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我们天生就会模仿

[复制链接]
175 0
shuiblue 发表于 2018-2-23 21:0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模仿是一个自我评测的过程
7 T# w" r: x8 G0 M4 r  我曾经和当今世界一流的体育教练和商业咨询顾问共事过。他们中的多数人都非常了解自身的实力,并且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发挥出最佳水平。许多顶尖的运动员都知道自己的思想是如何影响成绩的——例如,如果他们想象自己动作做得很漂亮,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如愿地完成动作。
5 j+ s% ~5 j' k  y5 L  同样,他们也很清楚,如果他们有过某个射门或某个动作可能出错的念头,哪怕是一闪即逝,他们也有可能真的犯错。这些高手们的教练甚至比他们的队员还清楚内在及外在的动作及思维模式的细微区别,这也是必然的。但是通过模仿,我们很快就能发现教练行为的某些关键模式,而他们本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 c! {8 l) P  _' T; H& R
  这些教练很清楚他们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头脑中的图形与语言,但其不知道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系的精确度和速度。我们发现他们在无意中反映了他们所指导的人的细微动作,他们于无意中通过自己所说的话及他们反映受训者行为的方式反映出受训者的感受。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发现,正是这些才使得杰出的教练从平庸的教练中脱颖而出。
! b% {8 R, Q5 p4 F8 d* ~9 M. E  模仿包括自我评测的过程
& c$ [7 E/ J7 q0 `, A  模仿的过程为发现这些思维及行为的精妙之处提供了工具。这些工具是一种实现“自我评测”——剖析自己的思维方式及外在行为——的方式。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执行传统的评测过程,以在不同公司之间比较最优的操作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却不能触及内心世界,所以我们常常不能发现真正有用的东西。- c% H3 a0 W7 i; `* \
  我们需要揭示有意识和无意识这样两种过程,才能探索如何塑造卓越。
0 R# Z1 p# d& W& H% D  N  在一家德国总公司下属的英国子公司新上任了一位总经理,他谈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他想让这家子公司成为全行业中新文化及新工作方式的一艘旗舰。但是,他意识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他必须学会如何影响德国的老板,让他们越来越愿意听他讲话。/ R: n* d# ]: z5 p9 K6 \
  他已经在公司的瑞士子公司发现了一位具有这种才能的经理。当他和这位瑞士经理开会时,他注意观察和倾听,看这位经理是怎么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他发现这位瑞士经理在回答德国经理们的提问时总是要重复他们说过的一些话。同时他还注意到这位经理所有的话都有同样简洁的结束语,而且他总是以相同的方式走近德国经理。每当管理层人员进行协商时,这位瑞士经理从不表示反对——他总是首先表示理解和接受,即使后来在谈话中他会巧妙地提出异议。通常在某个时刻他能克制自己,在谈话中不感情用事,用一种“高屋建瓴的眼光”(用这位英国总经理的话来说)来看待讨论的问题。
5 `* F, m% f! o; e  尽管这位总经理尚不能确认瑞士经理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但他还是发现了大量外在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形成了这位瑞士经理的影响力。这位总经理已经着手进行模仿了。如果运用更多的观察、倾听和提问枝巧,他将不仅仅能够学会形成这位瑞士经理影响力的行为,还可以推测出该经理所运用的内心思维过程。
" P0 e! }( J- `" c  天生就会模仿
% ?7 h! C2 G' Y4 e, R1 k/ O0 a  我们天生就具备一切所需的模仿本领
4 b" Z& j* r) \$ h& N+ r0 u  我们天生就具备一切所需的模仿本领。通过模仿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学会了生活。儿童们通过模仿父母及在以后的成长岁月中模仿同龄人学会了说话。通过模仿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我们学会了如何言行举止。通过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思维行动模式,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感受成功与失败。我的一位同事曾建议我“紧随新秀”。这是他所知道的从一个人身上学到最多知识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于是鼓励我去模仿这些人。
: V+ n  b+ t% W- N" l  不幸的是,某些天生的技巧在我们的成长中被渐渐遗忘或退化了。一项最近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在12岁之后学习外语的人已经不能区分方言之间的细微区别。大多数学龄儿童一旦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过几年,那么他们学习必修及选修科目的能力就将受限。受到环境启发并积极主动学习的人只是幸运的少数人。其他人将其模仿能力转移到不受社会注意的技能和行为领域,以便其天生才能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 w6 s' B) Q, K" m, t( c  所以说,我们自身已经具备了所需的技巧。当我们需要用到这些技巧时就可以通过模仿来掌握。例如,如果你向一位素以挑剔着称的人提出新观点时需要一定的自信心,其实在你经验中的某个地方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这种信心。你可能当时并没有像现在希望的那样运用过这种自信,但是这种信心已经存在了。如果需要某种鼓舞来激发自己和他人的话,那么你生命中肯定在某种时间或环境经历过这种鼓舞,无论它发生在多久以前或是有多么短暂。一旦我们知道如何获取资源,我们手头的资源就是无穷无尽的。
