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修改栏) ^ c3 H9 |) X, c( A2 j. Q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轻扣诗歌的大门
% h& w) Q; E) B" t7 T0 |单元教材分析:- g% L: n# h! z) V' g! `
本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9 \$ B/ T' j* q# g; \8 O
本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 E9 i, z) s. C* r“诗海拾贝”板块的阅读材料有古诗《诗经•采薇》、唐诗《春夜喜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思》及现代诗《太阳的话》和《白桦》六篇。“与诗同行”板块的阅读材料有《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给诗加“腰”》和《诗中的“秋”》。- c5 P: K8 U* ?! C
单元内容:
+ i( a& b0 M- e) a“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的5项活动及阅读材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太阳的话》、《白桦》
8 e' R1 r& Q. d6 m2 p: z《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给诗加“腰”》和《诗中的“秋”》
/ H. B& W. P' G8 \教学重点难点
# f7 C" B9 U/ X" |( w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 h& d$ H; m: t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 b" `, B# T$ X Z7 f1 ^& \单元教学目标:
% P% z. P' C( V. E4 ]/ ~5 ]9 W# U. d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7 D1 H2 @$ z2 \) m F' y7 q' s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 m( I$ ^' H* N3 i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 E- N5 Z1 {- s7 X( T4.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2 E% b6 v7 q( x k1 A. F课时安排:! ~1 A( C! g' D b1 n
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 1课时. M5 q( N) h5 N) u6 `8 Z; p0 |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 1课时
. g {; j! A2 i! }- a7 O. V( 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1课时/ _) h9 x- R1 E, f$ ^7 n" U; W
《太阳的话》《白桦》---------------------------------------1课时
$ j# C G, s! F/ Y活动一 诗海拾贝 搜集诗歌-------------------------------2课时 0 x3 B& B; s6 p* T( u7 k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2课时. f. s \$ z% @" G2 K$ `# A- ?
活动三 与诗同行 举办诗歌朗诵会----------------------1课时 ! [# C* V) \3 X- B7 H
活动四 自己动手写诗---------------------------------------1课时
8 X" t3 Y+ S' `活动五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2课时 {$ }, ~# y5 R' q& m8 s* _
活动总结--------------------------------------------------------1课时6 g/ q' x6 E$ O2 o/ u# ^
- }" F8 U; b4 e/ g, F1 X
4 Z' b3 ?/ a( [7 x! Y$ i第一课时5 l0 K/ X, O: x% U
教学内容: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制订活动计划3 z# t4 t- R1 t3 t. }
教学过程
& z% Q( V9 v2 F! V- e( X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M5 `3 Z% a( h8 o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 r. c/ T9 Z5 b( `( V) a0 W/ i; O, c. d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5 ~3 k9 I1 Q3 r2 Z+ G, Y" G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 f: ~0 ~* @! m/ J; ~, _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6 N" o" s- e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6 W# t2 x+ w. k7 D$ V3.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6 s+ y, A: p" j$ M1 u- C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 w4 G4 r8 @( k" ~( e#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X1 `2 M( S, I3 M1 b( m/ z
(1)指名读“活动建议”。; S9 n5 f9 R4 _* Q% j/ m5 g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8 p, Q# ~( o5 a3 {/ k$ v
6.学生自由分组
1 i2 k% l5 c+ X/ M# S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2 v8 b& M, m* ?7 q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 n& A/ v% ~) |/ p ~* E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 d, [& n- z1 a6 v/ J& A" S2.师生共同评议。9 [- w# ~$ z5 V- x4 e6 \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 u% \: G9 Y* z# f8 t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u3 i1 l$ U, A+ M. l0 D
: k: R/ Y2 B) a6 c) d( }. }
板书设计
% c( Z- N9 {9 D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5 ]0 z. u' I$ {- E* \* K
( A8 k9 n" ~! l) h
