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高青县实验幼儿园:孙江丽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是爸妈宠,爷奶疼,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己想做想要的、张嘴一说就能得到满足。致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依赖性强、懒惰、不能自理自立等不良现象。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性差。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长大后立足社会呢?家长就要善于把机会留给孩子,解放孩子放手培养。
2 y: g0 U+ ?8 h! ?3 i# X0 P
0 A! H3 s5 u, G* M) E2 p 一、 解放孩子的头脑鼓励孩子发问
: L$ M* g+ i4 ?
7 x, d$ c( ~+ `* f 随着孩子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智力语言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于是常常向父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电视里的人能下来么?电灯为什么会发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有这些问题和疑问,都是幼儿学习的起点。作为家长,当儿童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你是不是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你对他们提问的重视、由衷的赞赏和鼓励。另外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使孩子们感到提问问题时,爸妈不但不烦还会高兴喜欢我。当我们面对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出了轻松地说“我也不知道”外,还应该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b( p: J& u4 I, o0 n
* u6 E- q/ L- R; Q& ]. u7 P9 Q3 J 二、 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9 d+ C: L0 A( ~5 ]" i4 S
/ H5 ]/ F3 [: T' j+ K
比如孩子的球滚到床下,他想玩就得想办法取出来,趴下或爬进去拿或用棍子拨出来。孩子热了,他就会想办法开风扇或空调、吃雪糕、或拿张纸来扇一扇。每逢这时家长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如果孩子想的办法不合适家长可以启发、引导再想新的办法,而不要急于取而代之或帮忙。遗憾的是,孩子这种值得珍惜、应当支持的愿望和行为,常常受到打击和压抑。因父母看到孩子趴下拿球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儿童的智慧和能力,而是担心衣服被弄脏。所以,轻则一声训斥,重则一巴掌。就这样孩子动脑筋想办法的愿望消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了,再加上父母事事替孩子去做,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变得被动消极和懒惰依赖。只有家长善于引导,孩子主动解决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N V+ S3 [6 {, n0 y! ~$ [
/ m1 y! f* o; C 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脑筋。无论是哪类问题,都不妨让孩子先想一想、试一试,看它能否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有一次,孩子的袜子烂了个洞,刚想拿针为孩子缝袜子,忽然想起,何不借此机会让孩子自己先想一想,就问孩子“晶晶你看,你的袜子烂了,可怎么穿?”晶晶说“烂了再买一双吧。”我说:“如果先不买新的怎样把袜子上的小洞弄好?他想了想说:“用胶水粘一粘、或双面胶、宽胶带粘。”孩子虽没说出用针缝,但她动了脑筋,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后来,孩子分别尝试了三种粘法,体验到了粘和成功的乐趣,增加了自信。又如遇上下雨天可问问孩子,下雨啦我们怎样上幼儿园?比如包饺子时、孩子也要擀饺子皮,但没那么多擀面杖,就可以让孩子找东西代替。家长要利用这些小机会,使之成为孩子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课题,经过不断的启发引导,孩子会养成不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y! r; h' e2 F( r9 G
) \5 o7 ^# V$ L1 w
三、解放孩子的双手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7 _$ z; u/ [% P3 O, d . d0 T3 j0 a8 D5 L( o
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常见到一些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时为孩子削铅笔、整理图书;孩子刷牙前为孩子挤好牙膏;无可奈何的为自己的已成年的儿女整理衣物;收拾床铺。“据报载,有一个独生子女大学生入学,父母将行李放在床上后,忘了替孩子铺床就走了。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位大学生竟然对着一堆行李哭起来,室友问其究竟,才知他不会铺床而无法睡觉,是以觉得委屈之极而放声痛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强些,但很少意识到料理生活的能力,同其他方面的能力是一样的,主要是从小培养和训练的,一些家长在埋怨自己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时候,往往没想到应当负责任的是自己。正是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 [6 N6 m) m1 Y1 N6 d
% _; u) X4 w# A; M$ j$ `/ i 鼓励孩子自己做:细致观察孩子,当孩子表现出自己做事的愿望时我们不能怕添麻烦,而应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能力。如孩子争着要自己洗袜子、哪怕会把衣服弄湿、袜子也洗不干净,会给自己添乱我们也要让孩子去试一试。在孩子想擦桌子或洗碗时,哪怕会弄湿衣服、地面,也要让孩子去做一做。
* j* F$ f! G* W# W在孩子想要自己穿鞋、系鞋带时、不要怕耽误时间去打击孩子“自己做事的美好愿望,否则这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极好时光,将被您给毁掉。6 c4 J3 L, z0 e3 q7 n' w7 q. ~0 ?
/ t: P* q# J) s! w; X2 a8 M
四、解放孩子的嘴巴,启发孩子正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 N% K' G" G4 T/ `) S. @ 7 ^! o4 x8 V8 {) _) c
启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使孩子愿与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2 Z* Q7 _/ K" z! f' l9 C: W: p
( I, u- M% m1 N6 z. |# y2 c, f
家长根据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适时地、恰当的给与指导。如孩子在回答问题语句不完整时,叫他用完整句讲话。如,你问:“今天幼儿园学了什么?““他答”画画”。你就叫他说:“今天在幼儿园学了画画.”此外家长要教孩子恰当的用些形容词或比喻句。
% [/ G' ^5 ~2 E: f* f! K
) Y2 j q1 \6 l/ v, t! t6 ~ 五、解放孩子带孩子走进自然
$ ~' l9 Y- T) ` " j1 Q& h8 a0 t: A& }. q
要解放孩子的空间,不要把孩子关在笼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锻炼,如经常组织幼儿去认识社会:接送孩子的路途中指导孩子观察警察叔叔如何指挥交通,使街道秩序井然,车辆畅通无阻;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捡落叶、采标本,认识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中增长才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在每一个季节都向孩子们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雪、雾、风、雨……孩子们用它们做游戏——打雪仗、捉迷藏、放风筝、玩泥巴……感受、体验和发现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奇妙。其乐无穷,受益无限。通过多种有趣的方式了解、记录、预测和感受天气的变化,不仅能发现孩子们对环境和天气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发展儿童对科学的理解,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