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模仿的要素, W5 a" v4 H3 L; a$ K9 r
你想要模仿什么?
! g$ b% ~4 c4 [ 模仿的方法有许许多多,只要能达到目标,其实用哪种方法并不要紧。但首先你要很清楚:你要模仿什么,为什么要模仿,只有这样今后你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功。其次,你还要明白如何开始,如何结束。; `5 f7 {! ~/ N+ C# Z! g$ Z
我们生活的历程就是不断地TOTE的过程。有些东西会触发我们去做一些事情,即想要或需要去达到一个结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的触发器包括:" D4 q2 C3 V3 t, H
·电话铃。
2 `; |& p+ e0 u8 j ·感到饿。9 k+ q* q& z2 M# ^) j
·小孩的哭声。! k+ @. O* n, X1 I
·被邀请去为好几百人做演讲。
- w+ R/ b+ H$ L' f8 Y' W1 `& U ·计算机屏幕上跳出的一个出错信息。
; z5 p# J1 ?* N f ·突然想起答应过要为某人做某事。
1 U) C B5 y( u& p- n ·决定呆在家里过一个安静的夜晚。# t) `9 }* i. @+ @9 P
·决定写信给一位朋友。' G' t/ ]3 ]( x* [3 N
·听到吵闹声。
) G5 L9 N! t" n. z ·确立一个工作目标。2 h9 W4 _2 q' Q
·某位家人请求帮助。
6 F% Y6 r: j* h" T9 ? ·感到冷。
2 n/ M6 }) a; i) L* P ·闹钟响了。
. }0 V7 Z! V( \( g$ [2 B ·发现门外有异样。
' S3 m) h2 W- j- Y- C6 S ·发现某个同事心情不好。
7 t4 V# U: v* T0 @( ~ ·一辆轿车在面前减速。
7 B, O( V- E9 |2 H" x; S. U 所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触发器的例子,这些触发器会引发相应的反应。我们要决定的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对于许多类似的触发器,我们很少意识到自己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只是自然而然地采取自己熟知的会奏效的反应。例如,当你第一次学习驾车时,你可能必须仔细地、有意识地思考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反应。但是当过了一段时间后你掌握了一些规律,有了一些经验,以前那些有意识的选择已经深深嵌入到你的脑海中,于是你就可以依靠潜意识来进行驾驶了。
- Q. V8 f' ?% F1 X0 Y& p 学习模式
1 ]7 j3 D) C! k$ G$ Q 这就是学习模式。我们开始并不明白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东西,可能是因为我们以前不需要这种特殊技能——如果你从未见过自行车,你就不会意识到你还不会骑车。接着,随着某件事情的发生,我们发现自己不具备所需要的技能。这种意识只是学习阶梯中的一小步——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以一种不喜欢的方式做某件事情。
% p1 _) S7 y# ^. E' M, X% ]! c 如果你看到自己在电视上做演讲,并且发现:当你不知如何回答一个问题时会有一脸的难堪,或差不多在每句话里都要说“你知道”,或在思考的时候习惯性地抓脑后勺,那么你就该知道,原来你常常会不经意地做一些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会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临场表现根本不如所希望的那样好。但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你所希望使用的表达方式,你就能够将它们转变为自己的技能,而这些技能会成为你所做的事情和你本身的一个潜意识的组成部分(请参见下图学习层次模型)。
! Q, O* ]$ X- J, I * @4 S; K/ K& C# p5 `9 i, k3 `
通常我们想要模仿的东西是处于无意识、有能力的层次上,因为我们大多会不自觉地运用某些技能。往往正是运用这些技能不自觉地使得它发挥出色的作用。模仿的目的就是要提炼出这些技能的所有要素,以更好地运用它们来达到我们希望的结果。8 O2 Z& Y9 S% {
出口
$ k" _. M& g, A* S' J4 }6 @ TOTE过程有一个出口,即当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到我们已经实现目标的时候,就可以退出这个过程了。当然,我们有时也会对此判断失误。例如一个销售员有时会觉察不到客户已经有意购买自己的产品,有时会在该结束谈话时继续对客户喋喋不休。所以TOTE需要有一个出口,因为客户和你自己的感受并不一定是一样的。
8 G `$ q* i! x: l 关于出口的例子有:" r$ ~) @5 t, H/ d' t
·我们放下电话。
6 v3 Q: \: q% \) d3 {" ~ ·我们对食物感到满意。: O! D* w- |3 k! [) \& w' P
·我们的小孩睡着了。
9 {! Z' u4 t7 e ?- q ·站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信心十足。
, M* W: ?9 o; D% D# K ·我们能继续操作计算机。
. o. h! b0 n& _# b$ s; z ·我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 d. p: A$ r+ ?" M6 X2 j ·我们的客户满脸微笑地说“yes”。2 [1 ?, @: A- q/ @; I7 `$ @
·上床睡觉时我们对这个安静的夜晚很满意。
9 p9 K+ h1 P" v9 X ·我们对所写的内容很满意。
4 ]; ]4 }. Q6 A ·我们辨别出了所听到的吵闹声是怎么回事。
. D! {4 I4 z" L! ]$ u* T ·我们实现了目标。! ~7 F" U3 I+ F' w' n4 ?- s0 H
·他们的问题解决了。
}( V$ j5 \. N7 n. H ·我们觉得温度适宜。 o/ t( c( ~* @2 y2 \! o4 v
·我们起床了。
' V9 u2 d1 ], H2 M ·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S' a$ C* x0 i. w& I7 H2 M9 k5 z7 w! w ·我们得到了让人信服的解释。* K! I& j- y% W7 k+ `
