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儒与道,持续千年的催眠场

[复制链接]
110 0
shuiblue 发表于 2018-2-23 20:1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4年,余秋雨与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踏访世界文明古国的痕迹,结果发现了什么?古埃及神秘的文明,如今只剩炎炎烈日下的断壁残垣与夜晚的风沙;古巴比伦辉煌的建筑与文物,早已在多次战乱中毁坏散落……许多我们熟知的历史古国已不复存在。唯有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甚至经过百年战火的洗礼与外来文化的入侵后,不但没有被同化或消失,反而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异彩,像磁石一样吸引、同化着其他文化。, M$ c( u$ O% ]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都在于“人”,文明的延续在于人的精神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儒”与“道”。这两大思想千年来统领着中国人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催眠”。那么,这样强大的“场”是怎样影响和催眠我们的呢?
; o* `' T. z- L7 i% g作为中国最早的经典学派,道家以老子的学说为代表。那么,什么是“道”呢?根据《尔雅》中的解释:“一达之谓道”,“道”就是“达”。从字的结构上来看,“道”可拆为“首”与“走”,就是头在考虑走的地方,即自我发展的方向。综合两者,我认为,所谓道,就是指人在进行一切行为活动时的精神层面。这是什么样的层面呢?就是人心归自然,让自己的精神与天地统一起来,达到一种“你好、我好、世界好”的“清静”状态。
0 d; W# H$ E: ]0 K$ v7 W! J' [儒家学说以孔子为代表,在儒家的经典理论中,有这样四种人生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完善自我。孔子给出了完善自我的两个关键标准——“仁”、“礼”,并将其作为后三者的基础。也就是说,无论“齐家”、“治国”抑或“平天下”,关键都在于使人讲求“仁”与“礼”。这四种境界实际上都是在讲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为人们提供了在社会中发展的一种模式。也正因为如此,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前后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儒家学说在中国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6 p" X1 C2 `0 s' s) Z表面看来,“儒”与“道”两种学说似乎格格不入,但是几千年来道家与儒家一直并肩统领着国学思想,关键一点就在于两种学说都追求“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和谐状态,只是关注的范围不同。如此一来,这两种思想就能从多个方面给人以精神上的指导,从精神的各个角度催眠人们,维系中华文明的灵魂。1 p/ a2 M. ^7 S: }* [# ~" J
儒家倡导人“出仕”,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地位与荣华富贵。儒学还构建了人与人的和谐场面,让统治者觉得这是一种极好的治国教民的依据,因此全套搬用作为国学。于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做官是再清晰不过的美好画面了,很多人甚至亲眼见证了身边的邻人和朋友拥有权力、财富、成就的场面。这种直接的刺激,最容易驱动人们去模仿儒学中所倡导的行为模式,经过多人(甚至几代人)重复之后,儒学就成为整个社会中的无意识动力点,很多人想都不想就直奔升官发财的道路,这就形成了儒学的催眠效应。! ?+ e: x% V8 H( p( g6 m

$ k# j9 m; i: M& @% Y7 [  J. n儒家的思想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然而权力、财富、自我价值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于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虽然儒家本身倡导和谐礼让的道德趋向,但是人们对自身的关注还是达到了某种“狂热”的程度,导致欲念丛生。《淮南子》原道篇中说:“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多患,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这里描述的就是因此而产生的痛苦的精神状态。为摆脱这种痛苦,人们又发现了道家思想的“超然物外、清净无为”。6 z. c, V, F2 y. l% b3 u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弃那些过分的欲念,将关注点扩大到自然界,顺应世界的变化,回归“真我”(自然属性)。当那些遭受痛苦、失意的人遇到道家理论,往往发现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精神层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在自然界广阔的天地里,顺应发展而自然行事,更能带来精神上的轻松与快乐——这正是他们想要而没有得到的。于是,人们痛苦的精神在道家那里得到了自由。这样一种自我认同的状态,也同样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在大众中形成了另外一个无意识场。这两种文化相辅相成,联系人、社会与自然,强大的无意识场造成了强烈的催眠效应。 6 e( J6 [, e; C: c- a
在西方心理学界,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提出了著名的人类五大需求层次理论——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宿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我们发现这与中国儒家的四大境界颇有相似之处,不过马斯洛认为这五个层次是由下到上逐步被满足的,与国学中的“儒”、“道”相比,后者更加灵活、广博。正是这种灵活与广博,让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有精神上的寄托,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寄托,社会才能往前发展。
5 x3 }+ U+ X/ y: a/ E9 S如何布置催眠场地?4 i& u1 a2 {& j9 _

0 Z" Y0 j: E0 ?7 E% q- C+ a4 v1 U
+ Z1 [- h% j# N' h" w3 a! f% v6 o# h0 O, a0 P* F+ p. M
相关阅读:催眠术中的具体治疗技巧—新行为产生法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