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花好月圆

[复制链接]
55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18:0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为什么要见最后一面?
  
  生离就是死别,“不期而别”多好!
  
  ,世界末日。
  
  新年的时候去串门,亲戚散布谣言:年底的时候,上天震怒,大灾之年,要死一批人,想要活命,从现在起须一心向佛。
  
  又说,那时天全是黑的,全球断电,家里得多买蜡烛,吃的喝的也要备足,据说会连着三个月都没有太阳……
  
  亲戚说得酣畅,就像她经历过末日一般。
  
  我爸说,迷信,全是迷信!要是末日真来了,我们谁都跑不了。
  
  亲戚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现在想,要是当时信了,是不是后来就不一样了。
  
  末日之年的大年初七,我离开冰天雪地的东北,经香港飞去了台湾。
  
  走的时候我爸一脸不情愿,“初七就走啊,不在家里过完十五?”
  
  他这么一说,细细想来,好像有十几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从读中学时起,便老是初十之前就回学校读书了。
  
  我说,你不是喜欢看翠玉白菜吗,我替你去台北故宫看看。
  
  我爸说,注意安全。
  
  在外漂泊的这十几年,我爸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注意身体啊注意安全啊,没任何新意,我都听腻了。
  
  迫不及待地想走。
  
  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人生的路上,哪一段需要你大步疾行,哪一段需要你徘徊辗转。
  
  2月底的台湾,飞机还没落地,舷窗上便挂满雨水。入夜后的空气里有丝丝冰冷。
  
  我们第一晚寄宿在基隆港,从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就是码头。
  
  我们从基隆港出发,一路向南,台北、台中、台南,一直跑到了台湾岛的最南端,绕过了北回归线,折向台东,到达花莲的时候恰好是元宵节。
  
  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像是电影里用特效做上去的,挂在天鹅绒般的夜幕中。
  
  我们借住在乡下姐弟俩经营的一家客栈。
  
  吃晚饭的时候,年轻的弟弟一边给我们做豆浆,一边很热络地跟我们聊天。
  
  他说,我们台湾啊,台东不行,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大城市多好啊,灯红酒绿的,结果我们这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我年轻的时候,也一腔热血,跑去台北打拼,那时候,我老觉得自己能在台北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最后什么也没干成。台北是好啊,谁不想留下来,可是房价太高了,买不起,没有工作的话连房都租不起,我干了几年也没攒下什么钱。后来我姐叫我回来,一起努力把这家店开起来,我现在很幸福。我从小在这儿长大,人是熟的,路也是熟的,连海边那些石头我都熟,干吗非背井离乡地去挣那个辛苦钱呢?能跟亲人在一起,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镇上过简单生活也很棒!
  
  然后他就示范幸福的细节,跟人聊起这间客栈来全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院子里铺满的鹅卵石是怎么来的,设计的时候怎么把院子中间的几棵大树保留下来的,硕大的桌子用的是什么木材……
  
  我一边听一边想,这和我这样的大陆北漂也没什么不同。
  
  有一年我觉得在东北实在待不下去了,不仅穷困潦倒而且绝望窒息。我老觉得自己有一颗年轻又滚烫的心,心尖上全是踮脚张望的梦想,于是那一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揣着一张火车票,一个人去了北京。
  
  那之前我若无其事地和我爸说,我辞职了。
  
  他的眼神明显一暗。
  
  我们年轻的时候,老是迷恋远方,不顾一切地离开家,走的时候义无反顾,连头都不肯回一下。我永远都没法忘记2009年的初冬,东北开始下雪了,我一个人挎着背包,紧攥车票,带着一种悲壮和决绝,上山下海,闯荡世界。
  
  10年前,离开花莲去台北打拼的客栈老板恐怕也是这样。
  
  而60年前,风尘仆仆离开青岛的致远是不是这样,隔得太远了,我看不清。
  
  1949年的端午,青岛的码头上人潮汹涌,混乱骚动。
  
  十万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集结在青岛码头仓皇撤退。
  
  致远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做传令兵,他不是城里人,是青岛附近的乡下孩子。
  
  那年春天,他结婚了,妻子是同村的姑娘,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果没有战乱,一切都是宁静和美好的人间故事,他们恩爱相伴,扶老携幼,一辈子会过得平淡又精彩。
  
  可是时代选择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万水千山,颠沛流离。
  
  致远就是其中的一个。
  
  18岁的致远,清瘦英挺,远看是个大人,走近了看,脸上的稚气未脱,眼里还是孩子才有的流转的光。他套在大号的军服里,被混乱不堪的人群裹挟着上了开往台湾的轮船。
  
  码头上见最后一面时,从乡下赶来的新婚妻子,硬生生塞给致远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
  
  手帕里面是硬的。
  
  一捏,致远就知道,那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他家几乎倾家荡产送给姑娘的唯一彩礼——一枚戒指,还是银的。
  
