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家长如何引导宝宝爱上画画

[复制链接]
88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3-3 11:0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2.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4.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藉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像四—六岁孩子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与想象的图画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各国民间故事,或近代创作中《好饿的毛毛虫》、《下雨了》、《变色岛》等书,都是扩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书。
  再者,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况或高潮,且要易于描绘,孩子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甚而将几个高潮加以整合,选择一段表现在画中。
  5.善用琅琅上口的儿歌
  除了图画书,还可以善用“儿歌”这个好帮手。
  像“花儿卖香水”:小花蕾,打开门,卖香水。小蝴蝶,飞飞飞,买香水,这朵看一看,那朵闻一闻。这首儿歌,曲调轻快,将花与蝶拟人化,花儿、蝶儿有笑脸,花儿头发飘飘飘,粉色鲜色香四溢!内容易于理解与联想,且符合“图式期”孩子万物皆有灵的想法。像这样简单的题材,搭配创意的联想,就能帮助孩子创造生动的画面。以儿歌引导孩子时,最好能亲子共同带动唱,使孩子在愉悦的情境、深刻的动作体验下,领略歌词中的含义。若孩子的作品内容稍嫌空洞,父母还可就歌词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语引导孩子大胆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出不同的情况。
  6.不必求甚解,知其然就行
  比如说“画鱼”,不能乱涂,得有点章法,线条的、平面的,那么孩子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很多规矩。你要说:“下雨了,点一点”,宝宝就会跟着点一点。也就是说,宝宝需要接受的专业知识的东西,你得用他能接受的儿童语言告诉他,不必求甚解,知其然就行,不必知其所以然。以后画画还是这些东西,但是深度加深了,这才是他深刻理解的一个过程。画完了,家长很郑重的把画贴在家里的那个角落。等阿姨来了,姥姥来了,说画得真好。这种鼓励的作用往往能让父母惊讶,它的驱动力非常强。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很多都可以加到里面。包括画着要去吃零食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材料收好,放起来,然后洗完手,再去干别的。
  7.不当着别人去责怪孩子
  评孩子的画,不应该按照是否画得相像打分,应向美国人学习,只要积极参与的孩子都打A,不需爸爸妈妈懂美术专业,只要您认为他这活动是有意义的,起到一个支持他、鼓励他的作用就够了。不评论他的好坏,没有坏,只要他做就是好的。
  鼓励孩子做事之前,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绝对支持他。在0-3、3-5岁,孩子逐渐就有一种欲望。“妈妈,你看我这次画好还是上次画的好?”他会主动让你进行比较,说明他这时候有一个价值的取向。“嗯,你画的比上次确实好多了,可是你画的是按照上次画的。所以这两张都挺漂亮的,咱们都贴在这儿”。只有道理的褒与贬,没有作品的好与坏。咱们有很多成年人,就是什么都要评论一下,但是大多数他评论的没有道理。褒奖或是贬低,应该有依据,要负责,还应该讲场合等,他一律都没有,这是大人不好的品行。只要做就好,在好里稍微有点儿不足,我们去进步。对孩子的稚、嫩你把它轻描淡写的就过去,是不是也培养大人的一种宽容之心呢



相关阅读: 揭秘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十首适合孩子的古典音乐
幼儿学唱歌应注意些什么
宝宝学才艺的关键期
孩子涂鸦父母该如何是好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