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古代最勇武皇帝 身兼将军和帝王

[复制链接]
166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3-17 21:3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而身兼将军和帝王两种身份的英才亦不在少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历史上那些,马上帝王们。
  1、商纣王
  一部《封神演义》让商纣王暴君的形象深入人心,"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
  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可以徒手和野兽搏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商纣王
  帝辛对中国历史最为重大的贡献应该在军事上,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当时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小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正向中原地区伸展,纣王的祖父、父亲都在步步退让。直到纣王时期,组织大规模军队与之对抗,最终平定东夷,打到长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这为后来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先决条件。
  2、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提起秦武王,单看一个武字,那就已经能说明他的历史作为了。有一次,秦武王观摩周王的传家宝贝——九龙神鼎。据说这九个鼎是当年大禹治水后收取全国的贡金,依照全国的九个州而铸造的。


秦武王
  秦武王向管九鼎的官员问九鼎有多重?官员们一听,便说道:“应有千斤之重,人恐怕是拉不动的。”
  武王身边猛士孟贲觉得自己是该表现的时候了,便急忙“毛遂自荐”。可是鼎太重,孟贲摆弄了半天也只举了半尺高,想再举高点也不可能。孟贲不甘心,拼命的一用力,结果撕的一声,孟贲的脸面顿时撕裂,血流不止。
  秦武王看见孟贲栽了跟头,便想自己也去威风一下。也不顾其它人的阻挡,走过去抓起大鼎,就将大鼎拼命的往上举。可是大鼎太重,秦武王也一样只举了半尺就没办法了。秦武王是个好面子的人,丢脸的事岂能做?猛士孟贲只举了半尺,我起码也要举个一尺!
  想着想着秦武王便向前跨了一步,结果这一跨,秦武王的身体重心顿时没了,手一松大鼎轰的一下砸在了武王的身体上,武王顿时被疼的昏死过去。身边的官员们见武王被砸的如此的惨,都吓了个半死。秦武王被砸出了内伤,当时的医术又不发达。夜晚,秦武王便倒霉的死在了驿馆里面。
  3、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国名将后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起义,两路分兵攻取咸阳扫灭秦国,项羽欲统一全国,与沛公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
  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



项羽
  4、刘秀
  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


刘秀
  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刘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他在运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可谓仁至义尽,这在古代帝王中更不多见。
  刘秀的“柔”中蕴涵着“刚”的一面。“刚”是以削其力,“柔”是以笼其心,尽量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即使在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冯异出征关中,刘秀戒之曰:“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定河北,招降铜马三十万众;取洛阳,降纳杀兄仇人朱氏且封以高官等。在刘秀的影响下,其部将也多能以此法取胜。
  5、冉闵
  若把公元4世纪的中国比做18世纪群雄纷争的欧洲大陆,那冉魏帝国的开创者冉闵,是唯一当得起“拿破仑”称号的人。
  五胡乱华,晋朝南迁,中国北方打成了一锅粥,黄河以北,闹哄哄城头变换大王旗,匈奴兵,羯胡兵,鲜卑兵,来来回回的在黄河两岸折腾,相较于诸多“声名赫赫”的少数民族政权,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国是年头最短的,也终未得到正统史书的承认。
  从建立到最终败亡,不过短短三年,然而正是这生如夏花般的岁月,划过了一道最灿烂的风景,交织着杀戮与迷茫的中国北方大地,透入一丝微茫的亮光。
  清算血债的时刻终于来了,公元350年,羯赵政权各皇族为争夺皇位发生内战,冉闵终于乘机起事,于四月突然在羯赵都城邺城起事,一举攻克羯赵皇宫,将羯赵王族子孙屠杀干净。



