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古代军阵如何排布奇门遁甲

[复制链接]
78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3-12 22:0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的阵法不可能如文学、戏曲和影视作品中那样复杂,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兵农合一”的兵役政策,农民平时在家生产,战时才应召入伍。至于那些职业军人,也要承担繁重的屯田任务。所以,他们每年用于操练阵法的时间十分有限,只有简单实用的阵式,才能在短时间内为人所掌握和运用。至于一些过于华丽的阵法,主要用于应付皇帝的检阅和将军的巡视,虽然炫目,但真正的交锋价值并不大。
军阵,一个在古代战争中无处不在的词汇;破阵,一段在古典著作和武侠小说中被极力渲染的情节。中国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刘庆在分析了“阵法文化”后认为,这些军阵已被传奇化、神化,历史上的真实军阵并不神秘。对于阵法是否将在各国核弹、枪械、军用飞机等竞赛式发展的背景下将彻底退隐到历史深处,刘庆研究员也给予了明确回答。
“阵法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战斗队形。”刘庆直截了当地说。刘庆是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的专家,对中国古代军阵颇有研究,这次接受我的采访,主要是探讨军阵的神秘性。
中国古代军阵每一次出现在历史中,几乎都带有神秘莫测的气息。在扑朔迷离的刀光剑影中,战场上的千军万马或一兵半卒,可随金鼓号角的指挥或一柄羽扇的示意,协同动作,从而产生无穷的威力和超人的能量。依靠阵法,弱可以胜强,小可以胜大,就连毫无生命的沙石树木也可用来杀伤敌军。如《水浒传》第八十八回中,辽军摆下的“太乙混天象阵”,让一贯能征善战的梁山泊官兵3次惨败,连黑旋风李逵都被活捉。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当他乘胜追击一路奔到白帝城下时,却走进了诸葛亮用石头垒起的“八阵”中,最终全军覆没,陆逊本人则依靠诸葛亮老丈人的“情分”才得以逃出。而在《大破天门阵》中,进犯中原的辽国军队为和宋军决战,摆下了天门阵,担任宋军元帅的杨六郎虽然动用了大批精兵强将,也熟知了天门阵的要旨玄机,却依然难以破解,直至获降龙木后,方才破阵。
这些出神入化的阵法,让人眼花缭乱,又心生向往。但在与刘研究员交谈的过程中,我的这个想法却逐渐被颠覆了。在刘庆看来,故事中的阵法都已经被高度神秘化,与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阵法相去甚远。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阵法又是什么样的呢?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字长蛇阵、六丁六甲阵、九宫八卦阵、八门金锁阵等阵法是否真正存在过?在刘庆的讲述下,我一步步接近了这个千古之谜。
从狩猎阵型到上古军阵
阵法是在古代战争中为着要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可使每位士兵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早在远古时期,在古猿逐渐转变成人的过程中,最原始的阵法就已经产生了。
说起来,阵法的起源与狩猎活动有着极深的渊源。古人最早的战斗对手并不是人,而是野兽。在狩猎过程中,对于弱小动物而言,古人要采取追击或伏击的队形,而在面临猛兽时,则要采取防守队形,让健壮者走在前面,母亲带领幼子走在当中,两侧则是青壮年,稳重勇猛的壮年殿后,这种防御猛兽袭击的非常有效的防御队,就构成了古人最基本的阵法。
即使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阵法与狩猎活动的渊源关系仍然清晰可见。在夏、商、西周时期,军事训练主要是通过平时的狩猎活动来完成的。因为狩猎的队形与作战时的队形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娱乐性较强的狩猎活动,还可提高人们相互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不仅中原汉民族如此,边疆少数民族更是习惯于将与野兽搏斗的战斗队形直接用于作战。据宋人编撰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使臣拜访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时,见到他每次打猎,都与手下将领投掷箭矢以决定各部落军兵狩猎位置,然后借围猎的机会操练阵法。这种围猎阵型,在后来女真骑兵与辽军和宋军的作战中,被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而成为两翼包抄阵法。
最早的军阵是“一军阵”,顾名思义,参战的士兵只组成一个大的军阵。由于一军阵在战斗中几乎没有战术上变化的余地,因此,很快就被“二军阵”、“三军阵”直至“多军阵”所取代。在战争中,这些不同的军阵之间分工不同,有的军阵用于引诱对手,有的负责与对手决战,也有的用于迂回包抄对手。
