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孔子的身高真的比姚明还高吗

[复制链接]
133 0
芬兰豆 发表于 2018-3-12 22:1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学者李零据此说:“‘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虽然拖了“或有夸大”一语,但李教授大致上还是认同这个说法的。
我们知道,古书上形容男儿常用“七尺之躯”,或者叫做“堂堂七尺男子汉”。可见古代男子身高七尺,应在平均身高之上,否则何以称之为“堂堂”?照汉尺来算,这“七尺”合161.7厘米。在今天,成年男子如此身高,是会被有些人戏称为“二等残废”的。如同今人平均寿命高于古人一样,今人的平均身高也是高于古人的,而即使在今天,姚明这样的大高个子还是令人“仰视”;甚至到了人高马大并不稀罕的美国,在NBA球队里,他也显得“鹤立鸡群”,被称之为“小巨人”。
因此可以推想,在男子平均身材尚不高的古代,孔子如果长得伟岸似姚明,那肯定是了不得的事情,在《论语》等典籍里难道会不记上一笔吗?岂止是一笔,简直可以大书特书。然而在先秦的典籍中,却不见有“孔子长九尺六寸”的记录。子贡、宰予等门徒在孔子殁后,要把夫子树为“圣人”,假如孔子确是身高九尺六寸,他们岂会忽略这个足以显示“圣人”高大形象的数据?不会的。之所以未见提及,就因为根本没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的事实。子贡们虽然要圣化夫子,却还没想到造假。他们是诚实的君子。

孔子成为超高的“长人”,应是他老人家“仙逝”约三百年后的事情。顾颉刚先生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一文中指出:“到了汉朝,真是闹得不成样子了。我们只要把纬书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他们说,孔子母徵在游于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他们说他的头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他为长人。……”这些大抵是汉初方士化的儒生们臆想附会的“杰作”。司马迁撰《孔子世家》,没把孔子母亲和黑帝“梦交”之类胡说八道写进去,却还是采信了“身长九尺六寸”之说。于是,纬书里的臆语,转换成了史籍中的正言。
在孔府的档案里有一份描述孔子形象的材料,还说到了孔子的腰围:“先圣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所谓“围”,《辞海》如是解释:“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亦指两臂合抱的长度。”这里显然是指前者。笔者的手指属于中等,既非纤长亦非粗短,试着将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量出的长度是34厘米。古代成年男子较矮,因而手指可能也短些,就算合指之围是30厘米,那么,“十围”也有三米了。天哪!三米的腰围足以赶超日本的大相扑了!欲树先圣高大形象,却反而弄成了腰肥如斯的奇形怪状。这岂不是有“渎圣”之嫌?
按照“有其父而有其子”的逻辑,孔子身长九尺六寸,其父当然矮不了。《孔子家语》等书指称:“其人(孔父叔梁纥)身长十尺”。比孔子还要长四寸(比姚明高5厘米)。李零教授说:孔子“拜父母之赐,也是大个子,很有遗传优势”。
笔者虽然质疑“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但不排除夫子个子较高这种可能。假设,夫子身高八尺,则约合185厘米,这在如今中国的成年男子中,也算得上是高个子,更不用说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了。当然,这也只是假设而已。夫子究竟身高几许,可能是永难索解之谜。但有一点笔者尚敢肯定:孔子身高如姚明,这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震惊世界的中英“紫石英”号冲突始末
神秘的根达亚文明 什么叫做根达亚文明? 有超能力和有预测?
军统、中统特务为什么始终无法打入延安?
震惊!龚自珍之子引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孔子在西方人眼中长什么样?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2009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