诗海拾贝
% b. r8 @3 a+ u* M& u" i与诗同行
8 T6 C0 x6 n' [( x- O8 G% {8 Z. O) i$ s7 {# F0 T' A, v
第二节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I, K7 x9 G- s" V1 ]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7 ?) }8 T K% F$ T6 C- }" e( h教学目标:7 {- g3 H: q% d8 Z9 O( A. P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 q" Q# _! w* X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6 v. E' R* ?- U g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2 }3 G7 b/ m7 s3 U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 W3 n$ ]0 T* B$ i+ D: t& E1 V教学重难点:2 W$ z9 \4 |9 G! ?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6 Z ?7 n8 X$ m, @1 n: _& Z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 B7 r2 ^* f/ p' W& O2 }( B9 p; `# d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 _: i) B Y: E B1 `教学设计:
$ i# s; {" t7 L3 P; U教学过程:/ Y) R2 j- H N
一、导入1 U i8 G0 W& z. p! p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B1 C# e) N: [) z1 y3 I& g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 f0 V+ i' t3 S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 A0 B. B0 C2 E* x3 P3.学生质疑。
2 Y& ?, b. ]/ g( I+ v) }' @1 U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6 V: m6 N" A( W3 M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
, k6 p% w! S4 u, [5 t3 r3 ]5 y# U, K2.自学。4 P; V7 [. @6 O9 d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 j7 O( f% }; r8 d' r4 L T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 o, D. H J9 }) o( A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v4 Z- d5 L& D2 j Y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 ?5 C9 d! k- f'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I; P8 \( Y: e8 a: S" ]/ {& L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3 H4 } P9 D6 \* v( x9 B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a# p3 i! j$ }9 ?+ J$ _0 n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9 p4 I$ \4 ~, x& Y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3 l! k" `6 ~! s. F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_% P- I$ a: z3 m. {
七、总结学习方法/ c1 Z. X3 B/ n# D6 K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5 F, v }6 ?2 x* E; B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 I- o( |/ s, |$ Z+ m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1 W4 `( u% a3 z3 ~& U, L4 O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 v9 _1 W( W% y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 A2 G, q- {6 Q) F- M! p/ D4 s: {
板书设计) Z1 m. ]7 G' S* {
: ~$ M* J/ {: }" s( Y$ `; [# \& U诗经•采薇
0 G( b# Q3 Q; x
7 A! j" K3 c- Z g6 I1 N& B& G昔 杨柳依依* N9 v- m1 V5 L8 V* d6 ?' I. q S
今 雨雪霏霏1 V( F- W+ b/ X0 b/ h8 r
7 s2 j; f) ?8 L Y* |6 Y5 p3 p) k8 j7 K) c5 g
春夜喜雨
& m4 ~! p. U) q1 ?- N3 v
- g* p% p. p* Y$ V; U+ J8 F0 ?" d好——知时节$ H" g; l/ s+ X6 F H$ x* a
" n, V( j* P, v8 z- c* Z4 o6 W9 ?
潜——细无声5 \! E% @# [. k1 `7 Y$ N
" d! k9 T2 x! y# ]7 R! v
喜悦
/ @$ {2 H: y, I) b1 m0 m' J% H- J$ l9 M$ s4 M
第三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8 Q: b5 X; d9 t# w! G- B
# g& p. s7 b- a* C, k6 |教学目标:
; J( F1 i9 D" m% v p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 T. Z; e' `1 H# s2.了解古诗的特点。, m# p2 s4 A5 m8 i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B' _# M- ?' R, A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 r* c2 N9 `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h% j8 X& ` K! g4 j+ C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5 T2 X, J+ O! T- r4 o2 O; y! L. u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n/ a+ R6 F8 w* k0 }4 W3 i- }, J教学时间:一课时
. S2 `( g0 x# k/ i教学过程
( u$ c9 b: X" X) h! `, s一、激情导入
