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三个儿子都沉溺网络产生厌学心理,家长痛心却无计可施;因为向家长要钱上网无果,竟给110打电话谎称飞机上有炸弹!本报30日4、5版报道了《别让我的孩子们被网络毁了》及《南昌飞往北京的航班有炸弹!》一文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热心读者纷纷孩子的家长支招。
市民支招
A.青春期很需要家长陪伴
南昌市张女士看到本报报道后,非常热心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因为她的孩子曾经也是个超级网虫,她和孩子之间也曾经因为网络发生过不愉快。张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的儿子正值青春发育期,因为这个特殊时期,母子间交流越来越少,儿子便慢慢爱上了网络。看到儿子沉迷网络,张女士非常着急。后来经朋友介绍,张女士参加了个名为“开心爸爸开心妈妈沙龙”,这个“沙龙”免费向孩子和家长提供场地。经过学习,张女士认识到“孩子们不听话,要改变的是家长,其实青春期是很孤独的,需要家长们呵护。”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张女士改变了自己的观点,经常和儿子沟通,把儿子当朋友看待,她的儿子也不再迷恋网络。“我也希望文中的孩子们走上正方向,希望我的经历对他们有帮助!”张女士说。
B.家长应做到“防微杜渐”
读者冯女士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她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发达是件好事,但关键是人们如何去运用它。你不能完全禁止孩子接触电脑,但可以加以引导,比如可以限制电脑或手机上网功能等。
读者谢女士认为,家长在此件事上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任何事情都要做到“防微杜渐”。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家里就不一定需要买电脑。如确实需要,也希望家长能自己控制上网时间,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榜样。
专家见解
应逐渐取得孩子信任
30日,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沈老师向记者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沈老师认为,孩子沉溺网络是由于学习压力大得不到释放造成的。心理学术语“成瘾”,指网瘾有两种,一是对需求达不到而产生的不正常行为;还有一种是因此产生的变态行为,身心很难控制。“目前对此没有更好办法,但使用强迫方式如打骂孩子显然更不合适。”
如何理解“依赖网瘾”呢?沈老师向记者打了个比方,从心理学上说,如果两个人成家,一个人做家务做多了,另外一个人就会有心里依赖,就觉得事情就是这样的,也就是一个人习惯了另一个人,做事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要使其从心理上不依赖,必须从实际中改变。依赖网瘾就是如此。
沈老师认为,矫正过分依赖网络的孩子,不是通过责骂,而是要多从孩子其他正确的事物中及时予以表扬,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逐渐取得孩子信任,然后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跟孩子们建立心理情感,慢慢矫正。
呼吁
要改变教育模式
江西省教育指导员许小欢曾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数年。对于学生因网吧影响到学业,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多年的老话题,但又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抓紧落实,进行多部门联动管理。
对于网吧让一些未成年人随意上网,这说明缺乏执行力,使得一些制度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缺乏一个长效机制,建议一旦黑网吧经查处后,要加以严厉打击与处罚,直至取缔。
“随着科技时代越来越先进,学校教育理念要随之改变,要改变对青少年教育方式培养的模式,学校等教育部门要作探讨研究,不可掉以轻心,要达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目的,对其应该有专门的研究,如此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小欢语重心长地说道。(记者封云、李征、实习生肖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