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出身与“拼爹”

[复制链接]
65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2-25 20:1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六年,毛泽东24岁,当时还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那年暑日,他同友人萧子升一起,分文未带,仅靠着乞讨,以叫花子的装扮,行走湖南数县。沿途,他们曾连续乞讨了四五家,都还未得一饱。每回问路,萧子升因书香世家出身,放不下身段,总必先整整衣服、干咳两声,然后开言;而且,问路时,也只挑大户人家去问。毛泽东则不然。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遇见了任何人,或站、或坐、或蹲,不管啥样,总可以畅谈开怀。后来即使访贫问苦,也能口角春风、亲切如故。
  
  毛出身农村,因此,没萧子升那样的包袱。
  
  刘邦当年,就一向是“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可与市井之人毫无隔阂。这样的无隔,借用朱天文的说法,是像个“即溶颗粒,当场溶于对方,溶于情境”。作为“即溶颗粒”,刘邦最惊人之处,在于他既能“溶于市井走卒之间,又不可思议能溶入张良者流”。若纯粹聊聊天、谈谈话,甚至只是演演戏地搭个腔,这当然不难,可真要同时溶于市井走卒与张良者流这迥然有别的二者,老实说,极度不容易。正因极不容易,那聪明绝顶的张良才会叹息道:“沛公殆天授!”
  
  刘邦出身民间,更偶得天幸,才修得这“即溶颗粒”的能耐。其中,民间的出身,是个基础;这样的基础,使他有如禅僧所说的“体露金风”或者庄子所说的“混沌”般雨露风霜、天生地长,于是,日后逢人遇事,每每充满了弹性;即使遭困受挫,也总能百折不挠。如此充满弹性与百折不挠,使刘邦屡败屡战、屡仆屡起,心中毫无挂碍,总像个无事之人。这恰恰与他的对手项羽那样暴然而兴又骤然而亡完完全全地相悖。遥想当日,项羽败走,一路疾奔至乌江,那乌江的亭长正拢船靠岸以待,只待渡过江水,项羽就可重回江东,徐图再起。可是,项羽望着那滔滔江水,想起那五年的霸业,再想起江东故土,顿觉百转千回,真要往前渡去,竟是举步维艰、万万不能啊!“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是啊!项羽出身贵族,自有其身段。身为将军世家之后,项羽当初才二十出头,便已光芒万丈;数年后,更“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如此不可一世,转眼间,却只落得兵败而逃。此时此刻,真让他这样奔回江东,究竟颜面何在?看到父老乡亲,又有“何面目见之”呢?
  
  是的,乌江边的项羽,前思后想,除了自刎,确实也别无选择了。换言之,他贵族出身的背景,固然使他有条件在极短时间内暴然而起,可到最后,出身的种种身段与面子问题,却也将自己逼到无法转圜。他的出身,造就了他,也毁掉了他。
  
  所谓“拼爹”,不也如此?



相关阅读:干净背后的力量
确定的命运
说情高招
为文明的坚守
时间的答案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