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贯自发地利用联想机制来追寻记忆,诱发停在舌头尖上的话语。
c9 b# u# L: ]' \例如,当你追忆一本书的作者的名字时,便自言自语地说:“喏,我去年夏
% ~- a3 L9 P3 j( Q: F) W/ d天读过这本书。”当你在脑子里酝酿这句话时,便在想象中重现去年夏天的. n0 @) a4 G+ x# F: Y
草坪,那张斜靠着读书的长椅。一个形象于是出现在眼前,你起身取一杯水
1 V2 c& A8 V# v3 N- r,返回后重新舒适地斜靠在长椅上。那本书放在旁边等着你,刚才看到的那1 h6 Q, a% ^* u
页还打开着,并未弄乱……你翻看书的封面,赫然看见正在追忆的作者的大
( S' p; N; G' Z. F/ q* m/ K6 ^写名字!
) j- z2 L0 U9 P' \# L人们在学习提高记忆力之前,就是这样自然地运用毗连视觉联想。就像
0 r1 F ?5 J' R% k' v顺藤摸瓜一样,去年夏天是回忆中的藤,草坪引出长椅,长椅又使你的视线7 s5 d; M/ Y& U, ~, x! n! ~
宛如看电影一样,回到了你端着水杯返回长椅的情景。而记忆之藤终于把你8 ~' f0 Q: _9 L% {
的目光引向那本书,作者的名字跃入你的眼帘。6 J) n' A+ k: f
在希腊神话中,阿莉阿尼用小线团来帮助蒂修斯逃出迷宫,比喻帮助找
9 D* `: j$ \- f6 z6 N8 F- U) x$ Q回失去的记忆线索。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阿莉阿尼线,只要拉一拉,便会找回0 J1 c( M! H+ N( l4 m. ?! y1 h) j, c
淡忘的记忆,但是,必须拉线才行。因此,不应在“记忆漏洞”面前,仓促
. R2 I+ [0 ?% Q @% R地做出结论:“完啦,我忘啦!”& l7 C1 |' G0 m& a9 F5 c# D6 g
实际上,人们学过的一切东西,一切与个人有关的东西,使人高兴或不
+ T' ?, ` o6 G' T安的东西,人们的一切经历,幸福的或忧愁的经历,总之,只要并非漠不关; A5 f5 A* p Y9 |* l
心的东西,无不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每个记忆都贮存在联想宇宙的空洞里
]+ H/ w1 m0 N,宛如太阳位于无数星球体系的中央。人的记忆力是不可计量的。' \9 G: s, m/ q7 c' R# I
无数事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有时人们感觉已经完全忘记了某件
0 n( M7 s5 s' s9 W2 l东西,而当有人把这个东西拿到他面前时,他便能在其他许多东西中辨认出
, J/ w% r0 j' O. j; ~2 J来。例如,有人会完全忘记自己15岁时读过的一本书,过后,有一天他去逛
+ ^. S* u M2 f( b0 a( W书店,在一层书架上的许多书中间,看到了这本书,他在书前停住脚步,一1 u) j/ h+ o/ r
腔热情涌上心头。他想:“是的,这本书唤起我内心的什么东西……”他拿
8 K# B9 o( E3 F/ y0 A起书来,翻开看了几行,记忆之锁打开了:“我想起来了,书中写的故事发" @& L/ ]2 l0 a1 H
生在比利牛斯山区……这是一个爱情和走私犯的故事……”他在记忆中稍加
( @4 w7 a+ q/ y% N* ]# N) e搜寻,便想起了他热爱的书中英雄的名字……并能够复述整个故事。他甚至; v7 I" a* G ]8 k5 q& j
回忆起是在何时读过这本书的。' C- ]& K8 R/ @' I7 z$ {8 w- z
这种唤醒旧时记忆的现象天天都在发生。这有力地证明了,人们之所以
. P2 c0 } [+ S* e6 Y5 Q+ n" ^能认出某件物品,某个人,某篇文章,那是因为他们确实看见过并深深刻在
5 \; w. G7 e- b" j2 o$ b大脑的某个地方。如果对某件事物的印象刻在人们的脑子里,就有办法回忆
7 U# @- `/ |9 \) J" Y6 i- v起来,而不必等到触景生情时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办法就是抽动阿莉阿尼
8 L4 V( M$ {, e# U1 X# u. C# w) n线$ k1 J, P$ Z. J/ G
+ Q, Z0 z0 G-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