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人物系列介绍之十三------王晓璐

[复制链接]
435 1
超强记忆黄玉强 发表于 2015-10-20 17:1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大学法学院10级本科生
武汉大学记忆协会副会长
2011年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女子总冠军


接触记忆法
记忆法于我而言,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
父亲比较注重多元教育和素质教育,家里有很多《开动大脑》《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有关学习方法的书籍和光盘;小学时曾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北京参加为时两个月的快速阅读的培训;参加过多场有关记忆法的宣讲会和讲座;六年级时在中山市青少年宫参加过实用记忆法的培训并登台表演快速阅读、数字中文速记及圆周率背诵;高二时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请假参加于广州举办的为期8天的记忆法集训营……以上都是成长历程中与记忆法有关的经历,看似丰富,但仅停留在学校课程实用记忆的浅层面。
真正对记忆法有了全面的了解,是在加入武汉大学记忆协会接触到袁文魁等世界记忆大师之后。
2011年4月初,武大记忆协会在法学院举办了一场司法考试与记忆法相结合的讲座,我仍清晰地记得宣传人员温国权在湖滨食堂门口分发传单时自创的口号:拥有好记忆,司考更容易!这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几经考虑,我便决定放弃周五晚上的专业课去参加在法学院120报告厅举办的讲座,这是我大一少有的几次翘课经历之一。
讲座一开始,袁小芳等三位记忆协会成员就宪法法条的背诵作了相关展示,胡小玲现场展示了中文信息速记,尔后袁大师结合《民法》《刑法》《中国法制史》等学科的具体知识点进行了记忆法的传授,整场讲座反响很好。讲座结束后回宿舍的途中我便想:记忆法如此神奇,应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绝不仅仅是背法条和背中文信息。
于是,回到宿舍我便上网搜寻相关信息,无意间通过一个链接进入了“记忆魔法师”袁文魁老师的博客,博文目录置顶的一篇博文是武大记忆协会招新报名表,截止日期便是当天。当我看到那张报名表时,据截至时间已不足一个小时,我当时想:现在填写报名表恐怕太迟了吧;记忆协会应该很热门的,到了这个时候恐怕早已招满了吧。但转念一想: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我便以最快的速度填好报名表发到袁大师的邮箱。没想到第二天便收到记忆协会工作人员的通知,参加了当天在理学楼的面试,自此,我与武大记忆协会结缘。
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是刘苏老师,他教我们用连锁法、故事法、定桩法相结合记住圆周率前100位,由于我六年级时便背过圆周率前1000位,脑海中还残留有前100位的影像,便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要挑战30秒内背诵圆周率前100位,结果当然是顺利过关。但当时我并没有运用刘苏老师当堂教授的方法,因为我用自己的方法背诵的速度已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因此就完全忽视新方法,而是尝试着运用并熟悉,事实证明只有接受新方法并不断运用,才能得到进步。
现在想想也真是奇妙,那次讲座之前我对武大记忆协会及“世界记忆大师”毫无耳闻,但就那么一念之差,就能改变人生轨迹。如果我当初没有翘课去听讲座,恐怕现在也还是每天背着书包上课自习继续着学术生涯;如果当初听完讲座后没有立即上网浏览袁文魁老师的博客,也不会发现记忆协会招新的相关信息;如果看到招新信息没有立即填写报名表并在截止日期前发送到袁文魁老师邮箱,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记忆大师”之路
因为自小已参加过多次有关记忆法的培训和相关课程,我对记忆的相关原理有一定了解,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能反应得很快,也是仗着自己那一点点在别人眼中的“天赋”,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被选为小组长。我以为我就会这样每周按部就班地参加记忆协会的课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吃的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所以,如你所想,后来又有了转变。
