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将相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75 0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7-6-17 21:4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将相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f$ x  q8 X6 ^  u5 H【教师简介】
/ [. \5 P; S6 x# S& Y2 M3 V& y2 m; N
楼?,男,生于1975。曾获得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教改之星和江干区首届教学质量双
, W  u: x( N8 ^8 B, e4 y9 b# S- B$ p) j& N' q4 M
十佳先进个人等称号。曾担任江干区教研室高段教研员,现任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副校长。
9 Q9 A- H: V$ h+ T! d
  o2 d7 z! @1 D6 V* W任教十余年,积极投身新课程人教版教材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研究。教学和课题成2 c5 M, s1 |6 F& e" g! X

& _3 S' Z1 ~+ U6 p( j& `  k: i果多次在省市评比和较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  x  Z4 [  R
  Y( E, ~( i. D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注重实践、情感丰富、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多次在省
: i1 {' Z! g, k+ @1 x( y* D
4 j+ u' p& n. ~, s, p* Y! O8 {- i1 c市区课堂教学展示中示范执教。在省市区有一定知名度。
0 v' Y  Q! D1 I8 R4 e; _9 d4 x# Q, ~' G; ^5 m
[课时目标]8 Y! \6 ]& B. V( y

4 }9 E4 X# a; t8 \3 C! N6 i1、 在前两课时教学基础上,进一步继续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性格。+ v! c- q+ K' x+ C: d& E

* y3 J1 t1 V! }) c) z% E, |2、感受蔺相如委曲求全、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感受廉颇居功自傲、公忠为国的性格特
0 w3 Q( P# `2 t" N
: }& D4 q' d, Y# U; R$ k9 [征。并有感情的朗读人物语言描写。; p, D9 L; ~& {
! s' M, J( k' [# E" ^
3、通过朗读感悟,写写廉颇的心理活动,初步和为贵的道理。
: r3 e  y' c. J5 u: a: j
3 W5 I& @. F! }1 ]7 T/ |4、通过资料链接、课外延伸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史、文化的兴趣,引导课外阅读。
. |3 N) r* k- y6 ~+ [8 W- [! |
5 l& j7 w1 P7 T3 O1 B7 K[教学活动预设]2 ^& `+ p" H% R: k2 x$ d
' y, _! M8 R# u
一、复习引入,确定学习内容。, v( t! ?$ S3 T+ D' b! o
1 k# |+ @5 c2 [6 K9 H+ `8 u
二、以“和”为眼,整体把握“负荆请罪”这则故事,着眼人物语言。
! T) ^* e4 ~: Q8 I9 I/ o
& G% Z9 M0 P. F) }6 k5 V1、将相因何不和?——整体把握廉颇的语言。2 c( P7 B% A5 `3 W0 m

; a& L6 z/ v4 C, Z' a2、将相和好的原因?——整体把握蔺相如的言行和廉颇的行为。
8 o2 M9 s1 m9 M! k2 l# e# H# j" v
, p; s9 h, u5 v& T0 `三、着眼人物语言,以“不和”和“求和”为主线,比较研读。
  X; I. D; y% H1 d$ r+ [- T$ l, C
; B7 T" ^" P- y, T* A板块一:人物相互之间态度的研读。
% O6 C  r  C; d0 O' A4 T1 n1 U$ E. U1 O7 T! ^
1、读两个人物的语言,小组研究,有什么不同和差异?) X  Q( H" L/ x* y7 m
6 l3 F/ l* X, a9 @
2、抓住两个人的态度,感悟情感和相互之间的态度,指导朗读。7 T! |0 K1 s* ^, N
6 ?3 F0 |+ E6 `; I6 u& g2 R* |! o
3、感受廉颇的不服气,蔺相如的避让,师生对读。4 I$ L+ j8 A5 O. i# |% [% y
2 ^7 e, E, \$ \
板块二:人物之间关注点的研读。3 |: L1 G5 O$ z5 j9 f6 h  X

, m% F  p& M$ L  y  v" o, ]& d! k# ?1、着眼语言文字,研究廉颇和蔺相如的不同着眼点,关心个人和关心国家的不同区别。2 ?! v, v3 l/ H

