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避免孩子逆反家长先完善自己

[复制链接]
352 2
shuiblue 发表于 2018-2-27 17:0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于不愿修正与上进的父母,孩子逆反值得提倡

  避免孩子出现逆反的现象,家长不仅仅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做起,还要学会自我修正,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入学之前,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将父母作为模仿的范本,而当他们进入学校接受了正规的教育,有了基本的辨别与认知能力后,自然会慢慢以审视的眼光观察、取舍,而不是一味“照单全收”。根据笔者观察,一些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太融洽,或孩子有严重的逆反心理,是因为他们感觉家长的行为方式与自己所受的教育与认知相去甚远。比如有的家长听说别人考试作弊可以从不及格变为及格,或者由此提高考试分数,就会责备孩子:“你这么傻呀,别人作弊你怎么就不知道作弊啊!”;孩子响应号召捐献自己的零花钱,或者看见街头流浪者可怜主动捐助别人,家长知道后便责备甚至打骂孩子;家长性格暴躁,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诚信,与人交往表里不一……因此也常常听得一些议论者说,哎,遇到这样的父母,孩子真还不能“听话”,听话孩子就完了!笔者也认为,处于这样家庭的孩子,“逆反”是值得鼓励的。

  一些孩子逆反,是因为随着自己的长大,慢慢发现父母或其中一方生活方式不健康,或者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如,酗酒、赌博;只顾了自己享乐,不管不顾其他家庭成员。这样的父母,本身不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然不具备引导孩子的资格,孩子逆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笔者相信,如果家长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不断改正,孩子是一定会重新接受并亲近你的。

  还有一些孩子逆反,是因为父母文化知识有限,在对待很多问题时不能与孩子达成应有的共识,而且还固执己见,听不进孩子的意见,久而久之,孩子会看不起家长甚至蔑视家长的看法与教导。

  我认识的一位单亲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明显错误的所作所为需要批评时,她觉得无所谓,比如孩子在别人家里玩,拿着钉子扎人家的皮沙发玩,他妈妈不制止、不以为然;冬天从烤火的炉子中夹着烧红的碳到处放,他妈妈也不以为然;孩子不好好吃饭想吃就吃不吃就算了;而比如衣服弄脏了这样的小事却会一直唠叨不停。这个妈妈自己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别人稍微给她指出一些不是,就会火冒三丈地进行反驳,总认为自己的所有做法都是对的。结果孩子得不到及时地、恰当的指点与教育,性格变得乖张;孩子慢慢长大后发现当妈妈的性格上有许多缺陷,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亲更是不屑,与家长的关系最终发展到水火不容的状态。但是做母亲的至始至终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问题,不曾去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只是一味地抱怨孩子基因不好,天生的孽种。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这个妈妈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自己,孩子应该不会像今天这样逆反的。

  一个亲戚的孩子,因为从小随当教师的奶奶长大,不仅学习好也比较能够自理。初中一年级时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孩子的父亲虽然非常疼爱孩子,却不喜欢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或做法,认为“他的幼稚是用来幻想的,他的成熟是用来担心的。”于是父子俩时常发生一些思想上的冲突,父亲将儿子自主行为看成是不把父母当回事,儿子觉得父母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他。慢慢地这个孩子真的就与家长“逆反”,对他们的话不屑一顾,做什么决定时也不与他们商量。今年高考后,孩子填报志愿全是自己查找资料,自己找人咨询独立完成志愿的填写,并成功地被他理想中的学校、理想中的专业录取。这本来是值得表扬的好现象,可是当我与孩子的父亲沟通因此表扬孩子时,他却认为那是他的孩子最大的缺点。这个父亲喜欢孩子依赖父母,甚至宁愿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代劳!这显然是父亲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父亲在与孩子分开若干年后,面对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时,能够主动跟上孩子的思维与生活节奏,根据孩子的表现修正自己的观念与认识,他应该是因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与骄傲,而不是因此产生隔阂的。

  所以,家长一旦感到孩子开始“逆反”时,就一定要及早给予重视,反思自己的言行,总结自己与孩子相处的得与失,发现自己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尽快地让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变得和谐。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知识不断的更新,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即便是优秀的父母,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新”时代孩子所接受的知识与认知合拍,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要与追求;才能伴随着他们一起往前走。




相关阅读: 家长为孩子操心不如用心
幼儿合作性之个体差异
家长必读:六岁宝宝成长教育有诀窍
夫妻教育观点不一该如何处理
怎样为孩子选择游戏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记忆宫殿大师(淘宝)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米灵犀 发表于 2018-3-25 01: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Frompat 发表于 2018-5-2 18:34 | 只看该作者
加油,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