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伊丽莎白的荣耀与哀伤

[复制链接]
153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2-25 21:0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继位60周年时,王室传记作家威廉?肖克罗斯由衷地说:“我想说,在这波澜起伏的半个多世纪,伊丽莎白二世做了这个国家的元首,再好不过了。她的这份工作可不轻松,她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要和首相保持密切联系,还要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这还是个孤独的岗位,她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至爱亲朋,越来越孤独。”
  
  1952年初,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和丈夫菲利普王子出访英联邦国家。2月5日晚,他们下榻在肯尼亚森林里一间建在大无花果树下的树屋内。次日黎明,公主爬到树冠看日出,这时一只白色的鹰在晨光中飞了起来,在她的头顶盘旋。她的随从侍官说:“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一定是先王去世的时分。”
  
  国王乔治六世驾崩时年仅56岁,却已缠绵病榻数年。御医向所有的人包括王室,隐瞒了国王的严重病情:肺癌。乔治六世的去世令英国人悲痛不已,数百万英国人的胳膊上戴了一个月的黑纱。
  
  在网络时代,很难想象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信息是如何从伦敦传到肯尼亚的,英国媒体比伊丽莎白公主更早知道她继位成了君主。公主一行从BBC短波节目中确定消息,立刻改变行程回国,两个孩子的妈妈、年仅25岁的伊丽莎白成了女王。她很镇定,倒是菲利普王子的反应好像“天塌了一半一样”。
  
  次日清晨,国王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正在第二任首相任期内的丘吉尔还躺在床上,一边抽雪茄,一边看报纸。他的助手提醒他,要做好与新女王共处的准备,他才恍然大悟:天啊,我几乎都不了解她,我一直觉得她还是个小姑娘。
  
  此后,一段老骑士支持、呵护小公主的浪漫故事开始了。每周二是女王和丘吉尔首相会面的日子,经历了20世纪前半叶所有动荡的丘吉尔教了她许多。后来女王曾说会谈总是“非常有趣”,丘吉尔透露他们谈的是“赛马”。
  
  1952年至今,英国内阁已换过11位首相——起初是她听丘吉尔、艾德礼等年长者的建议,后来换她给年轻的布莱尔、布朗、卡梅伦建议。没有一个人泄露女王对他们说了些什么,会见时发生了什么。女王也从未接受过采访,她和首相的谈话全部被封存为秘密。
  
  1964年,女王遇到了第一位左翼首相—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王室充满担忧,女王则很泰然。威尔逊尊重女王,视她为可以在一起商讨国事的元首,丝毫不在乎激进的内阁大臣称“恨不得在她背上捅一刀”。
  
  女王很有技巧地处理了至高无上的君主和首相之间的微妙关系。撒切尔夫人强硬,决不妥协,对煤矿工会的斗争实行严酷的镇压。她从媒体上得知女王不支持她,难过得以至于绝望。女王是不是真的这么想,很难说。不过撒切尔夫人下台后,女王对她非常友善。自认为激进的撒切尔夫人也坚定地拥护君主制,被讽刺为“行屈膝礼的时候脚后跟都支到澳大利亚去了”。
  
  1997年女王的金婚纪念午宴上,时任首相布莱尔——女王继位时他甚至还没有出生——说道,这个世界上他只能向两个人说他喜欢哪个内阁成员,一个是老婆,一个是女王。
  
  女王登基时的英国,尚未从“二战”阴影中走出来,伦敦等大城市遍布弹坑,食物匮乏。丘吉尔带领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第一任首相艾德礼开始创建福利制度。传媒尚在起步阶段,只有BBC一个电视频道。
  
  BBC转播了女王的加冕典礼,加冕仪式被视为国家团结的象征,涂圣油、宣誓,完全按照基督教教义的规定进行。1/3的英国人认可女王的君主地位,认为君权神授,那些不相信上帝的孩子在学校会受到公开的批评。
  
  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强调责任和服务意识,提倡节俭和克制。《观察家报》评论员玛丽?里德尔说,伊丽莎白公主一生下来就很乖,来到人间吃的第一口食物除了牛奶,还有“责任”。
  
  那个年代英国的等级观念还很严重,但特权阶层的王室成员已具备了“服务民众”的思想。女王的祖父乔治五世在得知英国最大的煤矿主达勒姆男爵克扣矿工工资时,曾咆哮道:“换你拿他们的工资试试看!”
  
  那个时代的儿童们受到传统的英格兰教育:长大后要尽全力做事,不能怨天尤人,要忍耐宽容、处变不惊。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在电台节目“儿童时间”中发表演说:“我诚挚地对大家说,我们留在家中的儿童充满了乐观和勇气。”
  
  伊丽莎白从未在镜头前面露苦涩,她不会任性地要求乘私人飞机去购物,甚至从来没有表现过衰态和疲态。她总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也按照正确的去做。
  
  她和菲利普亲王是真正的金童玉女,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地实现了公主和王子的童话婚姻,至今仍恩爱有加。但你从媒体上几乎看不到她的私生活,她得到过一个忠告:“过度曝光会扼杀君主制。”
  
