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复制链接]
68 0
shuiblue 发表于 2018-3-1 11: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暗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来自外界的心理暗示,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使孩子在意志、兴趣等方面发生变化。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带来对事物的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很容易使孩子对事物产生自卑、逆反心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暗示,而心理暗示又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带来影响的,因此,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都要注重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
  积极暗示改变孩子的认知
  午餐时间到了,小班的孩子们一边听着轻松的班得瑞音乐,一边愉快地吃着可口的饭菜。而悠悠却皱着眉头,专挑蔬菜吃,诱人的红烧肉圆一口也没吃。老师看到了,就走上前去让悠悠吃肉圆。尽管老师想尽了各种方法,悠悠就是不肯吃。老师喂给她吃的一小口肉圆,也被悠悠吐了出来。
  为什么悠悠不肯吃肉呢?老师通过与悠悠爸爸妈妈的沟通了解到,悠悠的家人长得都比较胖。全家人对于肉制品自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都很少吃肉。大人们对于肉食的敬而远之,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悠悠。久而久之,“肉”竟然成了孩子的“眼中钉”,渐渐地形成了悠悠现在“不吃肉”的饮食习惯。老师甚至发现,只要在就餐中提到“肉”这个字眼,哪怕是鸡肉、鱼肉,悠悠对这样的食物也绝对是拒绝的。
  片面的饮食结构、挑剔的饮食习惯,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悠悠和同龄孩子比起来显得瘦小而单薄。每次的就餐都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这让全家人很是着急,却想不出一个好的方法去解决。最后,还是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一次午餐中,当老师把茄汁鸡肉和饭端到悠悠面前时,微笑着告诉她:酸酸的小鸡来了!悠悠居然吃得喷喷香。老师一连试了好多天都成功了:红烧牛肉,告诉她这是“牛牛菜”,百叶包肉,告诉她这是“小枕头菜”……每次都让悠悠吃得很开心。原来,改变一种说法能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悠悠由此开始发生着可喜的转变……
  分析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让个体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在生活中,有好多家长忽视了心理暗示在幼儿个性发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吃饭很难,也很挑剔。有的孩子不爱吃肉,有的孩子不爱吃菜,有的什么也不爱吃,就爱吃奶;有的孩子吃饭习惯不好等。其实,初生的婴儿都一样,先天并没有注定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之所以在成长的阶段会出现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心理暗示有关。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说“我不爱吃肉,太腻”,“我不爱吃这菜,有味道”。还有的家长在和别人交谈时,当着孩子的面会说“我这孩子只爱吃鱼”,“我这孩子就是不喜欢吃水果”等等……这种说法就是暗示孩子: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爱吃鱼,我不爱吃菜。其实,等于“教”孩子挑食。因此,大人不爱吃没关系,可千万别说出来影响孩子。
  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吃饭时,不免“夸张”一下,比如故意大声说:“哇!好香!”一家人都争着说这个菜好吃,这个菜有营养。孩子自然会很快产生认同感。由此可见,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一定要慎言慎行。



相关阅读: 中国儿童抑郁指数偏高
关注:离婚子女的“综合征”
4~5岁幼儿健康心理行为的培养
告诉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对策
孩子为什么能给点阳光就灿烂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