' D3 o2 R& F2 v8 G; o2、抓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辐射,感受廉颇的居功自傲。% U" B% ?$ x' j. c8 U* ?8 X

/ }( X- \* A, C7 R  p3、抓住蔺相如的话,辐射,深入感受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q) B& ^' k3 j/ _3 |

) Q5 }# _/ H4 _3 p) R4 c四、以“负荆请罪”为核心,引导写话实践,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9 f: y, i. q) y1 k0 C( z* B2 u
# F# K' L/ p- r" q7 Q# f2 |1、以“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为平台,拓展写话,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 a; |! z) D( [5 @$ a! i( \6 J8 M3 Z$ O. x+ i% `$ L* M9 `
2、感悟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指导朗读。6 B, I7 J7 h" b

. o$ j7 u4 D! f  i& Q0 N3、丰满廉颇的人物形象,全面把握其公忠为国的特点。" ^* e0 w( U, _! @

3 y6 v8 _) g  z# U5 n6 D五、 。
" q9 D# X. u% _) O$ [王燕骅老师的点评:
6 d" G/ f0 O5 z) {这堂课的优点很多,我不可能一一讲过,只能学习柯孔标老师,讲一点印象最深的,. [2 r/ X& g* s* I* `

* u! R6 J' j& e, y; h讲一点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楼?老师这堂课最值得学习的是教学设计推进的层次性。我
/ y6 l2 ?" Z# `8 g$ W$ y7 [7 v$ v8 C0 V2 Z9 \
们可以看到,楼老师首先聚集内容,你读到哪里,唉,将相要不和了。通过自己的一个语$ l0 O0 L8 d" D* S6 S6 q
7 \3 U+ x3 u& m) Q2 Y' V
气词唉,把老师的担忧传给孩子。你读到哪里,哎,你感觉将相有和好的可能。这是第一0 L+ }2 Z2 h0 ?4 a

- k$ Z5 Y1 Q- W" @! _9 C% ?( `) x( Q1 ~层次。老师这么一引导,孩子们就将目光聚焦到人物语言上。找到句子后,楼老师不是采
- H/ X% X, w1 R2 u
+ m: f: r& E, d用了读一读,然后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泛化(会跑路的鱼插一句:在本次赛课中,很多老师
8 @4 c6 z7 `1 f8 D, T3 T
- A( N% F! _1 x& s* {都采用了直奔重点句,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方法。此等方法虽让我们老师简/ P7 W- |0 n# I4 ~, l
( Z3 A; r0 s1 J$ s' T1 |
单易学,但总感觉这样的方法过于肤浅和泛化,如同在冰天雪地里滑冰,在大多数孩子心2 i& K9 o& O1 o
  U! X/ z6 a6 E# v# `0 i7 f( j" H
中不能留下什么痕迹)。而是进行比较,廉颇说的都是我我我,而蔺相如说的都是我们赵
+ L6 p( o6 q/ _" F- c9 _6 i5 N  t1 k  k2 Y
国,我们赵国。然后辐射全文,蔺相如是怎样想到我们赵国的。这是第二层次。然后第三! L( [, b; |% S7 V- `& n

0 P  F& @. @/ J' s1 x2 J8 s2 L1 {( D- N个层次,推进到读写结合,到人物是怎么想的。而且老师们仔细去思考,同一个板块
8 [3 ^( P; ]* p& H+ w% ?2 X( R( r" E; d6 Z+ u
也是有层次的。这也许是楼?老师做过教研员的原因。做过教研员后再回到一线,和原来
# C# }7 x: l" L5 x0 U) V8 @9 [+ ^) r& I$ d9 I+ O9 |
一直在一线的老师就是不一样,他可以把很多理念很多思考转化成教学实践。设计精心,
4 @6 x; [: F' A' {$ {1 I
% C% p. |" W+ y3 Y有层次。建议老师们课后再去好好研究一下楼?老师设计的层次性。  x  J0 h2 T- l