·我们等着轿车开走,然后继续安全地驾车行驶。
( j. ~0 |5 [/ K8 H0 _ 当一个TOTE过程结束后,我们又会开始另一个TOTE过程,或者我们也许会同时进行多个TOTE过程,有些是长期涉及到人生目标的TOTE,有些则是短期的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的TOTE。. e ~+ k7 h5 w8 c
你的选择越多,你就越可能成功
0 o( J- S/ u! {/ d4 o 操作指的是我们为到达出口而做的所有事情,我们在退出前一直做着这些事情。结果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的选择越多,到达出口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我们进行的操作始终无法使我们到达出口,那么我们就陷入了死循环。
3 D) _) Z3 e/ K8 S' e: a S" { 如果我们做经常做的事情,就会得到经常得到的结果。
2 S! i9 `! n( J) b; F 因此如果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起作用的话,那么就应该做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至少可以打破死循环。许多人周而复始地过着没有变化的生活,从来没有找到过可以让他们摆脱这种生活的新事物。# h; X, R. c! ?7 s' c) `
当所有操作都完成时,我们需要进行检查取得的结果是否与我们预期的一致?如果是,就退出——我们已经成功地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到达了想去的目的地。如果不是,我们要么重复进行刚才的操作,要么尝试一下其他方式,看是否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你越清楚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已经实现了目标,你就越容易到达出口,取得成功。
) c Y; U' Q. W2 \ 2.了解你想模仿的是什么
. }! Q7 O( K- H( a# {9 Y; H 精确是模仿的关键。你对于自己要模仿什么和为什么要模仿了解得越精确,你就越可能做到希望的样子,也就越可能得知何时能够达到目的。% y& q9 B: Q5 w4 b; R) @
因此你如何确定模仿的对象呢?你可以参照以下这些标准来做出抉择:
, k6 H* N; h0 J( V) X ·为了促进你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功,当前你需要哪些素质或技能?
& B8 X. l* Z C9 I* v ·是什么(外部或内部因素)阻碍着你实现目标?
0 {7 s9 @0 G1 B$ E- N9 O" X ·在工作或家庭中,是哪些你所具备的素质或技能使你或你生活中重要的人得到了益处?( f9 P6 s6 q8 }1 l& E( A! F
·你从别人那里观察到、听到或感觉到的哪些技能是你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的?, d+ ~$ e0 P& x Q
·你认为自己如果具备哪些技能,将会感到很兴奋或激动?也就是说,什么技能是令你向往的?什么技能是深深吸引着你的?
9 C1 R" J( D! A4 J; p 以下的每一章都是一种操作,即你可以用来达成愿望的方法,在模仿的每种方法中又有许多更详细的方式。你可以随意运用适合于你的任何方法。一开始这对提高你在相应领域的技能是很有帮助的,接着你就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用到这些方法。每章后面的问题就是用来帮助你学习各种方法的。然而,你必须花些功夫进行练习和实践,这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
# _$ x& R2 s# k! F* G3 d 下面是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这只青蛙一生都住在黑黑的深井里,从来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另一只从海边过来的青蛙来拜访它。
) ~/ a* w ^/ H" b4 y3 v “你从哪里来?”井里的青蛙问道。
" i' ]4 h% b! E7 H, ^ “从大海边来。”来访者答道。2 @! C' {" ~" l( `+ h
“你说的海有多大?”# _: F& F, ^+ L% z, D( B
“它浩瀚无边。”& W; I! B6 K/ M
“你是说它有这口井的四分之一大?”
2 h- v7 I0 i( k0 a! E “比这更大。”% r- R/ n1 @( Q5 s! T* ?
“那你是说它是这口井的一半大?”
" S# T$ }4 e, w- k “不,比这还大。”7 G) {7 E7 t# y0 n! G, `0 \
“那……难道跟这口井一样大?”$ L- g" g7 g; K9 N! ?% B! r3 v
“你的这口小井跟它简直没法比!”8 y6 P3 B+ v& o4 B9 z$ s: W" n
“不可能!我一定要亲眼看看。”6 w& W' f; e" P2 N
它们一起出发了。当井里来的青蛙看到大海时,它惊愕异常,顿时崩溃。
) L! `) i I7 z+ V ——藏书《生与死》(Living and Dying); i. n. u. K0 C- Z
恩考题——
4 }4 @2 c+ N0 b0 ]4 t 1.你认为在你的生活中,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技能、行为方式、内心力量、耐心、表达愿望的能力、使命感,还是动力?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曾经有过这样的素质?你还知道谁具有这样的素质?
' W4 M6 N# s! T8 g% p 2.你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已经拥有了这种你所盼望的素质?
% _! p3 d) d$ {/ k3 a+ w& o 3.具备这种素质后,会对你和你生活中的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6 ?0 O. E6 a3 `
- T" K4 K+ e$ Y5 R, u
) ^1 ?% _/ E# [( l( {4 t1 X
3 d5 h/ E8 P6 l- T% A
M9 l% z+ @" \相关阅读:回播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