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听力训练也是记忆训练的金钥匙
记忆网高级讲师:黄伟
在传统的图像记忆理论里,我们是不赞同声音记忆的,甚至很多时候,基于声音记忆是运作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高效的图像记忆主要是运用右脑图像才能显现的高效,很多时候声音记忆被大家所漠视的。笔者拟从几个方面做些新的探讨,也建议大家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做些新的记忆训练尝试。
据数据报告表明,人体五种感官获取信息的比重中,视觉要占据85%以上,听觉要占据10%左右,其他诸如触觉、嗅觉、味觉要占据5%左右,图像是人体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当然我们提倡图像记忆的方式是无可厚非,但是听觉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反观图像信息在人脑处理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凝聚大量的左脑逻辑思考的。
而在听觉的过程中,人脑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也是有大量的抽象图像思维的,甚至是和视觉能力紧密配合共同实现人脑机能,比如说,没有眼睛--瞎子,或者没有耳朵--聋子,人的信息获取能力马上受到毁灭性的摧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些喜欢诵读的孩子,性格会更乐观外向,善于表达,而且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不善于声音接受的孩子,会显得反应迟钝些,或者有自闭症倾向,交流能力比较差,甚至有意识强迫症。
笔者还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让其听一些,优美的a波音乐,或者节拍感强的慢摇音乐,孩子明显情绪稳定下来,甚至有些孩子可以随着音乐摇摆起来。。。
归结如下:听力训练可以做到:
1、富有想象力,并培养孩子的图像展现能力,和抽象图像思维的互动。
2、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声音信息的传播是流程式,线性信息流通,会要求较高听者有较高的专注度,即注意力需要很集中。
3、有韵律感的音乐会很好的调节情绪。
4、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景模拟模仿能力。
在记忆训练实践中,笔者还有如下一些建议:
1、听力训练分为,读和听,两者是紧密结合的。你会发现读的快的人听的也快。
2、在正常的教学和训练之前,有意识进行一些诵读,尤其是对于新材料,诵读过程尽可能是自觉自愿,诵读的时候,尽量去模仿材料的情境,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以分角色的形式诵读。
3、诵读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常速,2倍速,3倍速,4倍速,进行高速速读, 以体验左右脑的信息获取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