从兵种上看,最早在战争中使用的阵法应是步兵方阵。但组织形式较为成熟、运用自如且名目繁多的早期军阵,还是在战车产生后的车战军阵。车战军阵的盛行时间是,从商代中后期到周代。
车战源于夏代,至商代晚期才形成一定规模的作战样式。它的主要装备是由2匹马或4匹马驾挽的木质战车,战车上载3名甲士,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执弓射箭,右方甲士执戈、矛等长兵器,居中者控马驾车。通常情况下,战车都是在保持自己宽大的编队队形的前提下,伴随着缓慢的鼓点徐徐前进。在接近敌人时,左方甲士以弓箭射向敌人,敌对双方战车交错时,右方甲士以长兵器进行格斗,直到弃车肉搏。
每辆战车周围还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因为单纯的战车部队冲击力有限,没有步兵的保护,很容易被灵活机动的步兵所消灭。这种战车和步兵混编的军阵,能够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尚未交锋就会给敌人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
平常我们听到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就是以战车来评判一个诸侯国实力的标准,但战车车阵虽然浩浩荡荡、气势宏大,却并非所向无敌,原因是,当时的战车前进速度相当慢,且阵型呆板。
到了春秋时期,车战的规模日益扩大,逐渐摆脱了原先双方列好阵势才交战的惯例,而是更注重战斗的突然性,由此进一步丰富了车战战法内容,并影响到战车编组队形的变化,出现了一些较为经典的阵型,其中以方阵和雁行阵最为常见。
方阵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阵型,它阵型整齐,四方如绳,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形成宽大的作战正面。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即方阵中央的兵力稀疏,四周的兵力厚密。中间兵力少,可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防御敌人进攻。雁行阵又叫鸟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则呈“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但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向后则呈倒”V”字形,用于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
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实战,促使阵法在不断进步。公元前541年,晋国大将魏舒与狄军遭遇,由于战场地形狭窄,庞大的战车无法展开,魏舒大胆改革,“毁车以为行”,将战车上的甲士和步卒混编在一起。看惯车阵的狄军对其嘲笑不止,结果却大败而归。
随着作战地域向山地水网地带延伸,特别是随着战国时期弩(远比弓箭威力强大)被装备部队,步兵可在宽大的正面上,有效遏制战车的冲击,使得车兵雄风不再,不得不退出战争舞台。
步兵的兴盛,对步兵战法的丰富和发展提出了要求。由于步兵一直作为车阵的附属物存在,所以,步兵复兴后的军阵排列,最初的参照物只能是车战军阵,如方阵、雁阵等等,之后才逐渐发展出各种阵法。
在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中,战场上的双方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传统阵法的限制。太平军的“百鸟阵”是专为减少敌方火力杀伤所创造出的阵型。它采用小分队形式,通常以25人为一队,各分队如百鸟星罗棋布,从四面八方同时向敌人进攻。而太平军的对手湘军和淮军,则吸取了戚继光阵法思想的精华,以横队队形为主,甚至也出现了向现代意义上的散兵线转化的趋势。
但在随后的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之后,传统阵法已经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今天的战争里,仍然可以从某种角度或者某个侧面看出古代军阵的一些影子。”刘庆这样对我说,“很典型的就是,在坦克被发明之后,它主要是掩护步兵来攻克对方的阵地……这种时候,坦克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掩护步兵前进的一个装甲或盾牌,会移动的盾牌。”
科技改变了战争的外在形式,现代战争中的某些排兵布阵,虽然与古代军阵似曾相识或一脉相承,但毕竟已有较大改变。那么,随着各国核弹、枪械、军用飞机等的竞赛式发展,阵法是否将彻底退隐到历史深处呢?
“只要地面战争存在,阵法就依然存在。”刘庆肯定地回答。



相关阅读:列宁病重时曾向斯大林索取毒药
揭秘 1971年天安门“五一”晚会 周总理火了
历史上最狗血的一场桃色私奔
中国不能击落的飞机 中美空战历史上最大谜案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七宗惊天谜案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