冉闵
  是日,冉闵颁布《杀胡令》,顷刻间点燃了北方大地积郁已久的民族矛盾,北方大地汉人老少齐上阵,争相追杀胡人,民族仇恨的列焰似火山一般汹涌喷发,仅数日之间,邺城周边就有二十多万羯族人被杀,而这场以血还血的悲剧,在让北方汉人扬眉吐气的同时,却也把冉闵本人推到了一个悲壮的位置上---独抗群胡。
  在汉族民众的拥戴下,冉闵于邺城称帝,国号大魏,从此的三年中,这个在历史书上被一笔带过的冉魏政权,象母亲的手臂一样护卫着战乱中飘零的汉人百姓们,无数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庇佑,北方汉族的文明从这里得以延续。
  1700年前的黄河大地上,在异族入侵汉族百姓生灵涂炭的黑暗世纪里,一个叫冉闵的勇士率先点燃了抗暴的烈火。同样是在刑场就义的一刻,他望着苍茫的大地,喊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最强音。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
  6、刘裕
  刘裕祖籍徐州沛县,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但是同是寒门出身,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到处都在嚷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白手起家,算是赶时髦,可几百年后的刘裕并没碰上好时候,他所生活的东晋南北朝,门阀世族占据高位,英雄先要看出处,没个好祖宗,任你满腹才华却也啥用没有。


刘裕
  这样的世道,一个出身贫贱的小子最后却踩到了世族高门的脖子上坐起了江山,这样的事情,不是奇迹是什么?说能打!刘裕自然有先天优势,从小到大打架打大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身为北府军的一员,凭着作战勇敢从士兵到军官,从军官到大将,真正是一刀一剑,踩着无数颗血淋淋的人头,从东晋朝廷里拼出了自己的位置。
  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 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裕在战中的军事思想具体表现在:在战术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阵法的不足,大胆地将水军用于阵中,利用水军的优势来克制骑兵,开创了战术史上的新篇章。在战术指挥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阵,增加抵抗能力,又将弩、槊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杀伤力。
  在兵力配置上,他将几个兵种结合起来,协同作战,以水军为后援、以战车列阵御敌、以步兵杀伤敌人、再以骑兵发起追击。在作战指导上,他适时选择战机,利用魏军的挑衅,做到“临境近敌,务在厉气;十分巧妙地选择战场,使自己能够安全占据制高点。
  利用阵中士卒的心理,将其置之死地,以绝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敌人迟疑之机,迅速派兵跟进布阵;利用魏军的人多势众的心理,示弱纵敌;取胜后又及时派兵增援,适时发起追击。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裕部署周密,水路各军配合密切,谋略运用完美,战术使用得当,使强大的魏军铁骑无机可乘,处处被动,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
  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 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7、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贵族世家,18岁随父举兵反隋,统领三军,为唐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头号战功。随后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突厥首领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立根未稳之时,亲率二十万铁骑威逼长安,兵临城下,唐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性强悍善于用兵的李世民处乱不惊,亲率大军击退强敌。随后李世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向强大的突厥媾和以换取国家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抉择,从而使国家民族避免了覆亡灭族的危险。
  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军臣民众振兴大唐,消灭称雄北方多年的突厥,实现国家一统,重振大汉雄风。在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够与突厥铁骑争锋的骑兵。



李世民
  唐朝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计划,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精锐骑兵千里迂回到突厥大军背后发起突袭。饱含报国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大获全胜。唐太宗以超凡勇气和军事才能,统帅唐军一举击退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
  战争过后,太宗为了让国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竭力摒弃仇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游牧民族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划给他们耕种,让游牧民族绝处逢生。
  这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们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几百年间兵戈相见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儿女在大唐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建东方强国,进一步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8、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赵匡胤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可谓武功第一的皇帝,自创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大小盘龙棍”,就是后来的双节棍。同时他还是一个勤学的皇帝。在他幼年时,其父曾一度要他弃武学文,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据说好学已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9、拓拔焘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迫使柔然不敢入侵。
  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等,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五胡十六国猛兽不少,拓拔焘却成就最高,原因不在于他善良,而是他智商最高,所以,他完成了之前猛人猛兽们都没做完的事情---终结五胡十六国时代。



拓拔焘
  拓跋焘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从谏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
  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10、成吉思汗
  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将军事艺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是世界历史阶段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给人类带来了最大的灾难,他的作为给后人留下了最大的争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帝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三代鏖战几十年,统中国,掠欧洲,征印度,战埃及,并朝鲜,侵日本,入越南,平爪哇,先后灭亡四十多个国家,征服七百二十多个民族,发动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蒙古骑兵横扫十三世纪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踏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1、朱元璋
  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


朱元璋
  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畜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凶悍的蒙古人。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沈万三富可敌国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这是真的吗
专家称元上都是中国天文台诞生地
世上唯一一支夺宝奇兵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排行榜
香港拆除殖民统治古迹惹争议 港人陷集体回忆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