  `" X( [- k, O8 W) w7 \一点思考,不一定成熟。像楼?老师已经有如此基础的老师,我建议你着重去研究在课堂
" ?5 [/ ?2 p+ c# `1 M
0 F# r# T3 K) L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比如说“听清楚没有?开始讨论!四人小组。”“现在我们……
) A+ d4 A# t, {  y, d
6 l! C* ~( b6 X”“给他鼓掌!”“说的好,给他鼓掌!”从这些语言中你感受到什么?老师们都感受到7 x+ k& C- T$ h/ s
; x( t' j+ y4 u8 i% ]' J
我就不说了。孩子们都成了被动主体。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能不能再放手一点,让孩子们自
* ^- g- _2 }  }  `# o3 N
' t/ D8 x3 _' I) q+ }  u5 o己去动。好,打住。
- t' q$ C# q/ {$ G# c' d* ^& I
. B  n7 D. R8 W* |8 a# P附《将相和》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确定学习内容. O$ ~( C$ y' C% \
  二、以“和”为眼,整体把握“负荆请罪”这则故事,着眼人物语言3 Y$ R* {, t; @* U/ w5 E
  师:同学们,你们课文读到哪里,唉,觉得将相要不和了?
, [, t+ d, X  c" W  生:我读到这里: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
+ z( t  X% @9 [: P9 Z+ x/ Z2 ^7 X
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7 `* \! t) {# D9 |& ?8 N+ [- l

0 {, [$ [1 j' o, ]1 V9 G个下不了台!”觉得将相要不和了。
6 g% C4 L0 |, l! T# c  师:(大屏幕出示这段话)廉颇一句话,破坏了赵国的和。再往下读,读到哪儿又让
7 D. T4 Q! n5 c9 U5 ^  X3 H- L" o: \& R$ h- @% {. I7 [
你觉得他们有和的希望了?
2 R; M2 [8 }2 O1 C  生:“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 ~- E8 U  t" H$ U4 j# v; t

; t; [2 o4 i' [$ x4 y. K, x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W1 c) f) J0 K+ c' A5 B
( z3 P% v5 B6 h* w, d6 `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里感觉到他们又有和好的希望了。
: X( j0 F3 E2 ]7 I' O  师:为什么读这番话?& e  E4 t; u: I  G/ Y
  生:因为蔺相如这番话有和好之意。( t4 c3 W( i( C! b3 F
  师:蔺相如的话,始终保持这赵国的和。是吗?注意一个词,读“chéng乘机”。跟0 Y5 E& D: ]+ o* m4 z
6 }! g3 S5 `  L) ?' ~% b( i& I* c9 s
我读一遍。
8 c5 h- H; V, O1 O7 }0 f4 O
6 O. w0 M5 |8 Z5 I. t* C( d, P  生:读词。0 g9 Z" d; ?8 N9 h. b, g
  三、着眼人物语言,以“不和”和“求和”为主线,比较研读
7 m# E4 _. d5 U8 X& X9 k9 t  师:(大屏幕出示蔺相如这番话)两个人的语言,很不——. z3 W# p; }; S2 V1 _( m* t4 a
  生:一样。
* H9 s9 w+ {( o5 r, d2 }0 }  师:那我们就来细细研究。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这一将一相的话,发现有哪些具体的不
% q) R1 ~% j7 |' [- ?2 H- F1 {' ^0 [
同?作上记号,四人小组讨论。听清楚没有?开始讨论。四人小组。! ^3 s0 y( q0 S( ^% {% d3 H2 `
  生:(小组讨论2分钟)9 @" O2 q0 O5 ~
9 ?2 N- ~: B; E! g. c; D8 a
  师:谁先来?
( u5 x/ J$ C5 s& J; m  生1:廉颇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却处处体谅廉颇。因为蔺相如知道如果闹不和6 [7 L9 S5 j9 B9 w6 c- C7 H* s

