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干什么不要太像什么

[复制链接]
91 0
shuiblue 发表于 2018-2-25 18:0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听人说,干什么要像什么,还说,像不像,三分样。仔细想想,这话真能蒙人。像不像不在表面,而在内里。
  
  真正的行家哪有工夫装扮自己。唱戏的就要身穿甩裆灯笼裤,眉眼上残留点儿油彩?当领导的就要打扮成泥胎样,说话拿腔捏调?搞摄影的就要穿件到处都是口袋的背心,扛着三角架,背着“长枪短炮”?凡是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像什么的人,大多都是二把刀,二五眼,二百五,二十四个不懂行的冒牌货。他们靠像和样来装扮自己,借以吓唬外行。
  
  真正的行家用作品证明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样子。作家要有公认的好书,画家要有传世的好画,政治家要有流传久远的政声。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蒲松龄的《聊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谁又知道这些传颂千古的人物样子如何,知道的是他们的作品。米开朗基罗说:“我要用锤子和凿子把灵魂从石头里解救出来。”他连结婚的工夫都抽不出来,哪里还顾得上修饰自己艺术家的形象呢?蒲松龄的时代没有作家一说,他就是街头茶馆里一个爱听古、讲古的怪老头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说:“留个鸡冠头、长胡子,就是艺术家了?打死我也不信!”
  
  凡是拿腔作势唬人的人,不是骗子就是个样子。回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作品,用老百姓的话最传神:张开嘴就看见粪包了。演英雄人物必站舞台中间,高举右手,声嘶力竭地喊:同志们!画正面人物必占画面三分之二,横眉怒目金刚状:冲啊!那些书,那些画,那些照片,不但浪费了纸张和胶卷,而且带坏了多少年轻人。
  
  陆游将死,突然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他痛心疾首地告诫他的儿子:功夫在诗外。唐师曾也告诫年轻的摄影家:功夫在摄影外。梅兰芳告诉他的弟子:功夫在戏外。我一生从教,深感教书也是“功夫在教外”。七分备课三分讲,只要你的知识储备足够多,你的教育素养足够丰富,你的课堂语言、板书和课堂结构足够美,你的课自然会美丽起来。当老师的像老师,像的是内涵,而不是外在形象。
  
  干什么不要太像什么,像是外在的形式,关键是内里的功夫。



相关阅读:5美元的伟大
幽默是他的通行
失败的策划
熟藕
人生的微博段子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