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 的核心是一系列解读人类思想,行为,学习及蜕变的方法及模式。它以富弹性的处理手法带出快速而正面的改变,助人从容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 ]9 J7 \6 X% [8 a
NLP的实际用途很广泛,包括了解我们如何学习,为老师及学生研制策略,善用我们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 及“快速学习”技巧等。家长及教师们都可以透过NLP找到实质的方法帮助学生们发挥所长。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重要的。每类人的最佳学习时机都不同。例如:“视觉型”的学生看到教材,黑板上的笔记或示范时就最能吸收。“听觉型”的学生则喜欢讨论教材,而“触觉型”的学生需要透过亲身参与,搜集资料来学习。
/ W1 p, [: g9 B/ z 我们与生俱来的脑袋就是全宇宙最教人惊喜的计算机。唯一的问题是欠缺了操作手册!而NLP正是我们启发潜能的第一本手册。NLP是过去30多年来Richard Bandler & John Grinder对人类思想行为研究出来的智能结晶。6 S" |& u6 A: s5 c+ e! C7 \% E* o% C
NLP剖析了我们的大脑如何运作,怎样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去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人,怎样去增进自己的学习及沟通能力以及我们的思想怎样影响自己的健康等。
* k# P5 l7 d* I9 ~# Z2 i, `& j6 N NLP帮助我们轻松地克服障碍、纷争、恐惧、焦虑及其它问题;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迈向成功。! ?+ p% |0 z! r0 ^, l" I, z0 U9 L
NLP对主观经验的研究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机会。NLP是研究人类如何将自己的经验(景象、词语、感受、行动)组合;及达成理想效果的方法是否奏效。它的理论建基于我们过去的经验编写了目前行为的模式─它有时支持我们努力向前,有时却局限了我们的发展。NLP助我们中立地确认出那些是被局限了的行为、沟通、学习及情绪模式,继而利用有效的工具去作出改善。它展示出你可以怎样改变或重新编写某些信念,内心状态,行为(或学习)策略,助你释出内在潜能去达成你人生的梦想。所以说NLP的仿真技巧是非常精确的工具,可以找出每组学生不同的主观经验。不同之处常常都是在能力的层次,有关思想或学习策略。所以很多时只要在他们的学习策略中加进或减少一个步骤便可令他们懂得如何学习。* Q1 S5 J b1 q: j
NLP的应用是围绕着一套原则或主要信念。成功地管理孩子的行为亦有赖于你自己的态度,信念及价值。它帮助你清晰自己的价值观及其对你与学生关系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和课室的行为管理最有关连的NLP原则。你未必全部相信,但请假设自己全部相信而行动,你会发觉转变随之而来。建议方法是基于以下原则:9 a2 c: N" r9 i& I) y
1. 行为可以提供最多最准的资料
8 v1 S9 K. l- O1 p" Q% G 说话中的词汇,只占沟通的极少部份。你的声音,语调的高低快慢所带出的效果远比说话本身有力。而身体语言更是沟通的重心。你的任务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行为语言"去管理你的学生。即留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不要尝试去解释或猜臆─你不需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NLP觉得要达至双赢局面,找出他们怎样做现时所做的事较为重要。9 c+ {# `( K# s3 Y8 {% Y. Y, _6 Q$ z- r
2.行为并非人的本质
) v$ c$ x7 I9 } 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清晰的概念。作为老师,请小心表达你不能接受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身份。这是源于Robert Dilts所研究的思想层次。" `( k% y* y, K" I# z: e" o8 v
3.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 y' A+ s2 E+ H. ?
你可能不察觉,每一个人的行为在某处地方,某个层次都有其正面意向。从你自己的观点来看,你可能很难认同。你需要从对方的角度来看,才能感受到对他们来说的意义。无论如何,他们的行为对他们来说都是有意义或是保护作用的。行为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技巧是解读行为背后的意义而非单是集中于行为本身。可以问问自己:“这种行为代表什么?”或“学生觉得这行为会满足他什么需要?( o( E+ Z4 S. V7 l" e6 j, ~
4.情绪是存在的6 i( d4 H: Y. Q0 ?
人人每日都要处理情绪。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就算是自发的,也会影响你的行为。情绪其实是自己个人经验的理性及感性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是由你自己衍生出来的;一旦出现,你便需要在和孩子的互动关系中作出平衡。
8 Q" l( [. } O8 I7 u 5.并无难于处理的孩子,只有难于处理的关系及不善变通的老师( j) _4 W9 {2 |& T1 n y K" p
难于处理的孩子是你对他的响应未能作出弹性处理,拒绝与他继续沟通,因而放弃的孩子。对抗未必是他们的本性,而只是你自己能否弹性处理响应的能力指针。这个建议可能很难接受,更遑论要相信它;但请留意相信它后所带来的不同反应。
& y+ I7 l# H- C, r, }) k, h 6.沟通在乎所得到的响应
) U8 b& A- f# ^ o. W! A+ X! Y 很多沟通者都忙于表达自己而忘了留意沟通的效果。最能知道自己究竟沟通了什么就是聆听及留心对方的响应。你当然知道自己想表达的讯息,但当对方的响应显示出他接收到不同的讯息时,你就明白你所发出的是“错误讯息”(missage)。他们既然接收不到,你就需要作出调整,转换一下演绎方法,使他们明白“正确讯息”(message)。: S" w; `: U) ~7 N e- W% y
7.所有孩子都有所需的资源去面对每日的挑战
$ d: [7 W$ q( P, I 孩子常因“不在状态”而无法找到适合资源和方法去改善他的行为。焦虑可以扭曲行为而负面情绪更令思想停顿;解决问题的能力亦随之而去。故此释放或降低焦虑感是帮助孩子寻求改善行为的第一步。
" _4 R8 A$ P" w: o: r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蓝图' V, r, y$ Y( s8 f$ x6 Z
地图只是一个象征 / 代表,并非真实的世界。我们以自己的词汇去形容自己的观感,继而建立自己的世界。通常我们会从观感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事物。过往的经历和学习帮助我们决定关注外界那些事情。两个目睹同一宗车祸的人,可以有焕然不同的描述。两个看同一幅图画却看到不同的景象。我们所描述的只是自己脑海中的影象─它只存在于我们自己的脑海。它并不是原本的事实。
. P1 L% \; r( K! A7 r 9.孩子的响应是针对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你的内心世界) w' x2 R" P4 `4 u2 r1 D% x
上述说法的后果是孩子作事的目的是为他自己,不是为你!他的行为对他的内心世界是有意义的。你必须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改善他的行为!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增加亲和感及加强坦诚的沟通。& N, ` _. G" a
' [' z5 W2 s/ A( ~7 |/ t
/ C7 u w( n7 X0 Q# x9 n: G" E% _ ^+ g- G+ k( M! i
2 F: i( N0 E/ l0 O. g相关阅读:工作生活中的沟通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