a$ x- w2 ^0 [二、读中悟意1 B0 ^2 @' Y4 T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3 V. { d( R, _/ x8 N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1 B! S9 B o1 j7 T3 _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Q% E2 [5 A# Q% W1 B
② 解释个别词语。/ T: k, [6 J5 ?2 C( E! x2 J1 t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 u: l5 ^3 ?+ Y8 ]7 a# L1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 l/ V( k3 d/ e; V+ d3 Y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o: S8 {* D1 A+ h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 L6 M" e. i5 p3 l% M# _9 _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 Z* {) ?: s# X4 q: B T, j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 p1 w; _" z* d+ {5 U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0 Q" f& W4 _3 N) K) ?) m1 v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K. m" W1 @6 F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 G+ z) b: q9 |3 y& m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P8 J4 Z& z0 ^; |
五、拓展延伸
: y9 y! S8 o1 @! T4 i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6 E5 A: V8 v$ ?! X; U- d$ k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 p: c; Y2 b7 h- `( A
8 W ?" o& Q+ w板书设计:
( I5 D. s8 q$ H/ U6 M: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 M/ a7 h7 J' C2 \: q; I* D
3 G1 T5 W+ V, ~7 a7 L鸟惊 蝉鸣 蛙噪 ]# l4 T6 ?2 J" {
星雨 茅店 溪桥
2 ?- k! }. t( {" p! ?) u% Z, q5 E9 X! G# }
喜悦 热爱0 ` i- s- J0 u+ Y# Y
5 o6 I; C; C2 p( d! l天净沙•秋# M- s7 e0 L5 s
7 i6 B+ s6 \; s% X孤村落日残霞
h+ e! }% E! o+ W2 l轻烟老树寒鸦 ! D5 M/ R1 \( z
青绿水 s6 A D% g! @/ i' T
白草红叶黄花
1 ?9 F( k% F' n- G: j6 W- s8 R
# g$ Y$ M, [5 T8 z第四课时《太阳的话》《白桦》7 M' s/ z0 L) T: T9 b
: @% p( E0 l, {0 h
教学目标:. A2 |9 @! Q7 n3 J8 ^; Q, \3 R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0 V; \8 M" b, g/ A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7 N7 R/ D: d: |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3 Z- z9 p. W& ^- p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 o( ^ }5 S/ b4 w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3 Y% s3 k+ x; F5 S% l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 r! _, \% l0 @( R& }- n9 h2 W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K& S$ o( F5 n3 N+ R0 ^
教学时间:一课时
6 ?7 }( b* I3 J1 E3 G; D教学过程
$ d0 o3 O* {6 ^, @0 a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 U$ B$ I+ A3 n4 ]+ Z7 r9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e. o/ j. U0 A$ q3 p
2.师小结导入2 t: ~# p. a" K1 X0 _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 t" Z/ B( \) Y6 _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4 z, ?8 r9 z& Q4 D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b6 a6 x' l; T* z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b2 M+ Y& c, x# x, X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g; v5 X; f) E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 g7 H% D* M' b" c' ]; h8 m5 }" q. j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 j( d+ \4 Q/ m9 C2.小组内讨论交流。
0 ?$ ~% @# {) l8 [1 P/ P, g5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G! h& e# a. l& l! d4 T1 ?$ w0 h+ I2 L% {
《太阳的话》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 M+ `9 A3 D7 J: l+ F《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k: D, P% [% H1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2 a+ W/ F+ M/ c h- q9 n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G4 [5 V+ T3 m3 p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 V4 u* K$ i: M. R* M. q9 D5 {3 z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 c, f T. Z3 ~/ u1 h5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I" p, M8 B4 i _+ Y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e& g8 \) R" E6 M/ s9 c: N( X+ z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 a+ e. l8 D$ v" X. i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9 S' t. v9 a! {* Y h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 N$ J. f# d+ h3 }- p& [' z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V% P& C6 Q; I) c( m/ N
