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

[复制链接]
230 0
admin1 发表于 2018-3-12 22:0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信奉天主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语言礼俗都与欧洲不同。传教士要对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传教,困难是很多的。利玛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以学术叩门而入,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争取士大夫直到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
按照这套办法,传教士不仅进入了中国,而且进入了宫廷。他们受到崇祯、顺治、康熙等明清两代皇帝的器重和礼遇,与中国学者密切交往,既打开了天主教传播的大门,又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汤若望就是这批传教士中的一个著名人物。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原名Johann Adam Schall-von Bell。他在来华之前,在欧洲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天文、数学都有研究。1619年到达澳门,1622年进入中国大陆,在中国生活了47年。
明朝末年,入华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知识。中国士大夫徐光启等人对此进行了学习和研究,采用西洋新法推算,效果极佳。因此,徐光启奏请开设历局,聘用传教士协助修订历法。崇祯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在北京宣武门内开设了历局,传教士邓玉函、龙华民等人均进入历局工作。崇祯三年(1630),邓玉函去世。在徐光启的推荐之下,汤若望离开陕西来到北京,进入历局任职。在历局,汤若望与徐光启、罗雅谷等人合作,翻译西方的天文学著作,制造天文仪器,修订历书。
不久,明朝灭亡,崇祯皇帝自杀,北京城内一片混乱。汤若望留在北京。清兵入城,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内城居民全部迁往外城,以供清兵驻扎。汤若望为了教堂及其天文仪器、图书资料的安全,冒死上疏,请求仍留原地居住,并对自己所从事的传教和修历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清朝大学士范文程对此极为重视。他深知天文历法与王朝兴衰的关系。为了表明“新朝定鼎,天运已新”,清廷需要准确地观测天象,颁布历法,以新天下耳目。以范文程为媒介,汤若望得以进入清朝宫廷,修订历法。经过公开验证,清廷确认汤若望的历算准确无误。他们不仅采用了汤若望按照西洋新法修订的历书,将之定名为《时宪历》,而且任命汤若望执掌钦天监,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此重要官职的西方传教士。
从此,汤若望步入清朝仕途,为清朝皇帝司天,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汤若望以渊博的学识、出色的工作和对皇帝的忠心,赢得了顺治帝的器重和礼遇。除了执掌钦天监之外,他先后被加封了太常寺卿、通议大夫等品衔,后又授通政使,进秩正一品。真可谓青云直上,恩宠已极。
汤若望创造性地执行了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从顺治八年到十四年(1651?1657)冬,他不仅成为顺治帝身边一位倍受宠信的老臣,而且与顺治帝建立起了一种亲密至诚的个人关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年轻的顺治帝亲切地称呼汤若望为“玛法”(满语,可亲可敬的尊者、长辈、爷爷。),不仅特许“玛法”在必要时随时进宫谒见,而且多次亲临馆舍向他叙谈求教。仅顺治十三、十四年两年间,就登门亲访达24次之多。汤若望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学问上循循善诱,在国事上忠言直谏,使顺治帝倍感可亲可敬。汤若望的进谏和建议很多,对顺治帝的帮助很大。
汤若望竭诚为顺治帝效力,其目的是为了争取顺治帝皈依天主教,或者使顺治帝对教会产生好感,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一条广阔的道路。因此,汤若望利用一切机会,巧妙地向顺治帝传教布道。他的苦心并非毫无效果。从这一时期顺治帝的某些言论和行动中可以窥见其影响。而且顺治帝对汤若望的恩宠不断升级,对汤若望所代表的西教西学表现出明显的好感。顺治十年(1653),钦赐“通玄教师”荣称,并发布谕旨,褒奖汤若望。顺治十四年(1657),钦赐于北京天主堂立碑,御制碑文,并赐教堂匾额“通玄佳境”。
然而,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面前,这种影响又极为有限。中国社会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汉文化作为本土文化而具有的深厚底蕴与优越性,以及清朝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必须以儒家学说为指导等一系列原因,决定了顺治帝最终还是选择了汉文化。就在汤若望受宠最隆之时,顺治帝确定了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在赐汤若望“通玄教师”的谕旨和《御制天主堂碑文》中,顺治帝就说明了他对汤若望加官进级的原因和目的,表明了他对天主教的态度。
在赐汤若望“通玄教师”的谕旨中,顺治帝只字未提宗教之事,而是充分肯定汤若望的治历之功,明确指出:“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爰谘尔姓名,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可谓勤矣。尔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事,董率群官,可谓忠矣。”在《御制天主堂碑文》中,他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可见,顺治帝之所以对汤若望不吝封赏,主要是因为汤若望在明清易代之时,修订了应天顺时的历书,以此证明清朝乃顺天而治。因此,顺治帝要对汤若望予以重用,加官进级,以表彰他对清王朝的杰出贡献。至于天主教,顺治帝在《御制天主堂碑文》中明确宣布他只崇信孔孟儒家学说,讲求中庸之道。天主教乃西洋宗教,不知其说。
顺治帝又在碑文中指出:“若望入中国,已数十年,而能守教奉神,肇新祠宇,敬慎蠲洁,始终不渝,孜孜之诚,良有可尚。人臣怀此心以事君,未有不敬其事者也。” 这表明顺治帝认为汤若望的敬教精神可以借用为忠君思想,他希望清朝官员以汤若望为榜样,忠君尽职。这也正是他表彰汤若望的目的所在。



相关阅读:谁断言“官二代”赵括难成大事
冬至的来历传说与冬至的习俗
慈禧是如何密谋废立
骆秉章为什么要篡改歪曲石达开被俘虏的过程
日本人形美术“贵族玩物”BJD源于江户时代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0

帖子92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