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r+ ]1 }3 N" d- ^; S7 h6 [7 H5 R) R
k7r
3 K1 r* t5 e y# w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k7r3 c5 i& X& [5 [: q- X4 p0 b
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如黄与紫、青与橙、红和绿均为互补色。k7r
! P1 c8 a+ C# H; {$ s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做个简单的实验即可得知。当我们用双眼长时间地盯着一块红布看,然后迅速将眼光移到一面白墙上,视觉残象就会感觉白墙充满绿味。这种视觉残象的原理表明,人的眼睛为了获得自己的平衡,总要产生出一种补色作为调剂。k7r' _1 t* m- N, @3 A, m1 a
这种现象还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 ,有些作品画面色彩单调,而且生,这是由于画面中的色彩布局不能满足视觉补色的平衡要求而造成的。在约翰内斯·伊顿先生设计的色彩环形轮上,对比色(互补色)是每条直径两端上的色彩。互补色还具备两种特征:k7r2 x4 ?( F( O! a7 A7 B2 a: {
两个互为对比的颜色如红和绿,靠近并置在一起时,它们各自的色彩都在视觉上加强了饱和度,显得色相、纯度更强烈。 这两个色彩调和后成为明度、纯度都降低的中性灰黑,这种灰黑色是这一组对比色互相连结的最调和的颜色k7r, N$ S! y: u. y6 q4 c$ k! k
三原色:红、绿、蓝 R、G、Bk7r
( W$ Q) }7 Z6 ~, }+ }- N: ]. m三补色:青、品、黄 C、M、Yk7r/ u0 D* \/ t4 K9 S
所谓一种原色的补色即为除此原色外另外两种原色的和色。三原色中,红与绿的和色为黄,绿与蓝的和色为青,红与蓝的和色为品。k7r
) ^0 F' X9 w; M7 P; I1 P 黄卡训练有5个阶段k7r
- R. X$ Q9 ` N" c1 P" `
- a9 }# @( ^% n' n' y
% o& k+ J- G5 d! k ~2 n2 B! i5 L7 ^5 {% N! R: ?
1 p$ {2 W4 t6 O' B; [1 @相关阅读:黄卡的训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