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林徽因的昆明时光:为自建一所住房耗尽所有积蓄

[复制链接]
87 0
admin1 发表于 2018-3-12 22:0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1938年梁思成、林徽因滞留此地,由于不知道战争何年何月结束,归期遥遥,于是决定为自己设计和建造一所住房。然而这对流落他乡、囊中羞涩的梁、林二人来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林徽因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刘晓,原题为:《林徽因的昆明时光:为自建住房耗尽所有积蓄》
半个多世纪前,在昆明北郊的龙泉镇附近相邻的几个村庄,散落着朱自清、闻一多、梁思成、林徽因、冯友兰等文化名人抗战时期居住过的旧居。当时为躲避日机对昆明的轰炸,西南联大的教授和文化界的学者们,纷纷从城内搬到城郊外的乡下租房居住。斗转星移,70年过去,这些留下过大师们足迹、散发着文化气息的旧居是否还在?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设计建造的“爱情样板房”现状如何?带着内心深处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龙泉镇棕皮营,追寻她当年留下的印记。
一边回味着林徽因优美的文字,一边在棕皮营村仔细寻找两位建筑学家的居家小院。在村子尽头的拐角边,一群小楼的缝隙中,见到高高围墙上那锈迹斑斑的两扇大门。门外一片芜杂,长满荒草,显得凌乱不堪。紧闭的大门再次挡住我前行的脚步。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敲了敲门,朝着门内叫了几声,但四周一片寂静。隔着门缝向里面张望,只见正对大门方向是一幢尚未完工早已荒弃的4、5层楼高的建筑,右侧不远的地方有两间白色小屋,显然就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旧居,而近处的小路已经被杂草湮没,或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了。
1938年梁思成、林徽因滞留此地,由于不知道战争何年何月结束,归期遥遥,于是决定为自己设计和建造一所住房。然而这对流落他乡、囊中羞涩的梁、林二人来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虽然他们以建筑学家的眼光,将自建住房选址择在村边靠近金汁河埂的一片空地里,这里茂林修竹、田畴水塘,景色就像一幅优美的画。为了搭建这所住房,他们耗尽了所有的积蓄而处于窘境之中,“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根钉子而奋斗”,亲自帮忙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匠……次年春天,房子终于建成。新屋与周围的农舍相仿,全是平房,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中间隔一通道。纵然是几间简陋的平房,也处处显示出两位建筑大师的精妙设计。房屋的窗子比当地其他民房大若干倍,具有良好的采光。卧室和起居室铺上了木地板,客厅砌起一个小小的壁炉,简陋之中不失奢华。看着自己亲手营建的自家小屋,林徽因异常兴奋,在给美国友人信中的字语间流露着喜悦:“我们正在一个新建的农舍中安下家来。它位于昆明市东北八公里处一个小村边上,风景优美而没有军事目标。邻接一条长堤,堤上长满如古画中那种高大笔直的松树。”
就是在这里,70年前,林徽因度过了一段恬静而惬意的时光。她在屋前的院子里辟出一块菜地,种上各种蔬菜。每天起床后便清扫庭院,做饭洗衣,浇菜锄地。有孩子、丈夫和好友陪伴,日子过得既平淡又充实。她也常常用诗人的轻灵来书写这平淡的生活。据说林徽因写诗常在晚上,点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色睡袍,在莲灯微光中寻找灵感。只是不知在棕皮营居住的两年间是否延续着这样的雅趣。而友人金岳霖不远千里追随自己爱慕的女人而来,在梁家住宅旁加个“耳房”与梁、林比邻而居,三人和睦相处,演绎着一段匪夷所思的情感故事,并把爱情友情保持得如此泾渭分明,至今让人唏嘘不已。在她的《除夕看花》、《茶铺》、《小楼》等作品里,浮现出她当时在昆明生活的影子和对生活的热爱
另一方面,战争的阴影却仍然随时笼罩着一切。这段时期,林徽因生活得很苦很累,自己有病,梁思成又经常外出,营造学社的日常工作、照顾子女的重担都落在她羸弱的肩上。林徽因虽然是名门闺秀,留洋才女,但她并不娇嫩,她仍然忍受着病痛,将身体比作一辆在滇缅公路上磨到焦头烂额的车子,“一星期来往爬四次山坡走老远的路”到云大教授英文。一个月的酬劳有四十几元法币,而买工作不可缺少的皮尺就用掉了23元。但生活似乎没能消磨掉她的意志,陇海线的激战,让林徽因兴奋无比。她写信给沈从文:“我真想在山西随军,做什么自己可不大知道!”
沿着房子周围的村子转了一圈,在村西口见到有条干枯的河渠,岸边有一个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这棵大树应该是当年那段抗战历史的见证物。村口几个小桌子边上围着几个老人在打牌,一打听,有一位段姓老人是1937年出生的,是村上的人,我问他是否知道梁思成、朱自清、闻一多,他倒是非常清楚的,并指点我这些人的故居处。我说当年你是否看见过这些知识分子在村里面进进出出。他说:“当时年纪太小,记不得了!”
当年日军的飞机经常轰炸昆明城,相对在郊区的棕皮营,也许还是能够获得一份安宁的。



相关阅读:解秘中国历史上的14次人口大灭杀来源
汉武帝刘彻的中国梦
探秘清末西北马家军
惊人!追捕杀人狂魔“东北二王”内幕曝光
梦露掌握肯尼迪之弟秘密遭诱骗自杀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0

帖子92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