得此项奖励的中国女人。

  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她悲痛欲绝,但没有回国,她只是又一次在心里默默感谢那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老年的潘玉良,在塞纳河边一个人散步。

  充满才情的人,到最后都是那样孤独。

  可是,谁愿意做漂泊一生的异乡人呢?

  1949年以后,潘玉良给国内的校友写信,说希望能回国,但是还没来得及办好手续,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她没能回来。

  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去世了。

  临终前,她嘱咐朋友3件事情:

  1.死后一定要给她换上旗袍。

  2.一定要将她当年与潘赞化结婚时戴的项链带回去,交给潘赞化的后人。

  3.她在巴黎的作品,将来一定要运回中国去,

  1983年,潘玉良在法国巴黎博物馆保存的3000余件艺术作品被完整地运回中国,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2007年冬天,我路过巴黎,很想去看看她的墓地,但是因为行程紧张没有去成。

  如果有一天,你人在巴黎,请记得去6区的蒙帕那斯公墓,在她的墓前放上一枝鲜花。



相关阅读:一个老伯的感动
世事杂感
青春的倦怠
青春过道里的独角戏
乘着飞机离开考场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603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