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人类为何消灭不了蚊子

[复制链接]
101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2-25 11:5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在我们的耳边嗡嗡作响,扰人清梦。它们死缠烂打,锲而不舍地叮咬我们,让我们奇痒难忍。它们传播病毒,给我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
  
  蚊子的前世今生大约1亿年前,蚊子就在地球上出现了。那时的地球还是一个闷热的“温室”,巨大的蜥蜴大摇大摆地来回梭巡,对像蚊子这样的昆虫来说,生存下来的希望似乎很渺茫。然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蚊子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昆虫学家对保存在琥珀中的亿万年前的蚊子化石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的口器极其坚利,足以刺穿恐龙的皮肤。而它们的嗅觉也极其敏锐,几十来开外就能闻到人的气息。
  
  有报告说,被蚊子追逐的动物最后往往都会力竭而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据说小小的蚊子杀死过身高体大的牛。它们云集在牛的口鼻处,如果数量足够多的话,足以让牛窒息。5000年前,在人类居住地相当分散的时候,蚊子主要以叮咬鹿群和牛群为生。但是。随者人类数量在最近几千年里猛增,居住地人口日益密集,人类制造罐子用于存水,人类开渠挖沟……蚊子需要在水里产卵,自然它们就跟踪人类而来。
  
  与此同时,一些致命的病原体也附在蚊子身上“搭乘便车”,它们渗透到蚊子的唾液腺体中,在蚊子的体内生长繁殖,人类足迹所到之处,蚊子就将疾病在各种不同物种之间传播开来。1937年,在鸟干达尼罗河谷附近发现的在鸟类之间传播的西尼罗河病毒,很快就在人类中间安家落户。只要被蚊子叮咬上一两口就有可能染上这种疾病。
  
  “基因战术”向蚊子宣战有科学家打算通过“基因改造”创造一种新的蚊子品种,这种蚊子不会一闻到人的气息就垂涎欲滴。有科学家考虑用某种真菌去感染蚊子,以破坏它们的大脑。加拿大的一位对“人蚊之战”着迷的科学家制造了一种装备有加热器的机器人,他给机器人穿上人的衣服,然后放在树林里吸引蚊子。他想用这个实验证明蚊子会感知人的体温,并被人的体温所吸引。澳大利亚的一位昆虫学家打算建立一个蚊子饲养工厂,每天“生产”数百万只丧失生育能力的雄蚊,然后运到苏丹北部释放,让不育的蚊子数量超过有繁殖能力的蚊子,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蚊子的数量。
  
  近年来,人们开始实施一种新的策略:尝试给蚊子“治病”,而不是设法去消灭它们。这一新的策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进化的过程中,成千上万种寄生虫曾尝试在蚊子身上寄生,但成功的只有疟原虫和其他少数几种寄生虫,蚊子成功地抵御了绝大部分寄生虫的侵入,就像很多人都不会得流感一样。
  
  即使疟原虫在这些蚊子身上占领了阵地,传播疟疾的寄生虫需要整整10天才能在蚊子体内繁殖起来,所需时间与蚊子的生命周期十分接近。大多数的蚊子在疟原虫有机会传播疟疾之前就已经死于非命:被鸟儿或其他昆虫吃掉,被淹死,被拍打死,蜘蛛、鱼、肉食植物以及人类都是它们潜在的敌人:总的来说,100只蚊子中只有3至4只能够寿终正寝,能有机会去叮咬人类并传播疾病。
  
  有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在蚊子体内合成了一种能够产生缩氨酸的基因,而缩氨酸可以保护蚊子免受疟原虫的侵害。但是,虽然在实验室里让蚊子拥有这种基因是很容易的,但如何才能在野外对蚊子进行这种“基因修改”呢?
  
  又有科学家转而尝试用某种抗疟疾药物对蚊子进行预防性“治疗”,这种药物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基因改造细菌,可投放到野外去“喂”蚊子。
  
  有科学家指出,减少能够传染疟疾的蚊子数量,在短期内看是好事,但也是危险的亭,因为这会使人们失去在很长时期内形成的免疫力,一旦传染疟疾蚊子的数量发生反弹,死于疟疾的人数将会急剧上升。
  
  为何“20%”的人吸引着“80%”的蚊子在疟疾横行地区工作的医生发现:有的人家吸引了许多蚊子,有的人家里却没有一只蚊子。部分原因和地势有关,越靠近沼泽地,蚊子活动越猖獗。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还和住在里面的人有关。据最新研究,大约有20%的人会吸引80%的蚊子。
  
  气味之间的微妙不同会吸引蚊子,这种想法非常诱人。想想着,只要我们破解这个气味之谜,那么我们就能发现那些“超级传播者”,甚至发明出一种让蚊子无法抗拒的气味捕蚊器,让数以百万计的蚊子义无反顾地走上死亡之路。但是,要真正破解这个谜团相当困难,问题在于哺乳动物的气味大致都是相同的。人类身上大量存在并散发出的两种主要气味是乳酸和二氧化碳,其气味之浓烈足以压倒其他一些微弱的气味。另外,人的气味还受到情绪压力或饮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气味每天都会有所变化。
  
  一位致力于研究人类气味及对蚊子的影响的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气味由350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他将其中最主要的30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做成“诱捕袋”,希望研究出最有效的驱蚊剂。他还认为,如果能将人类的气味稍微改变一点,也许就能让蚊子产生困惑,从而使入在蚊子面前“隐身”,最近,他从鸟羽里提取了一种萃取物,如果人涂上它,或许蚊子会认为:“这是一只难闻的大鸟。”
  
  迄至今日,在这场“人蚊之战”中,人类仍然处于下风,但也许有一天,会有一种科学办法可以一劳永逸地结束这场大战,人类最终会战胜蚊子,毕竟人要比蚊子聪明得多。



相关阅读: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区别
微图族,咔嚓咔嚓挣美元
一条流浪狗与酒驾法律的出台
让高铁飞
湖丝名扬万博会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