  致远不要,推还给她,她又塞回去。
  
  两个年轻人较着劲,眼睛通红,推搡着手中的手帕,海风一吹,就快把眼泪吹出来了。
  
  码头上还有几千人上不了船,渐渐演变成一场骚乱。他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又被人潮冲散,就像被浪裹挟着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
  
  那一场告别,仿佛是历史的默片,画面上全是跳动着的噪点,除了电流一般的杂音外,你听不见声响。
  
  他们都没说什么话。
  
  妻子告诉致远爹娘病倒了,走不了这么远的路,来不了。
  
  致远应了一声,嗯。
  
  他知道,从村里到码头,要走一天一夜。
  
  后来,就那样分手了。
  
  这样一分开就是50年,致远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爹娘。
  
  元宵节那晚,同行的人想要吃酒赏月,客栈里却没有条件。老板热心地告知我们步行一里外有一家7-11便利店,于是我们一行三人就顶着元宵节又圆又亮的月亮出发了,没想到刚走出几百米,就彻底迷失了方向。路过一户人家,时候已经不早了,有几个人却兴致不减,就着月光围在大门口的小桌旁喝酒。我本来是过去问路的,结果对方一听我是大陆口音,又听说我祖上三辈是青岛人,说什么也不肯放我走,拉我们一起喝起酒来。
  
  我过几天要去大陆啊。他说。
  
  聊起来竟发现我们是同一天的航班。
  
  太巧了吧!
  
  他说,我去青岛,我有个叔叔从台湾回青岛定居了,所以我每年都要回去两次。
  
  这个在花莲乡下拉我们吃酒聊天的人,是致远的侄子。
  
  当然不是亲侄子,是致远过去长官的儿子。
  
  致远当的是传令兵,他不是为了讨一口饭去当的兵,而是在乡下被抓的壮丁,入伍还没一个月就兵荒马乱地一路往南,回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在高雄的码头上了。
  
  18岁的致远站在高雄的码头上,望着海的对面,他想,过个一年半载,安稳下来,就可以回家了吧,至少是可以回到海的那一边吧。脚下踩着的这块土地不过是一个驿站而已。
  
  18岁的致远这样想。
  
  所以在台湾过了那么几年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的长官问他有没有中意的姑娘时,致远皱着眉说,没有我看中的姑娘啊。
  
  听他这么说,长官就指着一院子的外省兵说,狼多肉少,还有你挑拣的份吗?你一个外省人,要啥没啥,能娶到媳妇就是福气,多少人都一辈子打光棍。
  
  那时长官要介绍一个姑娘给致远。
  
  24岁的致远帅气英俊,青春正好,有本地姑娘暗恋他,他佯装不知,总是推托。
  
  被长官的话逼急了的致远,拿出戒指,眼泪汪汪地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结过婚,她还在山东等我回去。
  
  有人肯等你一辈子吗?长官长叹,我们都还回得去吗?
  
  长官拿致远当胞弟,嘱他攒钱买房置业,做好两手准备。
  
  要是一辈子都回不去了,一个人在这边难免晚景凄凉,很多找不到老婆住进了“荣军之家”的外省老兵的生活只剩下酗酒抽烟,除了打仗他们什么也不会,孤独终老。
  
  就在致远对回家彻底绝望的时候,他想,既然一辈子都回不去那个叫故乡的地方,那就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吧。
  
  致远的念头刚有松动的时候,一个淡水姑娘就出现了。
  
  刚刚好的缘分。
  
  那时致远还不太老,30来岁,略有积蓄,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他送给淡水姑娘的信物是一枚白银戒指。
  
  送的时候致远没说话,因为眼里噙着泪花。
  
  淡水姑娘说他小气,都不是黄金的。
  
  他没说话,致远心想,黄金也没它金贵,你要配得起这枚戒指。
  
  淡水姑娘不知道这枚戒指的来历。它跟着他,漂洋过海,再难再穷的时候,致远都没想过把它当掉。
  
  它就像一枚印章,敲在致远的生命里,告诉他远在故乡,还有他的另一半。
  
  他相信她一定还在等他回家。
  
  他记得新婚的时候,妻子说很喜欢戒指,那些阔太太手上戒指啊、手链啊银光闪闪,不知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也能穿金戴银。
  
  这枚戒指的前世今生,致远都没跟淡水姑娘说。
  
  致远问她喜欢吗。
  
  淡水姑娘笑笑没说话,她还是觉得要是金子的就更好。
  
  马上就要结婚的时候,致远收到了一封从大陆捎来的信,然后他就取消了婚约。
  
  他去找淡水姑娘要回戒指。
  
  致远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报复,总之那枚戒指被淡水姑娘弄丢了。
  
  他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在大街上抱头大哭。
  
  当然他撕毁婚约不是因为淡水姑娘弄丢了戒指,而是他在几天之前得到了一个让他彻夜难眠的消息——她还在。
  
  而他现在是一个14岁孩子的爹。
  
  1949年,致远离开后的那个冬天,年轻的妻子为他产下一子。
  
  这世上最残忍的事,恐怕莫过于时间了,一直单身的致远已经从青春少年变成耄耋老者。退休后的致远去了荣军之家。
  
  50年的时光,在台湾,还有数千上万条这样回不了故乡的孤魂野鬼,很多外省老兵讨不到老婆,找不到工作,每个月把政府发下来的钱花光,日子在一片混沌中无情地朝前推进。但在那一片混沌中,他们都有着不曾熄灭的一点光。
  
