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赫哲族非物资文化遗产 介绍赫哲族鱼骨工艺

[复制链接]
113 0
abc 发表于 2018-3-11 20:2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赫哲族的鱼骨工艺发源于街津口,保护区域也在该地。
  赫哲族的鱼骨工艺,是在传统的桦皮、木雕工艺的基础上开掘形成的。之所以有了鱼骨工艺,这与赫哲族深邃的鱼文化密不可分。鱼是赫哲人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有用吃剩的鱼骨制作鱼骨工艺品的奇想自然也就顺理成章。鱼骨工艺品的用料都是天然鱼骨,用鳔胶粘接,其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精美,显现出了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特有风格,堪称赫哲族文化园林里的一株奇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赫哲族的鱼骨工艺迈向了它自形成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在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华一绝”大赛上获得了银奖。应该说,它是国内鲜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拓宽了人们的艺术生活视野,丰富了祖国文化艺术宝库。
  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赫哲族作为中国北方惟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因此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鱼皮靴,用磨砺而成的鱼骨、鱼刺作为身佩、头佩、项饰、胸饰、腰饰等做为装饰品就不足为奇。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历史的变更赫哲族鱼骨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赫哲族一位多才多艺的老艺人孙有财经过潜心研究才把赫哲鱼骨制作工艺得以继承下来,为此他被评为“赫哲老人”、赫哲族民间工艺家。他把有特点的鱼骨都留下来,处理干净后晒干,用一种火胶沾合在一起,做成各种各样的古代兵器或小鸟等小动物,这些工艺品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还有一些作品取材于赫哲族历史传说,如“阔力”、“神斧”、“木昆达出世”等。
  孙有财老先生于1989年同其女婿徐国系统地创做了赫哲族“鱼骨工艺”、“鱼皮制做”展品。并开办了国内第一家赫哲族历史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已经接待了来自日本、韩国、朝鲜、泰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国内游客几十万人次。在此期间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前来参观指导并题词给予高度评价。
  其中已故国家前领导人费孝通留言称赞赫哲族博物馆是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1993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对博物馆进行了系统地报道。1994年孙有财同其女婿徐国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由于他的鱼骨工艺构思巧妙、造型精美显现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特有风格,堪称赫哲族文化园林的一株奇葩,获得银奖。1995年孙有财老先生创作的鱼骨工艺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中华一绝”。1999年孙有财老先生病故,病故前确定其女婿徐国先生做为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的第二代传承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赫哲族鱼骨制作传工艺的第二代承人的徐国先生,于2003年,同赫哲族鱼骨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徐容?女士,参加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2003年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并获金奖。并于2008年参加由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三江流域赫哲族首届传统工艺大赛”并获一等奖。目前徐国先生已被纳入《神州之魂》一书。
  目前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徐荣?女士正在潜心学习,为发扬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阅读:蒙古族风俗 蒙古族把春节叫白节这是怎么来的
哈萨克族有着怎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01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中国的春节是怎么来的
维吾尔族传统医学 维吾尔族传统“沙疗”简介
藏族居民建筑有什么独特 民居装饰有什么特点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1

帖子126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