那是在华中精英选拔赛之后,协会的主要负责人邀请4位小组长(虎腾、郑阳、李丹丹和我)共进午餐,席间“记忆大师”刘大炜问我们“你们之中有想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吗?”我们?这可能吗?我迟疑了一会儿,用余光瞄见其余三位眼中都闪烁着肯定的目光。刘大炜学长点了点头说:“其实在座的各位能够参赛的最好还是参加一下,你们的水平坚持训练的话会有很大提高的。”刘大炜学长的话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后来记忆协会组织暑期集训,我们4位小组长都毫不迟疑报了名。
长达21天的暑期集训由武汉大学记忆协会与友思教育共同组织,记协这边备赛的选手便一起在东湖新村租房集中训练。我们每天白天去友思公司训练,晚上回到租房自主训练。
每天早上七点不到章广越就在楼道里“嚎叫”,扼杀我们睡懒觉的想法。那段时间其实是很难熬的,每天要早起不能睡懒觉不说,早晚还要各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回,这着实让晕车的我感到很难受。而且白天在公司训练,中午吃过盒饭后剩余的时间十分有限,想午休的话也只能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每天醒来手麻脚麻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晚上在租房训练,我们那间房只有两张桌子两把椅子,却要容纳 4 个人训练。我们于是跟房东借了两个小凳子,在床边蹲坐两个小时,起身时就会腰酸背疼感觉浑身都不舒服。这一路走来的辛酸和坎坷也只有我们自己能够体味了。如果只是一个人,恐怕早就放弃了,但我们是一个团体,一个由拥有共同梦想的人组成的团体,种种困难并没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集体的力量让我们一直坚持。
白天在公司,刘大炜学长和周强老师基本上每天都会过去指导我们,还解答我们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个人情况给出训练方案。比起那些自己摸索着训练的选手来说,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了,不仅有充足的训练场所、安静的训练环境,还有强大的师资阵容和丰富的训练资料。也正是这些齐全的“硬件设施”免去了我们所有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得以在这21天的时间里专心训练。晚上回到租房中,七点到九点是我们固有的训练时间;九点以后是自由时间,大家一般会集中到一个房间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包含个人训练成绩、训练模式、训练心得、数字编码运用等等,那时我们会轮流买些水果、饮料、零食围坐在床边,有吃有喝有收获,可以说是不亦乐乎。有时交流结束后时间还比较早,我们会看看书或是三三两两下象棋、跑步、跳绳……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大家培养出了很深厚的感情,不是亲人,却血浓于水,互相依靠;友谊,也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最温暖的存在,那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幸福的笑容一点一滴,回忆就好像黑夜里永远数不尽的繁星,从不曾让人与时间忘记过。
暑假结束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因为训练项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在学校训练容易受干扰,于是大家又商量着像暑期集训时那样在校外租房全心训练。刚开始很不习惯有课不上的日子,但后来也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兼顾,便隔三差五地请假,请假次数多了,在学校里偶遇时就有同学说“晓璐是不是恋爱了呀,课都不上了”,也有知情的同学开玩笑说“大师现在世界排名第几啊?”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参赛的理解和支持,借我笔记,通知我各项学习任务,在聚餐时还不忘叫上我……
训练期间会遇到瓶颈,连续训练几天没有进步还好,最怕的就是不进反退,那时心情就会很糟糕。某天训练得很烦躁,无论怎么调整心态正确率就是上不去,就左顾右盼,无意间瞄见了放在桌脚的蜡笔,便一时兴起在训练本上画了“记忆大师在璐上”几个大字,还把它拍下来换成了电脑桌面,这样每天我不论是拿出训练本还是打开电脑,第一眼就能看到这几个大字,我以此鞭策自己要好好训练,坚持走完
模拟赛事
我们在区预赛临近之际接到通知区预赛取消,报名参加区预赛的选手直接参加中国赛。
当时亦有欢喜亦有忧,喜的是不用参加区预赛便直接晋级为国字号选手,忧的是没有经过区预赛的筛选,参加中国赛的选手会比预期的要多,中国赛竞争要更为激烈;且对于我们这些初次参赛的选手来说,缺乏比赛经验是致命的弱点,比赛期间稍有差错便会出现无法想象的失误。也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袁文魁老师所在的友思公司在中国赛之前举办了一场模拟赛,这次比赛中的三个项目却出乎意料地给了我惊喜。
二进制数字项目。模拟赛前的答疑会中袁文魁老师强调一定要多练习二进制到十进制的翻译,所以模拟赛前一周我每天都进行训练。模拟赛当天我按照平时训练的速度翻译,三页翻译完不到六分钟,当时并未感觉自己有多快,只是在我开始记忆后仍听到其他选手画线翻译的声音时,才感觉自己已经领先一步了,那种领先的感觉带来了积极的效应。后来成绩是正确记忆了2040个二进制数字,在参赛的选手中排名第一。
