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孩子任性也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复制链接]
34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3-1 12:5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
  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
  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
  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最后,父母要想解决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就得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到孩子任性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相关阅读: 孩子情商培养:做“有韧劲的树枝”
急脾气和慢性子的不同教育法
父母要如何应对宝宝发脾气
母乳的“情感”作用
宝宝情商巧培养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