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扒一扒古代老百姓的消暑神器

[复制链接]
105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3-12 22:1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日炎炎,避暑祛热首当其冲。现如今,电扇空调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可千百年前,古人是如何消 暑的?又有哪些不同呢?
古人消暑大致分三类:外物相助,饮食内疗及清心静气。外物消暑有“四宝”:扇子、凉屋、瓷枕和 冰鉴。

古时,扇子称为“摇风”,多用竹篾编成。文人墨客常在扇上作诗绘画,增添雅致,又被称为“凉友”。 到汉代,“人工风扇”开始在富贵人家流行。唐代时,出现了凉屋。“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 暑,台殿晓光凝。”说的便是凉屋。凉屋一般临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传到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如此,屋内很快凉爽。到了明代,凉屋更为完善高 明,有文为证:“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
气。”古人不但用瓷器制作出碗、碟、杯、瓶,还发明了取凉之器瓷枕。瓷枕的枕面覆盖一层釉,冰凉沁 人。据说,乾隆非常喜爱瓷枕,一次得到一瓷枕后,诗兴大发,题诗一首:“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 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周礼》中提到“冰鉴”,堪称古代的冰箱。冰鉴类似盒子,内部空,将冰放 其中,再把食物放在冰中间。这样,食物可以防腐保鲜。
第二类:饮食内疗。冷饮备受欢迎,诗人杨万里就大赞过:“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 碎,雪到口边消。”宋朝就已出售冷饮,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 行人未吃心眼开。”宋代冷饮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
冷饮品种越来越多,像《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除了冷饮,消暑食物还有
瓜果凉茶。
第三类:清心静气。白居易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 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般超脱心境实在令人佩服。
前两类消暑方法平常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但这第三类方法乃消暑祛热的最高境界,需要很高的 境界。相比科技发达的现代,古时的消暑方法既环保低碳,又趣味盎然。

除了渗透礼仪与科技的避暑招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追求和创新着清凉的环境,比如家具、随身小物等,处处充满了清凉的智慧。竹夫人大约唐代已有,又被称为“竹姬”“青奴”等,大概与今天 流行的抱枕属于同类用品。
除了渗透礼仪与科技的避暑招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追求和创新着清凉的环境,比如家 具、随身小物等,处处充满了清凉的智慧。

扇子是首当其冲的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体表降温, 又被称为“凉友”。扇子通常以鸟羽、竹制成。唐以前,扇子多以鸟羽为材,据说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
瓷枕也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消暑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格外凉快。据 说清乾隆皇帝就很喜欢睡瓷枕,他曾题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竹夫人是用青竹编为长笼,或取整段竹中间通空、四周开洞然后通风的东西。南方伏暑炎热,人或 抱或枕之,可以依赖竹子的清凉、透气取得体感的凉爽,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最有情味的清暑用具。
竹夫人大约唐代已有,又被称为“竹姬”“青奴”等,大概与今天流行的抱枕属于同类用品。



相关阅读: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_腊八节吃什么
清代北京人口是怎样调控的
新中国劫机第一案:访华军事代表团专机被劫
罗布泊探险之旅 穿越中国死亡之海
孙殿英的一生 孙殿英的最终下场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