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教会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绪

[复制链接]
66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3-3 12: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因为自我的情绪控制能力太差。另外,在孩子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掉。情绪影响着人的理智和行为,为此,要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自觉性。
苏成刚,男,12岁,某中学学生。两年前,在一次课上,苏成刚无意中发现左前方一位女同学正用手托着头,样子好像不高兴。平时他与这位女同学关系一般,交往不多。但不知怎么搞的,他突然觉得这位女同学是因自己而不高兴的,她对自己有意见,故意拉下脸,不理睬自己。以后,只要一上课,苏成刚就有意多看她几眼,她是否还是用手托着头、拉着脸,不愿往这边瞧。
结果,他每一次都发现这位女同学持有相似的姿态。于是他就害怕,浑身不自在,认为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她。虽然苏成刚知道这种想法是可笑的,却无法消除。这种莫名其妙的害怕,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明显下降,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由于积虑越来越多,最终发展为一种心病,表现为害羞、害怕见女生,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有女生在场就感到紧张和恐惧。
还有一个案例:
李玮峰,男性,14岁,中学生。两年来目光不敢与人相对,否则就惊恐万状。原来他两年前发现自己有近视,因而去配了副眼镜,但配后迟迟不敢戴,怕别人见了笑话。某日上课时,因感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模糊看不清,就试着第一次戴上眼镜,谁知这时正好老师转身,无意中看了他一眼,他在与老师目光相对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内心一阵莫名其妙的恐惧,因而赶快低头,但仍心跳不已。
此后再也不敢与这位老师对视。为了回避老师的目光,继而又发展到怕与电视、电影屏幕上的人对视,最后竟连回想与别人目光相视的情景,都会感到心惊肉跳。他想控制自己不看别人,如走路、吃饭都低着头,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但在他思想中却愈是想要与别人对视。偶然真的与别人目光对视,他就紧张得浑身发抖。为此他痛苦不已,曾想弄瞎双眼,也曾想轻生,却下不了决心。
上面的两个案例中,两个孩子就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动不动哭闹不止,发脾气,摔东西,或者把自己关起来生闷气,有的父母也会跟着生气、抑郁、焦虑、愁眉不展。其实我们在婴儿期就已是个情绪体,就会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健康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有些幼儿不管是难过、挫折、或是无聊,都会用暴力的方式来发泄,不但造成其他人的困扰,也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个原因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确切的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已。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孩子学习自我的情绪管理呢?
1、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2、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3、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
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4、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  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5、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比较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情绪表达的多面性,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够驾驭自己情绪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听话的孩子。



相关阅读: 你陷入情商教育的误区了吗?
稳定宝宝情绪 年龄不同办法不同
宝宝脾气很大,该怎么引导
宝宝也是很容易情绪化的,要及时给与疏导
怎样防止宝宝脾气失控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