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文采风流的“书圣”王羲之为何发毒誓不进官场?

[复制链接]
76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3-11 17:1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和十一年(355年)暮春的一天,一位年过半百的名士在父母的坟前,指天发誓:绝不再涉足官场踏入仕途,如违此言就是不孝之子,为天地所不载,名教所不容……
  这位发誓者不是别人,正是让后世倾慕不已的“书圣”王羲之。
  指天发誓,多是武夫鄙士所为。王羲之文采风流,风姿俊逸,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王羲之如此痛彻肺腑以致有损名士风范?其实,不过是因为王羲之对王蓝田(王述)的负性使气而已。
  王羲之出身山东琅琊望族,自其官至太保的六世祖王祥以来,王氏族人便一直世居高位,数百人留名青史,数十人位极人臣,可谓“累世公卿”。到了王羲之从伯王导、王敦的时候,山东琅琊王氏甚至达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而王述虽然出自亦为望族“太原王氏”,可时至当日,早已辉煌不再。在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王羲之自然有一种无法掩饰的优越之感。

  神色俊逸、性情娴雅的王羲之,在名士清谈中体玄悟道,在政治上更具远见卓识。从王羲之与时人谢安、殷浩等人的论玄谈道、书信交往中,王羲之的才华可见一斑,他在郡治上的政治实践也为时人所称颂;而王述则性格沉静,寡言少语,“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王述仍旧无动于衷、不发一言。直到而立之年,王述才被王导举荐为不入流的“中兵属”。由于家贫,王述还收受了不菲的贿赂,闹得满城风雨,以致王导都不得不训诫他。世人多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以王羲之的才华,怎么可能把王述放在眼里。
  王羲之可谓成名甚早。当时任吏部尚书的周错第一次看到王羲之的时候,竟然就将用来款待贵客的牛心炙第一个割给王羲之吃,从此王羲之声名鹊起,而当时王羲之年仅十三岁。征西将军庾亮、扬州刺史殷浩、晋安帝等对王羲之都是赞不绝口,堂伯父王敦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甚至认为王羲之即便和当时的大名士阮誉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较而言,少年丧父的王述一直闭门在家,安贫守约,鲜与外界往来,直到而立之年仍默默无闻。由于太原王氏家族曾有疑似“痴憨症”的遗传史,于是沉默寡言的王述便被人们误认为他也得了这种“病”。
  如果拿王羲之和王述相比,论门第,王述难以望其项背;论才情。王述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论名望,王述只不过是无名小辈。所以,王羲之从内心深处根本瞧不起王述。
  当听说王述因为性情急躁,竟然和鸡蛋大动肝火的时候,王羲之几乎为之喷饭,戏谑王述:即便是他的父亲、名胜一时的东海太守王安期如果有如此性情,也是一无可取,何况是王述呢?王述后来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仍然和宾客奚落王述,说王述只适合当尚书,到老了或许能升为仆射(读作“夜”),要想进一步高升就不可能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王羲之为何独独和王述过不去呢?那是因为后来者(王述)竟然与之“共伍”,而且大有超过自己的势头。




相关阅读:下乡番禺女知青忆:当年体重93斤 要背100多斤的甘蔗
馆陶公主男宠是谁?汉武帝姑姑馆陶公主有多好色
揭秘:古代历史上以四大美女命名的九种美食盘点
世界十大灵异事件排行榜:澳洲圣母像显神迹流泪
冒顿称霸草原 却为何怂到将自己的爱妃送他人?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