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复制链接]
28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2-25 20:4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楼下老夫妻中的老太太走了,74岁。在院子里他们总是出双入对,买菜、去公园、走亲戚,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他们婚龄有五十几年,养育了3个孩子。
  
  就算知道生老病死再平常不过,仍为老先生叹息!楼道里同进同出的一幕随着老太太的辞世就此消失了。
  
  老太太走后,我一次也未在楼道里碰见过老先生,想必他沉浸于悲痛中。几十年来的相携相伴,只余他踽踽独行。
  
  七八天后是国庆假期,一位老友约父亲钓鱼,父亲说刘伯伯也会去——刘伯伯就是楼下那位老先生。
  
  近傍晚父亲才回来,说钓绩还行,不过不如刘伯伯,他钓得多,还送了几条鲫鱼给父亲。
  
  下楼,路过刘伯伯家。门口有只散发着鱼腥味的篓子,想必今天就是用它载鱼而归的。门上还贴着蓝色挽联: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
  
  有一回,碰到住处附近一个认识的女人。她父亲正住院,她说起父亲的病情,那是一种很鲜见的小概率的病,病情正在不可逆的发展中。她忧心忡忡地说,若父亲有天不在了,她真不知怎么办——她和她性格乖张的母亲关系一直不睦,离异住回娘家后,宽厚的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柱。
  
  有一晚碰到个认识她的熟人,说起她父亲前两天走了。
  
  没过几天在水果摊碰见她,她正俯身在摊前挑选葡萄,除了那袭短袖黑裙透露出一点与丧事有关的消息,她就像大街上任何一个神色平静的女人。
  
  那些仔细挑出的葡萄,表明生活又照常如旧了吗?我没叫她,怕惊动一些什么。
  
  后来她再婚搬走了,我总是想起那一幕:她穿着黑裙在水果摊前挑选葡萄。
  
  2
  
  我10岁时,外公离世,被葬到故乡的山上。我和姐姐把他坟上的土和我们各剪下的一撮头发放在一个盒子内,表示外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相互约定,一年内都不准说笑!否则就是对最疼爱我们的外公的不敬。我们相信,只有绝对的悲伤才是对外公最虔诚的怀念。
  
  这是个我们以为容易的约定,怎么可能会难呢,外公一直护佑着我们,我在外公家长大,上小学二年级时回到脾性急躁的父母身旁,一下从无拘束的亮光里坠进暗影,我总盼望周末外公来接我!
  
  但外公走了,胃癌,本来清瘦的他像一张纸片在冬天飞离了人世。
  
  悲伤难道不是件容易的事吗?即使到今天,外公过世已30年,我想起童年往事,想到外公清瘦慈祥的样子,仍会独自失声痛哭一场。
  
  可那时,我和姐姐发现遵守这个约定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对于10岁和12岁的女孩,即使父母急躁、学业乏味透顶,即使有各种让我们的心过早体会沉重甚至刺痛的东西,笑仍不能被完全抹杀!每当违反约定,我们就向那个装着外公坟土的盒子沉重而默默地道歉。没有了外公的世界我们怎么好意思笑出声来?我们真是太可耻了!
  
  到后来,我们已不再监督对方并以此谴责对方了——我们彼此犯规次数都不少。但那种观念,仍成为顽固的印迹留存在我意识中:死亡像匹黑纱,将人世隔出一块“飞地”,它隶属尘世却又不与尘世毗连。在这块“飞地”内,欢笑、享受、美食、性,都是可耻和不被允许的。
  
  20岁时我参加了一个笔会,有位男作者说起他父亲半个月前过世,我大吃一惊,此前他的表现完全不像一名失父者啊!他谈散文创作、稿费收入,谈同样喜欢写作的妻子,这难道是半月前才失去父亲的人应有的谈兴吗?我一直认为,死亡是如此沉重的灾难,作为家属、幸存者,我们应当永久活在绵延的悼念里寄托哀思。
  
  逐渐发现,现实不是这样的。现实是纵使悲痛,活着的人们都要一如既往地活下去。曾经,我同学的姐姐,一名大四音乐系学生冬天洗澡时,因一氧化碳中毒走了。我去她家,战战兢兢,我怕面对她父母,我想他们的悲痛就像深井,连通着冰凉荒寂的大海……
  
  一年后,我问起已移居香港的同学“你父母还好吧”,我只是出于礼貌而问,我想的是怎么可能好!一年前他们失去了正当华年、歌声动人的女儿。同学说挺好,他们来香港玩过,不过待不久,他们惦记着牌友,他们现在最大的爱好是隔三岔五约一帮朋友搓上几圈。
  
  我无法将痛失女儿与热衷麻将联系在一起!我那时仍然觉得这对父母的悲痛未免太易平复了。
  
  多年后我才明白,那实在是种无奈的寄托,不然,怎么办呢?
  
  3
  
  似乎是种残酷,却也是理智的清醒。是人给自己在危崖铺的一条小路——如果不想从断裂处一闭眼跳坠的话,死亡不能取消垂钓、搓麻将,不能取消夏日的葡萄,死亡不能取消活着的世界里的一切运转与欢娱!它只改变某些当事者的内心,在某些心底从此留下雾霾,或雨水。
  
  世界一切如常。
  
  当失去女儿的父母在桌边码牌,当失去伴侣的老人在塘边垂钓,当失去父亲的女儿在日头下挑选葡萄,谁又能体会他们心上的痛与缺失?有些东西留在了原地,脚步就算凌乱、沉滞,却还要往前,不能停下。
  
  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对母亲的丧事很漠然:“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小说惊世骇俗的开篇,提示主人公非同一般的冷酷无情。有一天,他自己也临近死亡,他想到母亲当时在马朗戈养老院时,“她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突然间,你对这个冷酷无情的家伙有了一种理解,理解他那种“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的无所谓,以及有无所谓做精神背景的“一切与我何干”的局外人的漠然劲儿。
  
  文末,即将迎来死亡的他“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后,他“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这真令人吃惊!一个无情的家伙居然在将死时体验到爱和幸福!这是什么逻辑?但加缪的高明之处也在于展示一个局外人的复杂感受。他也许并非麻木不仁,这只是洞悉这个世界的真相后的平静和诚实。
  
  相濡以沫,不一定要哭天抢地;情深似海,不一定要同归于尽。日常里,“局外人”的寓言其实早被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就像再粗粝的异物,也得一点点地在体内消化掉,运气好的,异物能结成一颗珍珠。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你看得出满街的平静下有多少未曾止歇的暗潮,你看得出在那些平滑下又掩藏多少刻痕?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诗云。但这位传奇的情圣喇嘛64岁离世时是不是会想修改一下诗句呢——独坐须弥山巅,一眼看开,连世间生死,也不过是桩闲事。
  
  假期结束后的次日傍晚,我在楼道内第一次碰上刘伯伯。我和他打了声招呼,他微微颔首表示应答,然后向楼下走去。他瘦了一圈,神色庄严、平静,往常这时候,他常和老伴去公园遛弯。现在,他一个人,也许仍是去公园,楼道里传来他孤独而努力平衡的脚步声。
  
  我听父亲说,刘伯伯去花鸟市场花20块钱买了两支毛笔,准备习字。



相关阅读:父与子
我把阳光抱满怀
魔鬼身材
在这些时候“抢”钱
将不良环境关在门外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