六、拓展延伸& q$ a; H2 N `3 |
1.背诵这两首诗。
7 c5 V* [$ ~6 {( [6 y s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2 }5 f$ }9 ?$ a2 x3 c8 e% X4 r
板书设计" T) O" Y' U y
太阳的话
- @/ v- o/ ?# G6 u- t打开 心灵
( J" z+ h; [) J& s# `! L8 t' K! d迎接 光明* M' M& V1 H7 U' i; A2 H
3 e1 K- G) p! b1 _" h0 M( |
白桦* ]' n2 S3 L# `( O/ K
8 u/ ]: ~' i; S) s银霜 雪花 流苏/ U, T. V+ l; \# _0 c" l" k) |
亭亭玉立 风姿绰约
2 O) y; W) Y+ ~7 C$ m6 h5 w! g1 \' F
; Q. b8 R8 y: ]8 I. f
3 G2 r# }8 P _2 X教学反思:9 a; h/ t0 B3 D0 r/ }/ z5 [+ Y
2 J' a4 X. b& k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 W: [! w7 ^) _) k% N( _0 G! r
" t/ o8 V4 I+ U活动目的: H3 G5 f8 a C4 Q7 {6 }- ]* ?6 H/ @
1、 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 T6 Z6 q; n- ?; O7 p2 f- E% b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7 d6 k' t0 l2 a& k4 D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 [3 g& v# y& C7 ~! a6 H3 J活动过程0 Q- l: M3 k0 M3 G: E6 G
第一课时
& h# \: I& E$ ~- b9 u! R6 p. r, w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5 Z+ {" Z4 x; H5 m q3 ~# Y# E5 o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t+ F: C6 N9 Z" h. ~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3 Y" j! J5 h5 r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 Z; _1 j# \# ~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t. i- ]/ O! z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8 e& m0 s$ o# [1 f3 Z8 Z: K3 d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 2 a( Z3 I$ v( a; |" R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V) W, b$ ~( U$ f
(2)什么是现代诗:0 b0 u0 |% n! J% ^! V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L. l+ C1 x1 g+ p$ a/ x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 p* \8 z9 x6 B3 x. e4 U: Y9 C' C$ o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5 s" v4 e0 j; I, r5 P9 I1.小组讨论。
7 J, V' f8 k E; o9 U; m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5 w7 V2 x& n+ o% |: y1 l1 S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 J5 ?. }. U' f% d. L6 W: |! i( R; s
第二课时 G+ @6 n+ @% h; [( D' u
一、利用校园资开展活动。
, b6 [1 g6 y% A# y' W+ b' P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 T2 Y T% U/ B" O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
8 L9 s1 ^4 B( `6 s7 \0 A4 y) I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1 i- q. m2 K. i& R5 f* B( t8 V8 R! L; o1 [; W% _, Z( a; m3 C4 Z0 ?( U) b/ k0 s
/ Z' S( O$ M' u8 M
板书设计: }7 [5 `0 u. }! Y1 Q9 b d e. i
8 Y" }* Z; b, }( V活动一 搜集诗歌7 E6 @1 r! W9 _- ?. D: P$ A
, G8 J9 K$ t3 q% [* G, o5 Q' x6 S分类:古体诗、近体诗 ( 音律)
8 T7 }7 e6 j9 S, N, O- z9 ^古体诗发展:《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1 f3 k6 P: C! z2 h; K# `8 ] ]# u
近体诗3 B+ M" y6 |& O
( k: U* Z% c# ^& p# S
教学反思:
! W, d: K. H+ F
1 @( y1 o! o+ j5 ?2 R, z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C+ D& q$ r7 P, k4 D8 I
教学目标:
) h) _1 L9 d6 h" C7 E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5 V! x/ U9 u) {4 O2.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 T$ Q! M7 w( G7 D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F# o) N( g$ B6 `2 {2 J
8 `. ?7 @+ M8 c$ E4 X/ N. a$ R f: f& u* K2 _7 a1 F
第一课时, B4 J& ?0 k [- k# V# w7 ~# C) r, p
教学过程:9 |: q5 l# k* S& j* E- H1 C7 z9 d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6 ~0 r* N2 X3 h9 W+ J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 X- f2 o7 y3 [* P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 X& }( U# w6 @$ s2 {3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8 z( x$ s* ~6 n9 v! ]/ e r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分类?