听记数字项目。我刚开始训练这个项目的时候总是听错数字,例如会把“nine”听成“eight”或者“six”,有时很高兴自己把听到的都写出来了,但一对答案就发现出错了。
后来跟王峰学长交流后我改变了训练的方式,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追求准确度。模拟赛当天成绩出来是全场最高分60个。尽管没有发挥出训练时的最高水平,成绩也还算满意。
快速扑克牌项目。这个项目的比赛分两轮,我的策略是第一轮保稳,记两遍保证全对,第二轮冲刺。模拟赛时第一轮我用了一分四十多秒记了两遍全对,第二轮便准备冲刺了。
第二轮记了大概三十张牌左右便听到有选手记忆完毕按秒表的声音,当时一愣,脑袋一片空白,深呼吸后回看了两张牌之后继续记忆,整副牌记完用时五十三秒多,全部正确。后来得知最快记完的那位虽然只用时三十八秒,但由于出现错误没有成绩,我便以五十三秒的成绩险胜成为全场第一。我的总结是心态要好,如果比赛出现异常状况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状态,不管别人的成绩如何,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模拟赛结束时袁文魁老师作了总结,对我的评价是“获得了三块金牌,以稳为主,虽然总排名不是很理想,但我在她身上看到了王峰的影子,期待她能有更好的发挥”。我便因那句“在她身上看到了王峰的影子”小小地兴奋了一下,心中暗下决心中国赛时一定要做得更好。
多样故事
训练期间有许多插曲,记协招新、星光大道进武大串场表演便是其中两个。
记协招新的形式之一是在各大饭堂门口摆点宣传,备赛的选手提前一天跑一次扑克马拉松,第二天进行现场展示,我展示的是随机抽背15副扑克牌,当时看着观众半信半疑又惊诧的表情,很有成就感。招新结束后的见面会,协会安排我在见面会上表演快速数字的记忆,当时的表演还算是成功吧。我总觉得见面会快速数字表演的成功是后来在星光大道串场表演的引子。
星光大道进武大节目演出现场是法学院模拟法庭,由我进行快速数字的表演。导演考虑到节目时长,节目现场观众只报了44个数字,数字虽少,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在央视的舞台,心里捏了一把汗,幸而,我很快平复了紧张的心情,并最终顺利完成了展示,节目最后临场发挥的那句“欢迎加入武汉大学记忆协会”更是让我备受表扬。表演之前袁文魁老师发短信教我临场的表演策略,王峰学长打电话鼓励我要保持淡定,节目结束后团委李勤副书记当场表扬了记忆协会,刘大炜学长发短信进行了总结,当晚星光大道节目现场看到我表演的同学也有发短信和打电话的,很感谢他们的关注和支持。其实真的是一个很小的串场节目,但由于在中国赛之前的特殊时期,受到了不一般的关注,这让我很是受宠若惊。
星光大道的表演结束后,中国赛也就在眼前了,王峰学长和刘大炜学长分别抽时间来到我们的“训练基地”和选手们进行赛前交流,从心态到技术到细节都一一进行了分享。
中国赛回顾
第二十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国区总决赛时间是2011年11月11日。
10号上午签到,下午举行答疑会,晚上回到酒店休息,为第二天的比赛稍作准备。第二天的项目是抽象图形、二进制数字和马拉松数字,我于是翻译了七页二进制,便早早的休息了。
11号第一个项目是抽象图形,因为比赛前没有怎么训练,所以心里很没底,比赛时为了提高准确率又回头多记了一遍,导致数量较少分数不高,刚写完答卷心里就觉得可惜。
于是二进制项目和马拉松数字项目改变了策略,在保证平时训练量的基础上多抢记了些,二进制抢记了两行,马拉松数字抢记了三行半。二进制成绩出来后我才明白抢记的那两行有多重要,除王峰学长和刘苏老师二进制都能记对3000以上外,其他的参赛选手最多记3页(2250个),由于我记忆的2160个中出现两处错误,所以加上抢记的60个我最终正确2160个,与第四名和第五名仅存微妙之差,我至今庆幸当时抢记的60个使我最终获得了二进制项目的铜牌。
12号的项目有人名头像、快速数字、历史年代和马拉松扑克。除人名头像出乎意料地差之外也都还算正常,晚上稍作调整之后训练了下听记数字,当晚的最好记录是200个,当时想还不错,第二天应该能有好的发挥的。
13号的项目是随机词汇、听记数字和快速扑克。随机词汇因为我本人正确率不高所以比赛时我只记120个,但出现失误也只对了95个。当天的重头戏是听记数字,我自己平时训练听记数字感觉还不错,如果在赛场上发挥正常的话是很有可能拿到奖牌的。但当天的前两轮都没有发挥好,尤其是第二轮,好不容易听完了200个数字,回忆时发现第三个地点已经忘记了,当时真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都想放弃了,但转念一想着实心有不甘,于是在两轮休息期间静下心来做了几分钟深呼吸,第三轮自己降低要求只听100个,心想就今天的状态能听100个全对也算赚到了。也许是降低期望值减少了心理压力,听第三轮时明显要轻松许多,听到第116个时因为几个重复的数字混了我也就没有听下去,回忆时也能清晰记住前114个数字。当时也没想到114个就能拿到银牌,只是想发挥出自己当时的最佳水平就无悔了。借用王峰学长的一句话: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任何成绩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我也因此相信坚持训练,任何突破都是顺其自然的事。
