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别再越忙越穷了

[复制链接]
83 0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8-2-25 10:5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佛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穆来纳森经常抱怨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堆积如山的事务令他难以招架。尽管这是一个众人常犯的毛病,他还是认为自己必须找到答案。而后,他和一位心理学教授合作出版了《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
  
  这本书研究穷、忙,并非从制度和文化的角度出发,而是着重研究稀缺状态对于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穆来纳森眼中的“稀缺”,并非经济学定义中所指的有用的资源总是相对不足,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心理状态。
  
  人一旦有了稀缺这种感觉,形势就变得紧张了。你的大脑开始高速地运转,集中精力要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把任务完成。这样做当然是有点好处的。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这是“专注红利”,可以帮助你最终完成任务。
  
  问题在于,稀缺引发的专注容易让人形成管窥之见:只能通过管子看到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子外的一切;只会一门心思去完成手头的工作,别的重要之事都会搁在一旁。当我们匆忙赶工的时候会忽略与家人共度的时光,理财、体检等重要的事情也会被遗忘。
  
  有些时候,管窥之见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2005年,美国一位消防员死在了前往救援现场的路上,原因竟然是忘了系安全带,在车辆拐弯时被甩到了车外。
  
  消防员们能在几分钟内赶到火灾现场,收获巨大的专注红利。但想获得这种红利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比如忘了系上安全带,最终引发悲剧。
  
  在稀缺的各种形式中,财富的稀缺(贫穷)是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形式。一项智力测验显示,同一位农民在收获期(富有)比收获前(贫穷)能够多答对25%的问题。
  
  更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稀缺会俘获注意力,让人的思维围绕稀缺打转,在稀缺状态下,疲于应对当下的穷人们往往会做出借高利贷、不存款、不给庄稼地锄草等短视行为。最终稀缺会进一步加剧。
  
  穷人出身的穆来纳森花费了不少笔墨扭转大众对穷人的偏见:他们之所以贫穷,并不是因为消极怠工,很有可能是稀缺心态造成了短视。
  
  公司和组织也会受到稀缺的影响。微软公司在发布Windows2000时,系统漏洞已经有28000个。项目团队知道产品存在问题,但是发布的最后期限已经到了。结果,当他们展开救火行动,修补已知漏洞时,新的漏洞报告源源不断地出现。“救火行动就是忙着去扑救最紧急的问题,其他问题,无论重要性有多大,都会被最紧急的事务所掩盖。”
  
  可见,就组织和个人来说,摆脱稀缺心态,尽量未雨绸缪,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极为重要。因为想要处理完眼前的事务之后再去做明智的决策很有可能会被别的事情耽搁。身处遍布稀缺陷阱的时代,千万要对拖延之心保持警惕。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穆来纳森曾为部分穷人解决了债务,最后他们还是陷入了稀缺状态。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本人在写作这本书时竟然也没能按时完成。不过这倒验证了书中一个论断: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资源最充裕的阶段,我们尤其容易犯拖延的毛病。手握余钱的情况下,我们总是不知道要去存钱和买保险;距任务截止日期还远时,我们总会无所事事。



相关阅读: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
猫咖
关上身后的每一道门
美国社会向“贫二代”洞开大门
苹果创始人与财富擦肩而过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6

帖子1343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