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八一五”的遗产

[复制链接]
159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3-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秦晓鹰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7日 02 版)

我对1945年8月15日的最初印象来自对一幅油画的欣赏。这幅画的名字叫《延安的火炬》。画的主题就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历史时刻,号称革命圣地的延安出现前所未有的欢腾景象。
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的八年,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胜利。延河都在欢笑,古塔也变得年轻。在画面上我看到:入夜的延安城,人群像潮水般从各条山沟和窑洞里涌来。虽然画本无声,但老汉擂动大鼓,中年汉子劲吹着唢呐,年轻的婆姨抱着娃娃加入游行,边走边与八路军女兵热情地交谈……这些画面让我仿佛听到了一波又一波欢呼的声浪。
不过,说实话,我最初对这幅油画曾经多少心存过一点点疑问:此画名为《火炬》,中心是由近及远一队又一队的“火龙”,而且这“火龙”城里有,河畔有,远远的山头也有。本人在黄土高原生活6年,自然知道陕北的延安极缺柴草。当地人哪有这么充裕的燃火材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莫非是画家为了渲染气氛,出于艺术家的浪漫,过于夸张吧?
后来,从有关的史料中,我方知对画家的这种质疑完全是一种误解。其错就错在我对在8月15日这天,延安人的狂喜程度实在是没有想到。从当时的有关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兴奋的人们为了这场罕见的火炬游行,简直是在“寻找着一切可以当火把的东西”。有人毫不吝惜地撕破棉袄,扯出棉花,蘸了油点起来。有人甚至把大生产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纺线线”用的木质纺车也拆开当了火把。《解放日报》这样写道:“晚间,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光明的河流在延安城内彻夜流动,无数火炬映红了山岭河畔。”文中还有这样有趣而感人的细节记述:“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枚向空中抛掷,高呼着:‘不要钱的胜利果啊,请大家自由地吃呀!’”
是的,这位延安小商贩喊出的“胜利”与“自由”,正是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感觉。“胜利”“自由”这极其宝贵的两个词,在全中国所有的地方,在被日寇铁蹄践踏的地方、在所有受到侵略者欺凌、侮辱、蹂躏、掠夺的地方,在所有为了独立经历了巨大的血与火考验的地方,都会上演无数喜极而为、而泣的场面。这是一个民族在近代以来有了百年耻辱而产生的巨大内心反差的感觉;是经过了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后方有的救赎、自救和再生的感觉;是大悲衬托下的大喜的感觉,是一个古老沧桑的民族在泪飞倾盆的冲刷之后再绽青春笑脸的感觉!
这种感觉真好。我以为,要想永远保持这种用数千万人的生命、用“四万万五千万人”的痛苦换来的感觉,也就是人们现在常常挂在嘴上的所谓“正能量”,就应该深刻地明白它对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存在着何种意义。因为只有不断挖掘那些可以存活于今的历史中的精神遗产和财富,才可能使之紧紧依附于今天,也才可能让历史与今天、让历史与未来相拥相抱!显然我们今天纪念“八一五”不是为了找感觉,而是为了找寻理性。
依笔者浅见,无论是从1937年起的全民全面抗战的8年,还是从1931年日寇侵占我东北的14年计,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中形成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当时全国各族各界各阶层共同创造了一种空前的大团结的局面。闲时读史,每当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国民党军牺牲的诸多将领如张自忠、戴安澜所写挽联挽词挽幛时;每当看到蒋介石等人为共产党军队取得的战斗胜利而发出的祝贺表彰电稿时;甚至看到在重庆遭日机大轰炸期间,宋美龄向她的二姐宋庆龄细说防空设施的照片时,一种感动总会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是历史的回声吧。我真诚祝愿,两岸关系的解扣可以从70年前团结抗战的胜利硕果中得到某种启迪,从而获得足够的智慧、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坚定。
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极其重要,也是被人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忽视的精神遗产,就是这场战争和这场胜利真正使中国融入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格局。
中国人喜欢说自己是泱泱大国。但诸君可否明白:身为大国国民却未必都有大国的心态与做派。宗法制的封建社会进入近代以来的颟顸昏聩、极力阻止着贸易与交换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数千年同质化同一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独有的地理环境,都在客观上造成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之后,与世界的隔膜与自我封闭。
是残酷的侵略者之手彻底撕开了中国的大门,我们也是在与世界人民共同抗击侵略中拉近并融入了全球范围的进步正义事业,并且迈入了以联合国成立为标志的世界战后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从8月15日陪都重庆民众欢庆胜利时高举着V字型的手势,到中共领导人延安热情接待美军观察团;从迄今仍矗立在大连、武汉的苏军烈士墓纪念碑,到云南保山国殇墓园中的盟军将士的陵寝……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使中国人深深懂得:现代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不可能由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单独完成。只有树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并强力推进这一设想,才会有全球的和平与繁荣,而热衷于民族主义冲动与对抗的做法,只会导致新的灾难。
中国选择的是前者,是“八一五”优秀传统精神的延伸。



相关阅读:泰坦尼克号奇闻:日本土耳其男人匿女人裙下逃生
朱三太子是谁?朱三太子案怎么回事?
俄视频网站公布日右翼刺杀政治家录像
哪两位开国将军被江青称为军中“两霸”?
930事件,最恐怖的屠杀之一,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