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欧洲十七世纪中国热:巴黎街头出现中国轿子

[复制链接]
123 0
abc 发表于 2018-3-11 22:4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现在中国的山寨产品基本上都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模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纪前后,欧洲也盛行过模仿中国产品的“山寨”热潮,看来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欧洲的“中国热”
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水平与西方相比一直都遥遥领先。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很多产品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相比,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是丝绸、瓷器、漆器和其他工艺品,都让西方人大开眼界。
据记载,有一次恺撒曾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整个罗马都引起了巨大轰动。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终点站之一,威尼斯基本上仅凭丝绸贸易就获得了空前的繁华。

一件瓷器可换几个奴隶
在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以前,西方人日常使用的器皿都是以陶器、木器和金属为主。所以当轻薄漂亮的瓷器一传入欧洲,马上所有的人都趋之若鹜。最初的瓷器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往往被当成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国王和贵族,平常百姓根本无缘得见。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埃及和阿拉伯,瓷器单件的价格就相当于几个奴隶的价格。瓷器的制作工艺对欧洲来说也是个秘密,当时葡萄牙商人们猜测瓷器的原料是贝壳、蛋壳和石膏。
因为昂贵,16世纪的欧洲人甚至认为瓷器有一种超自然的魔力,他们确信如果在中国瓷器里盛放毒药的话,瓷器会开裂。到了16世纪中期,随着葡萄牙人大量从中国带回瓷器,收藏中国瓷器成为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在最早和中国贸易的葡萄牙,王后、公主的手镯都是中国瓷器,葡萄牙国王赠送给意大利国王的礼物也常常是中国瓷器,并且王后委托人在中国订烧有自己肖像的餐具,赠送给有功的士兵。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与葡萄牙王室联姻,葡萄牙公主就带来了瓷器嫁妆。
欧洲宫廷充满中国元素
到17世纪的时候,由于新航道的开辟,更多的中国产品涌入欧洲,整个欧洲陷入了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瓷器、漆器、丝绸不但受到欧洲各阶层的追捧,而且影响到他们的审美观念。当时法国宫廷中流行的洛可可风格便是受到中国情调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
“中国热”一直蔓延到了英国女王的宫廷中。18世纪初,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形容说:“女王本人喜欢穿中国服装出现。我们的屋里充满了中国的东西。”
中国元素在当时欧洲成为了品位和地位的代名词。宫廷里面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中国瓷器被视为珍玩,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王宫里的贵妇纷纷摇起了中国式的扇子,巴黎街头出现了中国轿子。
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贵妇们见面聊的都是中国制造,裙底下露出中国丝绸面料的高跟鞋,鞋面上是最当季的中国风格图案。
需求催生“山寨”潮
17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往来已经相当频繁,大量中国产品输入了欧洲,仅在18世纪的100年间,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就达到6000万件以上。18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每年的丝绸进口量多达75000余匹。但是由于欧洲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太大,还是供不应求。于是,仿造中国商品的“山寨”热潮应运而生。
仿造品注明“中国制造”
欧洲匠人很早就学会了养蚕丝的技术,开始仿造中国丝绸。到16世纪之前,意大利、法国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丝绸生产基地。由于“中国热”的影响,欧洲人更推崇中国出产的丝绸。虽然后来欧洲生产的丝绸在质量上已与中国货不相上下,但仍然大量采用中国图案,比如龙、凤、花、鸟等等,而且要特别注明“中国制造”以保证销路。为了更好地进行仿造,欧洲各国丝织厂的丝绸画师手里都有一本《中国图谱》。
中国瓷器也是欧洲匠人竭力模仿的对象。根据记载,欧洲仿制中国瓷器的先驱是公爵法兰西斯科一世。他在1575年左右开始要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工厂仿制中国瓷器。由于缺乏技术与材料的知识,他们尝试用各种原料比如沙子、玻璃、水晶砂、黏土等等,企图烧制出釉色光辉而透明的坚实瓷器,但是大多数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目前留存下来的作品显示,这些早期山寨产品釉色不清,而且含有大量的气泡,装饰手法则以模仿明代嘉庆、万历年间的青花为主,绘满了中国风味的图案。
凡尔赛建起“中国宫”
1712年,一位名叫昂特雷科莱的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瓷都景德镇传教。经过他多年的努力,终于将景德镇瓷器工序及配方的秘诀传回法国,从而使欧洲瓷器生产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欧洲的生产商,包括法国、德国、英国在内的众多瓷厂,都曾试图进行仿造。但它们所生产的仿品只能做到外表的相似,在质地、光泽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国产品相比,具有强烈的“山寨”特色。
除了丝绸和瓷器,其他比如中国的漆器、壁纸、白铜制品都是欧洲山寨工厂的生产对象。追求时尚的法国更是在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染织图案等设计上大量模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风格。
167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突发奇想,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整个中国宫的装修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风格”,可谓是集山寨中国产品之大全。宫内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着艳丽的瓷砖,室内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器是白底加蓝色的图案,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的瓷花瓶、绸帐与金流苏。
一些“山寨”产品修成正果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欧洲山寨热潮中,在欧洲工匠们的不断学习和钻研下,很多山寨产品最终修成正果,最终和中国产品分庭抗礼,甚至把中国产品挤出了市场。
比如白铜制品。白铜的冶炼技术长期以来都为中国独有,在“中国热”过程中运销到世界各地,为人们所赞叹。欧洲的一些化学家和冶金学家从羡慕到仿制,最终德国人于1823年仿造成功并重新命名为“德国银”。到19世纪后期,“德国银”已取代了中国白铜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瓷器在欧洲经过长期的仿制和创新,如今也成为了具有特殊风格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相关阅读:“飞虎队”命名由来:因中国内地民众未见过鲨鱼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子失身后的那些恐怖结局
盘点中国十大旅游禁地 千万别去!
中国首型潜射洲际导弹原名“巨龙” 为什么要改名?
法国秘密归还中国4件纯金文物 价值685万元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1

帖子126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