1 w+ K4 y+ G! \& p,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3 Z8 d( S4 v1 b  _) N- O6 Y
. d2 ~# `8 C- G! ?8 _: A& k, C6 t
  生2:廉颇对蔺相如直呼其名,而蔺相如称廉颇为廉将军。
9 O" a' }# }! S) O; g& _+ z  U' \: T5 @- M/ c/ {5 ?  ^/ N4 l! E* s! Z
  师:这是第一个重大的发现。(点击课件,“我廉颇、他蔺相如”与“廉将军”几字4 o- h4 H  d" c6 W
/ ]" L0 H2 O$ n4 D
变红)在名字前面还加上“他”,“他蔺相如”读起来什么感觉?: E0 Y  \# Y' A; c) J. _' B
  生:感觉就是很不尊敬蔺相如,很看不起蔺相如。" U: [2 C+ F$ @5 f/ l! `
  师:他蔺相如,这样说合适吗?* f4 \$ H: N5 s" |# I6 }
  生:(齐)不合适——
" X% P* b. A* O+ Y: A  师:这时候的蔺相如已封为上卿,应该怎么称呼?7 e+ w+ |* a/ O1 K+ k+ q& M
  生:(齐)蔺上卿。9 n1 `% e5 b% w( i/ ]
  师:注意到了这个称呼,能把人物对话读好吗?同桌相互试一试。$ E2 w$ W. ~3 }5 p* R  d
  生:同桌对话。
5 a0 l0 ?5 i. t) P* r: S0 u* _  师:(半分钟后)哪一桌愿意表现一下?
5 f' b5 A8 Q0 g  生1:指名一桌读。(有点结巴,其中读廉颇的孩子语气急,加了两个字)# Q& F# b% e4 F7 J: Q' N

0 e2 q* T% v8 B: b- b; m4 H  师:不错。特别是廉将军。但是不服气也不能乱加字。5 `$ X$ d9 t  O1 {' V
  (全场笑)
4 S1 H0 C9 g' t3 K- v  生2:同桌读。(还是不够流利)/ E5 ]! z' I( |4 W. y$ B$ I
" ~& `9 _) j& m) D- r$ x
  师:不服气也不能着急。(生笑)除了发现人称上大不相同,还发现什么?
/ B! \( L8 m  k  生:廉颇总是把自己放在前面,而蔺相如的话中都是把廉颇放在自己前面。说明蔺相
" g# x, T+ X  S: L7 q" H8 Y7 e
: ^, h0 u, {# t9 V. |如是想和廉颇和好的。
% x2 E! I: t* p& S% A7 k  师:从哪里看出来?
+ y) Y( B/ N' \6 @) L  生:蔺相如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 A4 v( H6 w% g) }/ C  师:(高兴地)读书就是这样,不能放过一字一句。(点击课件,“武有廉颇,文有& h; q  {. W' Q

& j' s: G# O/ _' h蔺相如”字体变红)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 \1 v8 E. S  J1 L% m  生1:朗读廉颇所说的句子。& c0 A( j# _- |+ s& D; P

' V9 Z3 _! V7 D7 L  生2:读得较有感情。8 f9 J: W2 Q( R. ~
1 D6 k1 C' A+ M+ t/ O
  师:她还突出了一个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什么?
- H& N  T' @- l. k# J; {! b- V( T  生2:他蔺相如是靠嘴巴,而我是靠打仗,靠生命换来的!5 A$ K. |* r1 ?# E0 a

