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维误区——创新思维模式和方法
' x' Z! L& P9 ?0 P O$ t1983年,一位叫普洛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纽约里士满区一所穷人学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 H0 P- L# u: B) s) ~- t
普洛罗夫最初想通过调查来拖延在美国的时间以便在美国找到一份律师工作,所以他努力调查,并向纽约市市长申请到一笔市长基金以便就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6 _. X0 t6 N. E7 X% F
1 W; {0 @1 r, o3 B1 l9 }/ s" L
凡是在圣?贝纳特学院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只要能打听到他们的地址或邮箱,普洛罗夫都要给他们邮寄一份调查表,问他们:“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
& B. g/ d. C* V1 b6 ]: g( w& ^5 t1 h* a
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了3756份回函。在这些回函中有74%的人回答,他们在学校里知道了一枝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 F3 u5 o5 v' F, f# b2 J( q1 U' J6 L
这是怎么回事呢?普洛罗夫走访纽约市最大的一家皮货商店的老板后得到了答案。该老板说:“贝纳特牧师教会了我们一枝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我们入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这个题目。当初,我认为铅笔只有一种用途——写字。谁知道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必要时候还能用来替代格尺画线;还能作为礼品送朋友表示友爱;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以做润滑粉;演出的时候可以临时用来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枝铅笔按照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作玩具的轮子;在野外缺水的时候,铅笔抽掉芯还能当作吸管喝石缝中的水;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总之,一枝铅笔有无数种用途。贝纳特牧师让我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明白,有着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我们成功。我原来是个电车司机,后来失业了。但是你看,我现在是一个皮货商了。”
6 H1 E! y! c/ C: [* M
- R& U$ _3 g2 G$ U1 n! l( j, ]8 A 普洛罗夫后来又采访了一些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发现无论贵贱,他们都有一份职业,并且生活得非常乐观。而且,他们都能说出一枝铅笔至少20种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