  肖克罗斯感慨:保守秘密是女王应付媒体的诀窍,也让她成为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名人。女王的影像资料为数不多,其中一部电视系列纪录片《女王和国家》,是为配合女王登基金禧盛典由国家电视台BBC拍摄的,但她仍然要求将背景安排在苏格兰的行宫。片中,女王仍然没有回答任何问题。用其传记作家萨拉?布拉弗德的话说:“她从来没有错过一只脚。”
  
  伊丽莎白“任职”女王的60年,大概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变化最为丰富的60年,每10年就是一个时代。上个世纪70年代是最艰难的10年。经济大滑坡,罢工此起彼伏,民众对政府极为失望。1977年,女王在愁云惨雾中举办了登基25周年纪念典礼。摇滚乐队“性手枪”那年发行了一张单曲,歌词中写道:“上帝保佑女王,她不是一个东西。”
  
  女王真正的危机也开始降临:王子公主们的婚姻开始破裂。女王的4个子女有3个人离婚。1992年独女安妮公主率先离婚,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卫生棉条”电话录音被曝光,查尔斯和戴安娜分居。尽管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女王的支持率仍然很高,但王室的威信摇摇欲坠。
  
  这一年温莎城堡失火,媒体引发了一场“拒绝为王室支付修缮费用”的风暴。梅杰首相大发脾气,批评公众缺乏同情心。过了几天,患了流感、发着高烧的女王发表讲话,说为了回报公众,她将在夏天对公众开放白金汉宫。她表示,没有一种制度包括君主制可以“逃脱给予它的支持和忠诚的人的监督”。她的谦卑又一次赢得了公众的欢迎。
  
  戴安娜之死使得君主制度前所未有地敏感起来。戴安娜被视为王室的受害者,她的死激起了人们的共鸣:对英国王室的失望。戴安娜在巴黎身亡之际,女王、查尔斯、两位王子正在苏格兰度假。因为没有立即回到伦敦,引来了小报对女王连篇累牍的指责。
  
  葬礼前一天,女王回到伦敦。白金汉宫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她走下汽车,一边穿过人群,一边和人们交谈。她发表了一个电视讲话,赞扬戴安娜。葬礼上,她对着戴安娜的灵柩鞠了一躬。
  
  葬礼之后,女王收到了数千封臣民的来信,表达对她遭受媒体攻击的同情。两个月后,女王为庆祝金婚发表讲话。她清楚君主政体是有生命的,必须经常变化:“君主政体仅存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上。人们对政治家的拥护反应在投票箱里,然而对于我们王室,信息常常很难解读,还会因为顺从、花言巧语以及与民众流行的观点相冲突而变得晦暗不明,但我们必须解释清楚。”
  
  女王和愿意公开所有情感的戴安娜完全是两个人。女王的一位朋友说,如果和女王谈论悲伤的话题,她就不知所措,要么转换话题,要么逗狗玩。这并非女王不关心对方的感情,只是她那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表达情感是失礼的,悲伤更是“下层的情感”。
  
  女王对于君主制最大的贡献在于,她成功延续了“英国王室”这一国家品牌。
  
  今年,女王86岁,她更老,被生活磨损得更厉害,当然也更有智慧了。她的臣民们称她“亲爱的烤黄豆”,意思是她像英国早餐少不了的茄汁黄豆,让人感觉暖融融的。女王代表了典型的英国人,代表了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伊丽莎白的祖父乔治五世的私人秘书克里夫?维格拉姆在上个世纪初把王室的职责定义为“大英帝国的公关部”,宣传推广国家形象。从那时开始,王室设立了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负责在王室公开活动中联络媒体和摄影师;组织公关活动,安排各种宫廷聚会,邀请的宾客除了名流权贵,还增加了普通公民。这一招到今天都非常有用,就连持共和立场的社会党人也乐意接受国王的邀请,前来一睹王室风采。
  
  在社会营销专家、英国广告公司传播集团上思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大卫?科索看来,女王是非常出色的品牌经理。“在商界,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品牌价值应该用一个词就能归结出来,具体到皇室品牌,那就是‘延续性’。商业咨询人最怕听到客户说:‘我们既想要传统,又要有现代的风格。’女王深知‘延续性’,明白英国百姓偶有过激的举动,也期望王权统治保持延续性。”
  
  一项针对共和主义的调查显示,共和主义的支持率自1969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9%。工党下院议员、历史学家特里斯特拉姆?亨特认为,民众看君主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因为它是“延续性、传统和高贵”的最佳体现,虽然这些都是共和主义者“信仰的对立面”,但“不论好坏,我们还要君主制,它给更多现代的、多元的英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女王在位60年了。这期间,她养了30条威尔士矮脚狗,任命了5位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国国教领袖),听过12位领袖汇报国事,听到无数次“退休”(意思等同于“退位”)的建议和呼吁。
  
  《王室》杂志认为:“正是由于有君主制,英国才觉得自己永不灭亡。让位意味着国王的功能被贬低,君主制的地位被降低到欧洲其他小国的水平。不管是要求女王为查尔斯让位,还是要求查尔斯为威廉让位,如果让位就是把国王看成是一个‘职业’,到了年龄就要退休,在英国的福利制度下颐养天年,这是不能想象的。”



相关阅读:从3岁“退化”到25岁
那些都是身外物
对人要有宽恕的品质
作为读者的谦虚
艺术没有速成班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