% S9 `1 F) ?7 a, M& V- b; G6 z  师:你这番话让我想起了一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7 F8 V' q( D% Y& B, V, _
- a: o3 V! M/ u1 f
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哎,他廉颇是不是吹牛啊?
  x2 r& ]/ W, i! z5 X/ f# [1 F  生:不是。渑池之会上,廉颇带着军队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才只好放赵王回
6 C3 Y& V2 x6 C% e
' Y! V5 |8 x: m. R去的。2 S% e( o6 v- T2 C0 E
  师:老师还为大家带来这么一段资料(课件出示)师有感情范读。
0 m. h7 w+ C$ C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 s1 ?  w4 u2 n
- c- j& G- F+ n- N- J& Q以勇气闻于诸侯。
5 \. U4 h* f+ ~4 F5 z: K) Y看来廉颇能够名扬四海,确实是因为他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读句子。
- s' P3 @- i3 d  N' E: a0 J  生:齐读廉颇说的话。(此时学生读得已较有感情)% m' a6 p( k1 Q& g* q" E0 \" O% j- m9 D; A
  师:看样子,廉颇的话倒是实话。虽说是实话,可哪个地方总让我们感觉说得不太入
* J9 F9 t; p+ z3 i$ {9 k* |6 t# T2 W. ?/ s- f* ~3 T# B0 I, r
耳,让我们听不下去?
7 i  t( p) x2 ^/ D* w' C  生:我觉得是这里: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 f) [8 g9 E& D3 s
4 H& |8 l! X; Q# @& |: R2 d
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 P" h( D  Y7 z7 x  [6 B  师:为什么?; \5 @7 Y  I% T( t8 `* c2 Y
  生:因为廉颇就是个功臣也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因为蔺相如地位比他高就看不起人
' v" ]8 j3 ^* `
6 I1 e( d" p5 ?家。(大意如此,原句已记录不下)
. S, ]5 E# r* \- b9 `: o  师:心不平则气不和。就是因为廉颇觉得自己能耐比蔺相如大而官位却比蔺相如小就
8 ]; D" }. }! n6 b' B  O; ?( j
! D$ M5 Y/ _1 l* u! r3 D" g3 D如此耿耿于怀。蔺相如真的没有什么能耐吗?* h9 h9 _9 I# A. l1 I
  生:不是的。4 }& Q- [9 U  o" {/ g( X+ p2 k
  师: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 i1 ^0 M1 N9 A! w0 U, G( V
  生1: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以身护玉,机智而且勇敢。  S* c" U. M' z" Y; O5 V

% t5 C8 K, a0 L9 w# g/ d0 s' D- V  师:终于发现了廉颇的话里不合情而且不合理。
3 e, d! [4 V8 u2 J! a( g  生2: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为赵王挣回了面子。
2 B9 j8 u8 ]6 R' k5 E3 z5 a& A5 m" E& C8 ]: ^7 E& ~/ N1 H. u# z
  师:为赵王争回了面子就是为赵国——
, w- F" M/ T* E% f7 H  生:(齐)挣回了面子。1 I# Q0 I3 B7 o  \. Z
  师:廉颇重要,这蔺相如也重要。对赵国而言,两人缺一不可,所以此话差矣。现在" `& |& F7 G, U  M$ \* A

( y* z# L8 |0 ~" ^2 G' b8 K蔺相如说: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9个字你读懂了吗?7 L$ @6 h6 Q3 w4 o" e9 {

1 f' r" w. m4 D% ]9 c+ [  生:正是因为廉颇在前线作战,蔺相如在后面出谋划策,赵国才不会受欺负。
6 k$ ]- N0 E9 r. ^& x% O1 q. A  师:……
4 v1 x" T& t* c0 P& B  生:我觉得廉颇和蔺相如就好像赵王的两只手。(听课老师热烈鼓掌)
. U- ~0 x1 t! h$ K' Y8 M7 {$ E  师:你体会得真深刻,他们俩就好像赵王的左手和右手。什么叫文武合璧。对付秦国  L% P; C0 L  {4 `( l