  那光,不是回家,而是落叶归根。
  
  致远算是运气好的,有次搞活动,致远竟抽中签,由政府协调和埋单,送老兵回大陆老家。50年啊,整整50年,致远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得两眼泪流。他攒了几个月的钱,由侄子陪着,在商场买了4枚大金戒指。侄子问他送给谁,他腼腆地说,送给老伴。
  
  侄子送他去机场,看着他驼着背义无反顾地过了海关。
  
  致远真的是幸运的,老伴还在。
  
  只不过沧海桑田,老家那儿现在已经被并入青岛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座城市比台北还漂亮,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拼命地看啊看啊,可是眼前的东西太拥挤了,他看不过来,眼睛像是罩上了白蒙蒙的一层水汽,用手背擦一擦,全是泪水。
  
  儿孙满堂,却是少小离家,笑问客从何处来。
  
  50年后,致远回乡,在众人的簇拥下看见了那个跟自己一样老去的姑娘。老得不成样子,都认不出来了。
  
  她说,饭在锅里,我给你热。
  
  从大陆回来后,致远不再酗酒,紧张地过起了日子,把钱攒起来只为每年飞回大陆一次,买尽可能多的礼物。这样持续了两三年之后,有一年,致远不再回去了。
  
  侄子问为什么。
  
  因为老伴没了。那年老伴生病去世了。
  
  还有儿子啊。
  
  不是他养大的,儿孙其实只在意他有没有钱,并不孝顺。一开始他们以为从台湾回来的亲人都腰缠万贯,很快他们发现了真相,再回去时儿孙都不太待见,拿不出钱来就给他脸色看,仿佛他是一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一样,全家只有老伴挺他。
  
  现在老伴没了,他再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侄子当时的工作在台北,看着致远叔叔一切如前也就没太担心,年轻人忙于工作总是会疏忽老人。半年过去,毫无音信的致远叔叔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打电话竟也联络不上,于是侄子驱车数小时从台北赶至花莲,却还是遍寻不着。
  
  花了一天时间,他最终在精神病院的一个铁制的笼子里找到了致远叔叔。
  
  他当时就崩溃了。
  
  致远就像是马戏团里的动物,被囚禁在铁笼子里。
  
  他很安静,不吵不闹的。
  
  侄子急了,去找人讲理、抗议、投诉,却被告知致远一度想要轻生,几次跳楼被阻拦,实在没有办法才把他关在笼子里。
  
  侄子解救了致远。从精神病院回来后,致远被带到台北,他在侄子家的床上躺了足足有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当年一起来的战友陆续都回山东了,何况战友们在台湾还有子孙。致远在某一天像是顿悟了一样,那天侄子下班一进门,就看见致远精神矍铄地站在客厅,身边放着一个旅行箱,他说,我要回家了。
  
  侄子不同意,死活不同意。
  
  你去那边怎么办,你年纪大了,身上还有病,那边的亲戚又指望不上。侄子问,不怕儿子不孝顺吗?
  
  致远说,不怕,我要回家,活着的时候我跟老伴海角天涯,死后我要跟她在一起,我要落叶归根。人生这条路,走到头,大家都一样,既然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不选择落叶归根呢?你去全台湾走一圈看看,有多少人埋骨他乡,有的人,活着的时候不能回去,死了之后想把骨灰送回大陆的老家。相比之下,我还能活着回去,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后来呢,后来致远去了大陆,再也没回台湾。风风雨雨生活了大半生的台湾,对致远来说,确实只是一个驿站而已,只是在这个驿站停留得太长了,长得几乎耗尽了他的一生。
  
  致远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两万多新台币“荣民补贴”,约合人民币5000块钱。
  
  他用这笔钱在青岛租了房子,雇了保姆。
  
  他住得离墓园很近,每天中午阳光好的时候,他就请保姆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去墓园,在老伴的墓碑前说说话。
  
  有时候,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待到暮色渐沉,夕阳沉沉地落下。他昏昏沉沉,嘴角流着口水,像是在说,我也快回家了,等我。
  
  有人等了他一辈子。
  
  他用一辈子等了一个人。
  
  龙应台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致远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最坏的故事,他却经历了这个时代最好的爱情。
  
  年,没有任何告别,爸爸离我而去。对我和他来说,确实一语成谶,这一年变成了如假包换的末日。
  
  整个秋天,我晨起的第一件事都是念《地藏经》,之前那位亲戚说,佛祖可为亡灵超度。
  
  这世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
  
  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请好好珍惜。



相关阅读:如果没有那个人
营销博弈
哥卖的不是商品,是智慧
最美的画像
大树底下不长草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