: s3 J) y$ g" s0 D) e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8 q( `0 p: h+ r( b/ I7 I
可以按题材分: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n$ o, {6 h. @9 B! `0 Z; Y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4 d) h N8 a8 }# m' C! A. v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c0 A1 f$ Y+ R+ j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9 c/ l$ K$ r7 Y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 ~/ o/ ?% ^0 A7 q# Y%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1 ]$ N% Y; {: \ V;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 g4 R$ l0 f" t$ v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 o$ w! }4 \; H. }4 t' P% x& g7 X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a5 |: l. w, e H8 s1 s; Z
. M6 F! @+ Q9 |4 ~5 ]. }/ R- t, t3 S" X
诗歌的题目作者 . o+ i3 i5 e$ ~5 }+ B3 i
1 n5 j$ H. w+ v8 j# |. D/ Q
; ?9 d% A4 x- f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 u! v2 w6 }( v( _&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 `) o- x0 d; e$ F5 ]0 Y/ ^3 g0 i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4 `; S2 w, J& X. s2 t, U0 q, I3 e) F: h: S' j: j' n
板书设计:. e# y7 O. h9 d0 N% y V- i" y$ d
4 L% b* _6 f4 Y- L2 \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 诗、关于春天的诗……
$ h5 a/ ]3 u# g" v按题材分: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s2 }% H; G ^2 t4 X9 U. |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h: @0 T) A) [" M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 X5 p4 U9 g3 @# M2 _' N2 h2 i: t' A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J. J; N& s) Z3 J6 ~, ?0 d% h$ T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 A2 N; s2 T/ g: j u8 P/ ~+ Z- J ^8 E,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0 |& t% O: T& T& P# y
1 I# t) O) ?# F3 c8 v. r教学反思:( |1 D# b) D( q5 `% A0 H- q) s
F% e6 c3 a3 g# R第二时
/ t- R% x4 x% ~: s/ a/ _; ]. y' n! A" }7 f% x; r
6 Z1 g: }1 o3 X! o4 g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 t7 h, F9 U) C [& X
教学过程:6 R4 ]' X$ F' R( O; D, f8 g
一、学习欣赏诗歌 ( [9 [* k A6 T! a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C |6 g3 e( y Y. I
2.读了这篇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 ~, @3 ?' P, A) e3 k
3.你在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n+ @; K, Q5 M4 a/ o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1 V2 J1 D: g: p! r5 ?1 s. ]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2 q- b `( L3 R/ W# f {+ [6.师生交流。/ ]6 v3 {+ E7 e; [" O+ _& G& h: U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 l4 [' Z' a; n诗歌作者推荐理由* q4 d- z4 @. x" D- S
# k2 ?* i0 t! L& k$ l推荐人:
# H/ G& v( O0 n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8 S/ J- F; x8 h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 W5 P: |1 n! O+ y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Y% y6 z$ Q6 b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 G! V7 C( T- U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2 g. R: z l. V. z' `
# t a0 {% A" @" W0 n
板书设计:
m' X2 X# X/ [: \+ K$ o. h; b ?: _! N3 O; A W
“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 @4 h8 j; ]4 o4 a
诗歌作者推荐理由# R% G% P3 F2 B! h( A! @ p+ a; n
8 _6 L; c# y5 L$ R活动三 与诗同行
. ?1 A" b) E8 I' p举办诗歌朗诵会
/ `0 C6 R. R& p$ {0 H1 o活动目的:/ w& s3 v# B& v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J0 y6 M% \" n8 q- v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 ?; c% {- u; X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2 n: F; f0 g' x; D4 N0 C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 K9 c; i/ w& A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G1 L7 v2 q3 {2 W/ h- K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b+ O% t a9 e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 P- ]' ~* {! I) _: T' |/ u, w5 x* R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6 s$ s9 w8 q& H6 r6 `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 |. J! O0 q1 U& F! Y- R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0 A5 ? G1 _ Y( K& v7 I* J
