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身份意识是中国社会的真正障碍

[复制链接]
105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20:5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此类情形:会议上、宴席上位次以官职大小划分;对待具有某些官方身份的学者、文人和不具有官方身份的学者、文人,分别采取不同方式;教授、博导、院士比别人可以更为优先取得课题研究主持人资格,而那些真正研究力强、富有思想和创新的人却无机会;阔佬和穷人,在亲戚们面前是享受不同待遇的;部分知识分子超越了精英理念将自己视为高人一等的贵族,与普通知识分子以及普通民众划清界限……这些,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身份意识的具体描绘,总而言之,即使在当今中国,有身份的人和没有身份的人在大家眼里也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少数老外在中国更容易成功?因为在中国人眼里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中国人对他们犹如一个乡巴佬对大城市里的阔亲戚一样,为其戴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光环,在这种烘云托月式的特别关注下,想不成功都难。这又是中国人身份意识强烈的另类表现。
  
  中国有数千年讲身份的传统,秦汉以后,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帝制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整个社会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以士大夫最为显贵;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农为国之本,农民自然受到优待;商人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并不高,这跟今天完全不同。而在士大夫阶层中,又以职级划分等级,官大一级压死人,是其生动写照。
  
  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强迫之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门户,西方思潮纷涌而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强运动再到戊戌变法以至晚清宪政改革,都是试图从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实行改革以实现“强国”目标的积极努力,但也留下了忽视启蒙普通民众思想和废除社会等级制度两大缺憾。
  
  过去六十多年来,等级制度和身份意识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强。市场经济制度虽然造就了一个富裕的资产者阶层及其附庸阶层,却并未改变这一状况,反而在其带动下,他们纷纷向那些原本就位居上层的官僚阶层看齐,以标榜身份为荣,将自己自觉归类为某个位置较高的阶层,鄙视并不屑与比自己地位或者身份低的人进行交流,因此与社会上的多数人形成隔膜,并过于追逐本阶层的利益,而忽略了普通民众的诉求。
  
  同时,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对中国的现代化来说,不打破这种身份上的优越感,权势阶层就无法与普通民众就国家发展达成共识。这样的社会是不健康也不健全的,是充满危险的社会。那些处在下层的最大多数人在受到身份歧视之下,就无从获得未来的希望,也无法成为这个国家发展的主流推动力。
  
  对一个迈向现代化的雄心勃勃的国家而言,真正的障碍是身份意识,废除民众的身份壁垒,彻底消除等级制度,让所有人身份、地位平等,拥有参与社会、政治,获取合法收入的平等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国家才会获得强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任何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何况在中国这样具有悠久的专制和等级传统的国度实现人的身份平等,是何等巨大而光辉的工程?!假如一万年太久,那么十年,一百年,总有一天可以实现吧?只要诚心诚意地启动了,相信每个国民都不会在意它的耗时持久,都愿意以一种欢喜的心态迎接这个美妙的时刻,并积极参与其中。



相关阅读:人生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愁云惨雾,另一条则是阳光灿烂
从红玫瑰到饭黏子
微笑的橙子
羞耻啊,我们居然没有敌人
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