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每页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方是对应的中文翻译,倒是很贴心了。可是英文下面的那句奇怪汉语是什么鬼?"To do with my friend"下面写了一句“土 度 回夫 买以 勿伦得”,来回念了三遍,堂姐终于反应过来,这竟然是汉字标注的英语读音,看中文我竟然没看明白,看英文倒是懂了,编这书的人还真是个人才!
再来看看“减一半就是了”翻译成“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看起来没毛病,但是这个汉字标注“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就真的很搞笑了,按照这样的读音读出来,外国人肯定听不懂啊。不过堂姐觉得这个汉字标注的还不够精准,念出来怪怪的,远没有我们小学学英语时的一半功力,大概清朝那会的汉语发音跟现在也不一样吧~
据某百科介绍,洋泾浜是上海英法租界内一条分界河,也是当年上海县城到英租界的必经之地,所以,洋泾浜也泛指洋场和租界。上海租界设立后,原来在香港、澳门、广州以及南洋的洋行纷纷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随之一些作为买办和职员的广东人也到了租界。他们用粗通的英语充当贸易中间人,于是在洋泾浜附近出现了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称为洋泾浜英语(Yang King Pang English),在现代英语中,也有种叫法称之为皮钦语(pidgin)。
洋泾浜跟现在的Chinglish还不一样,虽然都是“土土的”样子,但是洋泾浜其实是借鉴了英语、葡萄牙语、尼日利亚语等多种语言形成的另一种英语,这就是我天朝人民的智慧~你个洋人跟我讲英语?那我造个新英语讲回给你听吧。
需要补充的是,当时的一些机灵鬼出版商趁机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教材,就叫《洋泾浜英语手册》,所以洋泾浜又特指用中文音译的英文,堂姐觉得,如果文章开头的那本清朝教材封面还在,上面印的一定是《洋泾浜英语手册》。
最初时,由于大部分讲这种语言的人都来自广东,所以最早的洋泾浜英语多以广东地方的发音为准,后来随着宁波商人的大量涌现,逐步发展为以宁波方言发音来注音。
堂姐找了一段据说要用上海话或宁波话发音才能懂的洋泾浜,北方人翻译无能,请南方宝宝自己尝试:
好法身而沙发身, (how fashion 而 so fashion)如此如此脱罗真。(脱罗 true)勃朗由与勃朗妹, (belong you 与belong me)是尔是我亦是人。衣裳楚楚语陪陪, (by and by)考姆陪陪歇歇来。(come by and by)多少洋行康八杜, (comprador)片言茹吐费神猜。清晨见面谷猫迎, (good morning)好度由途叙别情。(how do you do)若不从中肆鬼肆, (squeeze)如何密斯叫先生。(mister)
另外再摘取一段南北方都阅读无障碍的洋泾浜英语给大家观摩,堂姐我先去笑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