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苏武牧羊的背后秘密:他在匈奴地界一样娶妻生子

[复制链接]
55 0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8-3-11 17:0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武牧羊”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典故,中学语文课本里还收有一篇文章《苏武传》,出自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撰著的《汉书》,说的是西汉大臣苏武被汉武帝派到匈奴当使者,却被对方扣留,叫他投降却坚决拒绝,遂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不断折磨,最后又流放到那遥远、偏僻而荒凉、严寒的北海(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附近放牧羊群(呵呵,还都是公羊),长达19个春秋,过着非常艰难凄苦的生活,饮粗雪、食野果、睡羊怀,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寂寞孤独、含垢受辱,但他仍矢志不移,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非同凡人的坚强意志、可贵节操,堪称民族英雄。直到须发花白、苍老衰弱的晚年,他才被匈奴放回来,而他手里始终拿着的那根使节上所挂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后人李太白作诗赞曰:“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可是最近读到一份材料说,其实苏武当时的处境并没有写的这么凄惨,因为他在漠北当地邂逅并娶了一个匈奴年轻女子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苏通国,与妻儿长相厮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那还是挺幸福的。《汉书·李广苏建传》里有明确记载:苏武晚年,汉宣帝怜悯他,就问身边的人:“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通过皇后父平恩侯告诉宣帝:“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苏武后来归汉时,并未携匈奴妻儿一同南行,但留诗一首,其中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此外据说李陵还送给他牛羊数十头。)

  这就难怪苏武在那边陲蛮荒之地能坚持那么多年,晚年回归大汉后还活到了80余岁,这在那个年代算是罕见的高寿了,再说他的一生还一直是风雨如晦、坎坷不平。我想,支撑他的内心精神的,除了爱国情操、斗争意志、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以外,这种家庭的温暖,夫妻人伦、娇儿绕膝,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否则兴许他就难以坚持下去,早崩溃了。
  像这样一段确凿的历史事实,为什么咱们的中学语文课本里竟一字不提,若无其事;班固的《汉书》里也只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这大概就是中国人修史的所谓“春秋笔法”了吧,为尊者讳,适当的删减处理,以维护传主的光辉英雄形象,也有利于政治宣传。试想,苏武原本说是一个人苦苦地守候在异国他乡,日夜期盼着匈奴单于放他回去、大汉天子派人来接他,长达19载,经受了人间罕有的艰难凄苦,矢志不移,绝不屈服,这是多么伟大、多么感人的事迹啊!可你现在竟说他还娶妻生子了,生活倒颇幸福美满,这不是很有损他的光辉形象吗?甚至可能比那个早已向敌人屈膝投降、在匈奴朝廷为官的李陵将军,还要无耻、不如。
  而事实就是事实,不管是墨写的还是血写的,它是无法更改、扼杀不了的。再说苏武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为什么就不能娶妻生子、另组家庭呢?这与他不向匈奴投降、牧羊矢志盼归,又有什么矛盾呢?




相关阅读:大小周后:史上最薄命的两朵姐妹花皇后
揭秘:为何历史上康熙皇帝的陵墓多火灾的玄机?
楚怀王宠妃郑袖能够击败“小三”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考辨:国军师长张辉瓒到底该不该杀?
解读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古代算命先生怎么算命?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6

帖子1343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