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手巧心灵。”手巧和心灵是指人的手与脑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部位在大脑皮质均占有一个相应的运动区,它的大小不是以身体部位的大小而定,而是与该部位的功能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如大拇指虽小,可它在大脑皮质所占有“领土”几乎比大腿多10倍。手指的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越能刺激大脑皮质兴奋,从而使思维更活跃。大脑在受刺激后又能反过来调节手指的灵巧性和协调性。两者得到相辅相成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2 d, P* e8 ^$ l3 z5 B) k3 o6 W
+ G! p' ~3 ~# V9 H' g0 \
在婴儿时期,手的运动是全身活动的一个环节。婴儿手的动作出现在语言发育之前。因此有人认为,婴儿的手比嘴早“说话”。手的动作能表达婴儿幼小心灵极其微妙的变化,它是婴儿接触、感知、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每天按摩婴儿手部,从指尖到手腕,然后轻柔地帮助每个手指作屈伸运动,经常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成熟。0 Z1 \/ P# b0 H% i: k
- U2 M+ `, u' M0 N7 @8 k+ H; u第3~4个月:& }* {, `- Z }. H
' b! t- e& _9 p( U" U" @, d7 {- N 这时的婴儿会把抓到的任何东西送到嘴里,用舌头去舔。但手和眼的动作还不协调,虽然动作笨拙,却已开始产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这是婴儿的最简单的认识活动,父母可以训练小儿主动触摸,用玩具接触婴儿的小手,引诱他们去抓握。也可以在小儿胸部30~40cm高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让小儿伸手即可碰到,让他自行触摸。% i6 C7 _, @( P: Y+ `# l
' c- ?8 T& v; |
第5~6个月:
" V0 l: F! `- `* @$ Z; ]
; ]2 Y! ]$ B- K7 e, G7 e- p 这时婴儿手的活动范围和视线的范围逐渐相一致,手眼的动作逐渐协调,抓物时拇指和其他四指已能分开。此时,父母除了训练婴儿仰卧用手抓悬空玩具外,还可以将婴儿俯卧,面前放一些玩具让他用手去取;或抱婴儿坐在桌前,让婴儿主动伸手拿桌上的玩具,练习抓握、摇晃、敲击。" p) i; c( ]9 E( P7 d- V
, n$ B% t8 G, N9 T# d4 I; y第7~8个月:
# z/ Z1 K6 t, e- S; E/ ]( X6 S8 c
$ Q1 y" h1 C5 B/ ~& L3 b 这时婴儿可以利用五指操纵物体,学会人类最初的操作技能。此时父母可以训练婴儿学做拍手欢迎、握手问好、挥手再见、伸手要抱等动作。还可以教婴儿用手指捏细小物品。
+ ]9 @$ I4 p B6 T }. U# _0 j& w
1 x: {, m5 \0 s+ K: ~第9~10个月:
1 u( z$ [! t7 k, `# _" q( a2 a) |) e
此时婴儿手眼已经能够协调联合行动,喜欢动手将物体反复拿进倒出。这时父母可以教会孩子自己剥糖纸、拿饼干、摆弄积木、打开纸包取玩具等活动,以提高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x2 X4 b3 U/ Q7 j" D
( d4 `5 s; o- e* R第11~12个月:
& Q' C0 T \- s) l4 o: ~4 @; y7 O/ @9 u( X/ F1 w% H
婴儿的手指灵巧程度提高了捏东西的方式,从“钳式型”发展到“镊式型”。这时父母可以训练婴儿搭积木、打鼓、摇铃,以及玩动物玩具和机动玩具等。; U0 q/ L# O; O% i- g+ u+ a: i
, {2 l" @% J+ I8 \- p/ G
在1~3岁的两年中,小儿的手指活动更加频繁,可以借助玩具和用具学习扔、拿、握和拉的动作,还可以握笔画图、折纸、弹小钢琴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小儿用手拿杯喝水,拿调羹吃饭,穿衣脱鞋,扣衣扣,洗手洗脸等动作,使小儿手指动作熟练,熟能生巧。作为父母不要怕孩子太小受苦,而事事包办代替,这样势必剥夺幼儿练习手指的机会,以致手指动作发展缓慢,不利于身心键康。父母要善于利用各种训练方法,提供各种玩具或物品,让孩子自己能随意练习手指活动。这样才能增强手指的功能,使手指越来越灵巧,从而促进智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