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不要成为心理孤儿 孩子需要快乐童年

[复制链接]
55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3-1 11: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孤儿”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他们多半是因为受到了家庭关系的影响。父母关系紧张让孩子产生了紧张的情绪,甚至有可能成为父母的撒气筒。还有些孩子,不幸处于父母矛盾的漩涡中,一些大人在分手时还会对孩子进行你争我夺,导致孩子潜意识中被大人们的斗争所伤害。问题家庭往往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现象。

孩子心理教育成“被遗忘的角落”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如此,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 被遗忘的角落”。有的父母为了工作事业,无暇顾及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增加社交是对策
现在年轻人大多很忙碌,孩子多半托付给老人和保姆照看,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民主,甚至出现了“重养不重教”的情况。儿童的生活范围局限性很大,父母应该尽量多增加一些孩子与小伙伴相处的机会。生活范围扩大了,与小伙伴接触多了,孩子就会学到与人相处的经验,不仅消除了内心的寂寞,还会懂得感谢和尊重父母。

做“朋友式”父母
作为父母要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处理事情。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分析,孩子喜欢“朋友式”的父母亲,而不喜欢“ 牧师式”、“ 师徒式”的父母亲。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放学路上少接送,让子女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小伙伴进行电话交流。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
态度转变是关键
无论什么样特性的宝宝,家长的教育作用是任何老师都无法代替的。对于那些“问题家庭”中的父母,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态度言行,不能因为个人感情和生活琐事置孩子的心理世界而不顾。(本文来源:中国早教网)



相关阅读: 五岁儿子逆反心理强,说东偏往西,怎么办
幼儿的攀比心理 怎样看待
我的孩子“下流”?
孩子在夜间意外惊醒的真实原因
10妙招降服“淘气”宝宝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