5 I* G0 f9 J# j- K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觉察到自己的行为方式
8 P3 |- Q1 y$ A& D: R2 q  时至今日,你肯定曾经想要从自身中发掘出特有的资源,重要的是你成功了多少。首先想一想你需要什么。在某些时候你曾经比自己期望的做得差吗?反之,你也有可能做得很出色,以至于还想要更多地利用这些资源。就我自身的经验而言,如果我所依赖的技术失效,我应当保持镇静。我需要知道如何平衡利用一天的时间,以满足自己和丈夫的需要。我需要知道如何抵制诱惑,继续手头的事务而不分心。我还想不时地停下所做的一切,放松一下,欣赏身边美丽的乡村景致,诸如此类。大多数这种时刻我们都是在无意中应对的,如果能够逐渐意识到我们是如何完成手中工作的,我们就能够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
  r, k; i3 P9 G) ?8 W  注意区别
6 P  G. H# G" p3 Y4 h  我近来观看了一个有关音乐制作人乔治,马丁( GeorgeMartin)的电视节目——他以作为甲壳虫乐队的制作人而著名。在该节目中,乔治,马丁力图发掘“优美”音乐的构成;特别是美妙的音乐是怎么制作的,是什么使得音乐永驻人心,广为流传。这个节目集中突出了他对那些满足这些标准的音乐制作人的考察,他采访了保罗·麦卡特尼( Paul McCartney)、斯蒂维·旺德( Stevie Wonder)、比利·乔(Billy Joel)以及布莱恩·威尔逊( Brian Wilson),并研究了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和谐与旋律。令人高兴的是他正在模仿那些音乐中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与他交流的作曲家们都认为有些音乐似乎可以套用一个公式,虽然他们还不能解释到底是什么。有些人根本不想去解释,如保罗·麦卡特尼说,《昨日》(Yesterday)一歌的旋律就是他在梦中得到的。
% H6 I5 Y6 C3 s" F9 T; j; v  尽管乔治·马丁不能确定所有的重要因素,但他还是发现了某些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杰作和平庸之作区分开来。例如,他发现成劝作品的中心旋律都很简单,而这些旋律在曲调的升降上所遵循的模式都带有一定的特征。作曲家们的解释中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认为有些东西是无法解释的,它们来自心灵或者灵魂。0 r- L0 a9 Q0 T' I/ c/ a- Z9 T
  模仿是一种生活态度' q- k: P- m$ z/ E% j
  在这个电视节目中,被采访者们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作曲家纷纷做出了评论。其中一位认为最优秀的作曲家必须研究过生活,他们对身边日常发生的事情都进行过分析。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可以把自己的发现浓缩为一首简单的旋律。任何行业中的翘楚,特别是那些持续成功者,都具有优秀的模仿本领。这其实不是一种什么技巧——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想成为所在行业中的顶尖人物,特别是想要终生都有所发现,有所成就,那么模仿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你的问题。
0 |& g4 ?5 _0 U$ ~0 t& r  模仿的必要性- r# u! o% s; S. o3 {
  我们的学习能力与生存能力有关
5 F( _+ l$ @9 l* S, A  Z  x; s% X  我们所在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大稳定,时常发生激烈变动,还有许多冲突悬而未决。因此,不论我们所在的组织对我们有多好,我们也不能再指望别人或所在的组织来照料我们——我们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必须管理好自身的发展。研究显示,我们的学习能力与我们的生存和成功能力是直接成正比的,而且两者的相关程度越来越大。事实上,我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才有希望在所从事的领域内保持领先,以至最后领导整个潮流。正如我的一位客户所说的:
: B/ f# ], i3 ?  “我们每天只有那么多的时间,不可能更多,而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里面投入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换一种思维方式。”
! q1 F* ?8 Q2 U1 W. f  课程和书本不可能为每一件不可预料的事件都提供所需的技巧——新的要求可能随时出现。变化发生的迅猛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我们需要从经历过的一切事物中获取知识,无论这些经验是好是坏,我们需要从一切人、一切事上面学习。' R9 }* p) m7 E7 K# N

4 ]& s5 Z# ^' m- N/ a9 C& G- z( N% R# L! y+ J

' ^$ N$ L% \) M0 G7 e" s2 d7 |
( C0 D8 _, K- B7 k2 A6 t: k3 W( c
( f' k- m: P) \& x0 ~7 w3 ^
相关阅读:回播策略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