$ _( z" \" a" f这样的大国,将相就必须要和。所以蔺相如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
4 Y( ?$ t! J* |- [
' N- X  b' h( V3 u0 w' ],文有蔺相如。和,国力就强,不和就弱。请男同学读廉颇说的话,女同学读蔺相如说的
' _% o; k) O. T/ s
' j4 ?$ v5 ?/ N, ~, M" ?8 h& p话。2 b6 Y" ~5 Q2 t: R
  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挺动情)3 b9 K. D- `$ D
  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什么发现?
- P1 k7 D' `9 X. V- Z0 b3 \  生:廉颇说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而蔺相如说自己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
" a& K. D( Z) f# ?: B, X
  ~6 J$ L7 T- F2 \# C' N' x+ y赵国啊!
! P- G2 F5 O5 t( @, [  师:廉颇是口口声声我我我,而蔺相如说的是我们赵国。蔺相如以身护玉,为的是—
; E3 U/ O3 C: m9 n& W
' U7 f- |9 j* b& X$ K+ {) y" P  S( k8 Q# z: ?
  生:我们赵国。
  q0 ^- [  }& M3 _- w  师:渑池会上蔺相如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为的是——
# ^8 M2 \' [" X! Q# q8 Y, O  生:我们赵国。8 L% ~0 C1 F& P7 k
  师:蔺相如如今避着廉将军,还是为了——8 [, Y7 J7 [" U1 S2 s
  生:(大声)我们赵国!4 ]4 n3 f# B* ^( ~$ ]) j
  四、以“负荆请罪”为核心,引导写话实践,全面感受人物形象4 k- P( o, `2 A' ^7 I+ J, h/ Z& U
  师:不知道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这番肺腑之言,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下来。* D) R0 `6 V4 O" x/ j* j7 T
  (课件出示:)
7 F8 b: j2 C8 x" X; [; K" L  蔺相如的话传倒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廉颇静下心来想到了什么,
4 U* @7 b& h7 x- x8 e7 X8 M; g  y) K
: G, j# {$ m  o$ }请写一写。
$ z2 u; C5 ?& p0 W' Q  生:在音乐声中写话。(约3分钟)/ b1 |: s- @# x4 t6 U' n& l
0 m2 M8 {5 k& v9 S2 e# V" w
  师:廉颇静下心来想到了什么?
9 T2 X7 T  [9 Q9 b* y  q) D; h  生:(此处有4个学生进行了交流。孩子们写得很精彩,以致于我光顾着发愣而忘了7 |# ~0 k: @9 w% x. L

2 E8 F( F# s0 R: ^9 q6 m6 q记录。唯一的印象是楼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廉颇会称呼蔺相如为蔺上卿。)' A8 O$ T6 N9 G7 q' {

3 H4 n5 u  v4 b4 l5 F  师:同学们写的,京剧中就有这么一段差不多。请欣赏。(播放京剧片断,内容为廉
( H5 i6 t: M( c7 T4 A1 q5 j4 u4 C3 |6 c" r
颇坦然认错幡然改悔。细心的楼老师还配上了歌词,但偶只顾欣赏忘了记录。)
# Z1 s+ H2 }8 c% ^2 T7 _  师:看了这段京剧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C( t5 j3 U  |! N) s
  生:纷纷举手。# b# k' s' w' B0 d
  师:都有感受那就不说了。一起来读这两个句子。
. r: K  z3 o- e9 c8 y5 h  生:齐读廉颇、蔺相如所说的句子。(学生的齐读很有感情)  `2 W! u& K- N+ Q- `
  师: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就不会有将相和。这一将一相,如果说蔺相如几次三番地  D5 |9 r% z  L0 M1 W9 V0 a/ b8 z. x
* C$ f! q( M/ H1 C6 K; P7 T- \* ^
让着廉颇,为的是——我们赵国,廉颇的负荆请罪也是为了——我们赵国。为了我们赵国  l8 `$ v( |2 R7 v

" y2 e5 d$ F# w. I. u,有了——将相和。和则万事兴,和则国家强。和为贵。下课。3 R* c* h' G# b5 v6 O
  生:没有反应。' m$ Q1 Z% v( q# s$ e9 H& E6 n
  师:下课。
) G. d: G* ^! r* k! s* \) V5 g' U  生:没有反应。
, O: H6 |9 l, Q1 @  师:下课。
' d2 r) @/ P; o) K  生:仍旧没有反应。
) S$ x+ f) ~5 _% e  师:同学们,下课。9 ?. r0 n0 j2 S9 L! r+ I4 D
  生:(恍然大悟)老师再见。
* F) v3 D( t& G% Y. i5 a3 I4 h  n  师:老师课前答应送给同学们的礼物,是这盘《将相和》的京剧光盘,请你们的语文3 ~5 J1 k4 ~' R4 Z& w3 U- g

' P& S# t6 r( _* m; D- [/ O老师再带领着同学们一起欣赏。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6

帖子1343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