" q; z u, j9 f4 g* K1 ^ y
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 s) w) g+ ~* l时间11.21地点学校多功能室8 T5 f$ N0 s' }* m
形式四人小组参赛
1 g, f- r/ h4 z/ W- x主持人王小一" K" o7 n7 j( x0 [% c
教师布置1小组
4 O8 U7 H2 i. c; |. @& ?2 K/ f
( @2 T$ s/ H, l# p( ^串词准备 2小组
4 y) |3 _5 |& v0 S% q道具准备3小组( V- w5 A+ H+ C; Y
评委安排4小组& h* n$ i0 |2 T$ p4 [/ Y
场地清洁5小组( X# y' k7 g) j# h+ d
活动报道6小组。照相,写报道。
. `6 | |% w6 f# Z" j
9 B* I& q# }0 _5 A活动四 自己动手写诗
: T) X3 U& e$ p4 ?' S
P( z$ f, K$ X/ ?" W \' ~活动内容3 p3 {4 w1 Y' L' Z$ n/ Q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o7 N! N2 k" Q( s7 E% l7 [+ u
2.尝试写诗。 |( j& \! o# x9 q' |
一、复习导入 & I! V& b% m# U Y5 J/ E3 w- l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2 N7 r1 k2 V; _% w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r" u* N0 n/ K3 Y- u& _& f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9 ]2 G- `+ Z9 c' R P3 }% \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0 K& ?4 z8 Z5 W; H0 x( D2.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O6 G n+ W# |/ |1 d9 c6 D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0 R$ g( M8 x, K$ }3.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s& r8 Q- R8 ?6 B& g* G& j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M+ N0 E% s4 V3 O5 L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o6 j+ |; ^) g: ~2 ]# g, y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 s- _8 t0 d! H0 J% _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L. F8 N6 H2 Z" c; D0 v/ t" r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5 k, j' R {' A: j+ H" u. s
板书设计:
4 }/ O: o, k5 T1 {, d4 n2 z. c# S( k
+ _4 y( E& ]) I: w4 ]0 [: p- O活动四 自己动手写诗* a8 ]4 l2 S8 X7 x5 T1 r
/ f9 P! s- _# J. C4 \' Z$ t& w大胆想象: {' }; j0 y3 Y: G5 P
锤炼语言& \3 \6 j" ?9 a' Y K9 Q
写出童趣 4 R+ J# s/ M) ^- g
教学反思:
. U8 ^$ k) `: Z/ L- ]8 l# r6 `
) |, g; j4 l3 h3 ~, S活动五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 c& O7 B3 ?! R9 C2 Y4 N- Z活动目的:; Q/ T3 ?0 }. Y3 V+ `8 Y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 j2 i* _% C& l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t4 N, J3 t4 q+ P. z D. h1 g
. I5 j; ?% g' s! s" x
第一时% g/ |8 e: f5 s1 G4 i9 J0 w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G) a; u. ~/ `& W5 q5 E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c* s5 O G; l$ A- t1 O! B" F6 F
2.小组合作编辑" W* D5 N& @# @. B8 j
3.成果展示* F4 b$ k$ N! O5 d& N) i! O
! _" F+ V' }5 G. L# p板书设计:
" E3 r, ?2 w3 z; o活动五 合作编诗集
3 {6 o' F* u! e& w, S& ?
/ z6 e% q: S. } V$ |3 F内容:诗或故事
' D7 ^( L" _+ {7 _自己或同学写的 y) X: {, i- ] H2 e
8 m. ?% u _, x3 l1 J- c8 J' z( t可以穿插故事或相关资料
3 O& N8 B ?- a6 d2 F# k3 Z }) B% A( c4 z' e. u# A" h
- ?4 J7 b. W+ q& `第二时
% C3 H8 ?! v0 t* u$ X& h诗歌知识竞赛
& e9 j) m Z6 d# T) a4 L5 ]一、赛前准备" c4 O, B9 q. x& {, U5 y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 @# H2 H' {8 Z)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E- k% E* Z$ e5 E3 F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5 U+ b' _0 f$ l3 L; d二、知识竞赛(题略)
7 h* d; R' F1 l4 W+ b- d" L E) d+ m& j1.必答题. % d( f% [& U1 C2 Y N& e5 F
2.抢答题。
- v/ {% B7 u0 H/ U8 a# N% b+ h5 H3.风险题。* R( i- N) b+ M0 H
4.评出优胜组。1 p) J+ A9 H; p) r. {2 n
三、小结; G4 T$ [( t# S# M' A& ?% `
6 @# c) j$ @0 I: L" Y3 I)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4 t0 P, `/ M; m4 v" q
( x* e# v- }* f6 v- s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8 p% M& H7 D+ S. p) h2 E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1 [* E% i. C& O# M! a
活动时间:一时
4 ?9 s% F3 G! ^6 B0 E0 H5 w9 ]活动过程
8 [0 f1 i) O, F! N- b, e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2 ?, i) i: @0 f& p6 ]8 p F' f( V8 T- a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 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1 G' k+ f- }; B( ?1 y; A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 m& S H6 }9 K1 W' q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k4 N) q& z) q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9 t& X1 l1 g9 J( P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