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最终选择了“放弃”
& }+ V7 P& n3 U# g% t" K$ B
# l6 ]3 Z, ?# \3 d 好网网友:zihanma
4 t3 |& V- [; @" T- o) ], t4 q4 f. m7 J8 j; V7 y$ Z# F
晚饭后打算领子涵出去散散步。“涵涵,带好手电筒”听见噔噔的跑步声,却见他和姐姐抢起来了,涵涵人小没能得手,哇哇大哭。" m: p; Z7 _- a. D* F' J3 V
( \! u7 m3 Q) \) |/ i
“涵涵和姐姐商量一下,下去时姐姐拿,上来时涵涵拿”我试着引导涵涵与小姐姐商量。' B3 m0 A$ p3 x) |) b L3 b. B
哇-哇-哇; _2 X4 ~! d4 Z' D
“好孩子商量一下!”. W) c6 _2 U3 _
“要是她不给呢?”
* D) z" C7 i, ^' b “还没商量怎么知道不给呢,先商量一下看看”) _8 ?: L' S& x# W) |
9 Y) k1 Q. i. v% R/ i; \4 p
继续哇-哇-哇,并且嘴形越来越夸张,眼泪已淌成小河。# C1 t$ h4 k8 J U# i/ O$ Z
“好好商量一下好不好,妈妈保证姐姐一定会同意的”' ~7 h3 |3 ^& r
无效。* v( P# Y A5 {" U) a
继续劝说,仍无效,再努力,依旧无效。# j3 u6 a+ @: p8 G" L) y+ ?
“商量了也不会给的。”, F; G; |/ c g: r2 r
“可你并没有试过呀。”
8 m! G& T8 H" Z3 L- ~ t “不好”
7 N% v6 ~' n0 F: K: r) I ……
0 @0 t! ~7 P/ e o/ s' g$ s0 c, A8 b4 H
僵持中,妈妈不得不使出杀手锏“再不商量,我们走了”
1 n% r- {' {# f/ C' T1 Y “不好,妈妈你领着我”死命地抱住我的腿,嗓音放到最大哭
. N- ?8 Z& r6 z. m 妈妈觉得要崩溃了,这么点小事都摆不平!强压怒火继续晓之以理,没用!!不理他,挣脱他的手往下走。$ R6 w" b5 |$ A1 v$ ?$ t5 l
“妈妈,你领着我,我不要手电筒了。”' k, w8 P. I, }: Z* ~, ~
咣当!妈妈晕倒。没想到最后是这种结果。只好退后一步领着下去。可妈妈总是心有不甘。
5 k8 G1 \; Z, V7 {' S! ?8 i9 s! f4 N9 }' P) Y# Z
“涵涵,和姐姐商量一下,你拿着手电筒咱们上去好吗,小鼹鼠快开始了”1 k! n, ~/ n, l @
“妈妈,我不要了。”
5 n! Y. i* D5 J2 |3 A2 C “可是妈妈想让你照着呀”
0 e7 \0 [( E T9 j& @) g3 c1 ` “为什么呀?”* n8 q& x& U5 B* m6 w. a) P
“姐姐刚来,没经验,她照着上楼妈妈会摔倒的”
& K! C& q ~9 d7 x) d4 L* R7 c “那好吧”思考了一阵终于极不情愿的说。7 b ^0 p( i/ u, H/ K8 y! Q
“姐姐,你拿着下来的,我拿着上去好吗”不知是不是紧张,涵涵掀起衣角放在嘴里咬着说的。' C$ H: h6 K5 ?6 P
“好的,给你”姐姐很配合。) C1 r3 H8 x, h
“回家喽,回家喽”妈妈故意高兴地喊着,心里却发虚,没有小鼹鼠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3 A% |5 q; t M9 @& f1 V& H/ ^9 n R/ m( E
宝贝涵涵宁可选择“不要”,放弃与姐姐争夺手电筒的机会,也不愿意和姐姐商量。难道真如妈妈所说的“商量”比“放弃”还要难?3 Q6 Y; |' J# J O0 X* w
9 }5 i/ _' o1 e1 A& p
“商量”是需要学习的$ V. {& ^7 x, b+ p- C
: P! |! ~9 P9 w$ ~ 好网专家:曹子芳老师(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发展心理学)# \, Y$ y% d |
; ?/ u M: Q. Y1 h# A; t- \ }
“商量”在家没机会
; z/ a: i7 y' W L) P
5 ~$ N. C# J* z) U0 ~2 [; l 自省在我们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商量教育”。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提出的要求无一不能达到,往往孩子还未曾开口,“要求”就已经满足了。这样,孩子既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和大人进行“商量”。
& x+ w9 ^( W' N5 {; c; r/ h4 ^4 y/ ^
“商量”是孩子的一种社交能力
+ l# b! [: y. p/ V7 @( i* E% }1 x' c# T
在家没“商量“的机会,并不说明孩子用不到。当他逐渐由家庭迈向社会,就会发现,事情原本不似他想的那样,在他未开口前,就可以顺心、满意。很多时候是违背他“心愿”的。* Q. m& a5 r5 p
5 m% K' ~+ a+ v" m! d. |" T! X
问题面前,他回想自己在家所受的教育,爸爸妈妈教了他很多,但唯一没有教给他的就是解决“冲突”的方法。性格强的孩子会用“武力”来解决,这样可以最快达成心愿;性格弱的只能站在墙角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玩耍。
l& D. P9 g% X' y3 n1 _% h) a# N4 [$ j/ A
“商量”教育由家庭开始1 W0 B" Z: P8 y$ G) Z) K
, x0 i( R4 q/ p u2 [3 V' q
在孩子能开口表达心愿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学会在“商量”、“协商”中达成自己的心愿。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比如,宝宝想看动画片,而爸爸正在看一场球赛。妈妈可以鼓励宝宝跟爸爸商量是不是可以给他看一会动画片。4 T" i* L3 Q E
0 R+ g1 L& y" W, G
孩子的要求大人自然是会满足,但与人“商量”的过程必不可少。这样孩子就会有了商量的“需要”,觉得“商量”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商量,他的愿望才能达成。让孩子学会商量更重要的是让他学着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 s4 Q! o i9 t8 }0 m7 b/ y6 M4 ?6 Q( }3 u
当孩子的社会圈子渐来越大,“商量”的对象也由家人扩展到表哥、表姐,玩伴,幼儿园的同学。孩子间的商量与大人自然又是另一番模式,顺利的三言五语可以解决问题,性格强硬的也许商量也解决不了问题,无论结果是如何,在“交涉”、“协商”、“解决”的过程中,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4 V- ?; G( G& w" e* V$ B* L
5 B! h: E; r5 H& G 所以,能学会在商量中解决问题也是孩子一种大大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