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中国农民工改革30年史

[复制链接]
92 0
小宝贝 发表于 2018-3-12 22:1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1992年春运,民工潮涌向广东。
  有人说,第一代农民工就像刚恢复高考之时的“老三届”大学生,虽他们年龄相差悬殊,在打工一族中,却“风骚”独具。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各自“飘落”何处?
   谁是第一代农民工
按事先的想法:珠三角第一代农民工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珠三角打工的,于是记者找到东莞市虎门镇经贸办主任谭志强,他犯难了:真找不到,90年代初的倒有!
  面对同样的问题,曾任太平手袋厂厂长的唐志平寻思了好一阵:78年建厂后,厂里几乎是清一色的虎门人,只是到了1986年前后,由于工厂业务扩大,人手不够,他们才到江西招了一些农民工,到1990年他离开厂时,农民工也只有100多人,但三年后,太平厂基本上都是外来工了。
  1990年后,“农民工”代替“民工”的称法风靡坊间媒体,“民工潮”“春运”“治安”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大问题。谭志强说,事实上珠三角第一代农民工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从粤东粤西(大部分)农村走出来、在深圳蛇口和深圳关内打工的那群农民。
  谭志强说,在虎门镇现有100万左右的打工者中,“80后”的占绝大多数,如果将他们算为第二代农民工,那么上世纪“60后”、“70后”算是第一代,而90年代初的“民工潮”中,“70后”的占多数。
   第一代农民工归去何方
  从2001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老梁总是和1991年5月12日一起从河南固始县同车到东莞的50名工友聚会。“从来没到齐过,现在越来越少。”至今还在东莞打拼的老梁说,那50人,估计有30%自己创业、30%留在企业、余下的回家了。
  与老梁同一车来的程晓磊,如今做到某企业的高管了。他说,他们那一代农民工,回家的虽占多数,但真正回到农田里干农活的很少,在家开店、跑个生意等居多,而且大多都搬到县城或镇上建房,成了城镇人了。
  易进首先在东莞厚街开了自己的鞋厂,前几年回到老家固始县开了三个鞋厂。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县,固始县的绝大多数投资是由本县的农民工回家创业的,也有他们“牵线搭桥”的。每年春节前,该县主要领导会亲自到珠三角的东莞、深圳等宴请“家乡父老”。据称,在宴请之列的,绝大部分是第一代农民工。
  去年,新的《劳工合同法》实施之后,重庆的老彭结束了他在东莞16年的打工生涯,虽然老板工厂关门也给了他几万元的工龄补偿,但还有些依依不舍。据称,近一年多来,在珠三角迁移、倒闭的数千家工厂中,真正回家的大多是第一代农民工。
   当两代农民工相遇
  如今留在珠三角的第一代农民工,多数成了管理者。当他们遇上了第二代农民工时却有些犯难。
  记者在采访中,多数第一代农民工中创业者在谈及现在企业管理,首推现在工人难管。程晓磊说,他们当初进工厂是要军训做早操的,但现在工人认为,做操是在工作之余,不计算工时、不给工资,这就是不尊重员工的自由,于是投诉到品牌客户那里,现在工厂干脆取消了做操和军训。
  程晓磊是一家大型台资鞋厂做人事培训负责人。他说,第一代农民工生在长在农村,为生存才进城;“80后”虽生长在农村,但父母多数在城里打工,家里吃穿不愁,又从小养成独立个性;“90后”干脆生在城里学在城里,完完全全是个户口在农村的城里人!到现在,“祖孙三代”农民工会一样?
  而老梁的结论是:那时我们是一个岗位三个人等,现在是两个岗位等一个人;过去是“民工潮”,现在是“民工荒”——打工市场变了!
  3个第一代打工人
  第一代农民工多已谢幕南方,归寂家乡。不过,与他们中的留守者对话,不光是忆往昔,更多则是对第一代打工人经历的思考和沉淀,因为第二、甚至第三代打工者还在南下前行。
  前者之行,后者之师。
  A、从打工者到异国高管
  今年40岁的李兴国17年前从老家来到东莞一家鞋厂。“当时我们进厂都要经过考试。”因为工作勤奋,李兴国被选为储备干部。
  李兴国从来没有换过单位,从一个打工仔到车间组长、车间课长,2003年他被公司派往越南、印度尼西亚负责新厂的管理至今,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国际企业高管。
  “其间有很多更好的机会和诱惑,但我舍不得放弃。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打工者的典型特征吧,忠诚,负责。”
  李兴国说,自己在国内工作时,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来到国外,自己觉得多了份责任心:因为是外企,所以很多时候要考虑到形象问题。“这一点,也是国内第二代打工者的长处。”
  B、我为自己打工
  1991年4月,一家台资鞋厂到河南省固始县招工,3000多人报名只招50人,老梁考了第五名。
  老梁在厂里干得很好,官至车间主任。但1996年,在与一位台湾主管争执并打架后,他辞职了。
  1998年底,在中山三乡镇的乌石工业区,靠近宝元鞋厂的地方,老梁摆起了一个卖卤菜的夜市小摊。一年半的时间就赚了十几万。
  然而,树大招风,又无证办摊,不久,老梁的卤菜摊关门了。这时,老梁相中了镇上一片十几亩的空地,开了一家露天烧烤场,生意很火,却再次因为手续不全关门。
  2000年老梁承包一层250平米的铺面开了家酒楼,这次的生意手续齐全,月盈利2万多。老梁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3年老梁又注册了一个专做物流和汽车服务的公司。一年后名下的车辆达到几百台。他关掉了酒店开始专注公司的生意。
  说起十多年来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转变,老梁感慨:打工的不如为打工者服务的!
  C、“坚持”让打工妹身家过亿
  1989年7月,16岁的王馨怀揣着母亲卖黄豆凑下的路费,与100名河南同乡来到东莞开始打工生涯。
  一日两餐,工作13个小时,四个月后,同来的姐妹走了大半,王馨坚持了下来。年底,她寄回家的800元,撑起了家里三间瓦房。
  3年后,王馨跳到另一家玩具厂当上了小组长。在玩具厂里耳濡目染的她了解了接单加工的奥妙。
  “当一辈子的打工妹肯定是发不了的。”深知这一点的王馨在当了八年打工妹后,租了一块厂房做起了简单的来料加工。“那时东莞到处是工厂,只要有点人脉关系,很多人都选择出来自己做,钱不难挣。” 王馨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早已是身家过亿的老总级人物。她说,过去我给台商和港商打工,现在我们请来台湾人和香港人帮我们打理企业,我一个打工妹也要走向世界。



相关阅读:美国黑手党的那些罪恶勾当
盘点中国古代十二个拥有高强武功的功夫帝王
张学良为什么比不上他爹张作霖
美国超级英雄为何能玩转全球银幕
麻将在中国解禁的曲折历程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1698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