中国赛的成绩也还算满意,成功获得“中国记忆大师”称号,顺带获得了一银一铜,也算是戴誉而归吧。但13号晚上的闭幕式暨颁奖仪式着实让我郁闷了一下,主办方考虑到时间原因只颁发总分冠亚季军,单项前三、总分前十和获得“中国记忆大师”称号的选手不在颁奖之列,这无疑扼杀了我能同时与王峰学长和刘苏老师同台领奖的想法,为此我当晚心情很低落。
世界赛回顾
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世界总决赛今年在中国举行,可能是主场优势吧,整场比赛下来身体和心理并未感到太多不适。少了中国赛的那份兴奋,多了对世界舞台的那份渴望,最为重要的是自己还能在赛场上磨砺出了淡定,静心比赛的心境。
十个项目总体来说发挥比较正常,最后的成绩虽没有达到最佳预期,却也没太让自己失望。无论如何将近一年的训练和最后的比赛自己都坚持下来了,这也算是给自己最好的交代。比赛的初衷是在拿到“世界记忆大师”这一称号的同时,拿到二进制数字或听记数字项目的奖牌。最后的结果是拿到了听记数字的铜牌,二进制数字位居第四名错失奖牌,幸运地获得了总分女子冠军,比赛前自己倒是从未想过能够拿到女子冠军,可能这就是“没有期待,总有意外”吧。
比赛期间遇到了很多记忆界的大师、名人,我也有幸与“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博赞交谈、合影留念,看到这位老先生满头华发仍为自己钟爱的脑力事业尽心尽力,心中感触颇多。我在1999年时看过托尼·博赞先生的《开动大脑》、《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这些书在我的整个成长历程中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现今我还把它们放在我家书柜最显眼的地方。以前我对托尼·博赞先生充满敬畏,觉得这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看到他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么地真诚、谦逊,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无名的暖流。或许就是冥冥之中有种指引,让我沿着某种特定的轨迹,从小受他指引,尊崇他,与他相遇……
比赛过后,有许多感受,脑海中时不时会蹦出些以前从未有过的想法。比赛之前,我是一名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赛事的选手;比赛过后,我成为世界脑力赛事上另一张名片。
我开始想着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好让更多的人从记忆法中获益。也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想法,我建立了自己的微博,起名“忆鸣惊人王晓璐”,并在微博中发起了#每天学点记忆法#话题,每天搜集各种记忆资讯,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现在才刚刚开始,关注的人不多,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显著成效。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记忆法,懂点记忆法,运用记忆法让生活、工作、学习更轻松,我也愿为之尽点绵薄之力。
关于比赛的回忆和想法还有很多,我也只能像这样攫取些片段,以此纪念我努力过奋斗过的赛事。
结语
回首这的将近一年的时间,有苦,有累,有欢乐,有收获。苦的是训练成绩波动不稳时心理和生理双重的拉锯战;累的是长时间一如既往的坚持;欢乐的,是和队友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收获的,不仅仅是赛事上靠前的排名和奖牌,还有队友们的友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未来更加多样的选择。
最初的梦想是“世界记忆大师”这个称号,但跳出赛事本身,在备赛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坚持和磨砺出来的心境显得更为有价值。换言之,即便故事的最后没有完美的结局,这段坚持不懈一心向上的经历也将是我人生尤为珍贵的一笔财富。更何况这次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已经值得自己珍藏一辈子。
忆往昔,我想说:奋力拼搏我无悔!
看今朝,常惦念:“忘记你我做不到”!
展未来,愿大众:学习记忆乐趣多!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目不忘单词通(淘宝)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Nutsshoks 发表于 2017-3-29 14:58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8

帖子18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